20.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4分)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12个附件和45个专题研究报告已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总体规划报告即将上交国务院。但工程沿线的水污染情况让人关注:在榆水干线规划区,骆马湖以南氨氮超标,以北至东平湖水质多为四类、五类和劣五类;黄河以北全部为劣五类。因此有关专家提出,水污染防治效果将成为决定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
南水北调规划(1分)通过专家审查(1分),防治水污染(1分)成为工程关键(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筛选;二、概括。常用概括语段方法:“留”“删”“改”。本题题干要求主要有两个:一句话,25字以内。同时注意隐性要求,一是能体现出原文主要信息要点,二是语言规范,文气贯通。本语段主要信息体现在首尾两句,关键词是:南水北调规划,通过专家审查,防治水污染,成为工程关键,可以保留。中间具体阐述部分可以删去。然后对关键词进行修改,梳理成句。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
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__,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0.2华氏度(约合0.11摄氏度),但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从更长时间范围看,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认为的还要强,该文首席作者、拉特格斯大学气候学家亚伊尔·罗森塔尔说:“我们可能低估了海洋储藏热量的效率,它可能为我们应对全球变暖这个难题争取了一些时间。”
海洋吸收热量使得全球变暖速度放缓。(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语段中找出文段中的关键词,进行概括,如“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概括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解释“小清新”这一概念。不超过40字。(5分)
“小清新”最初指一种以清新唯美、随意创作风格见长的音乐类型,曲风清新自然、温暖感动,多抒发自己的成长感悟、孤独寂寞等。这种起初颇为小众的风格,现在已逐步成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它以自然淳朴、淡雅脱俗为审美标准,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其表现形式也逐渐由音乐扩散到文学、电影、摄影等领域。在生活方式方面,“小清新”秉承淡雅、自然、朴实、超脱、静谧的风格而存在,传达个人的美好憧憬。比如,表现在穿着风格上,多以小碎花、田园花朵为元素,淡色系蕾丝裙、百褶裙便是代表,布料大多用雪纺,给人一种清新自然、超凡脱俗的感觉。
“小清新”是在文艺、生活方式等方面以自然淳朴、淡雅脱俗为审美标准的一种亚文化现象。(“文艺、生活方式”“自然淳朴、淡雅脱俗”各1分,“亚文化现象”2分,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表达运用能力。下定义也是属于压缩语段的范围。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所给材料,找出被定义概念、属概念、事物的特性,然后按照“被定义的概念 =(是/是指)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属概念”的形式组织答案即可。本题的被定义概念是“小清新”,属概念是“亚文化现象”;本质特征由原材料可筛选出“自然淳朴、淡雅脱俗”“生活方式”,由“其表现形式也逐渐由音乐扩散到文学、电影、摄影等领域”可概括出“文艺”,把这些信息按下定义的形式组织成答案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给“海囤族”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5分)
所谓“海囤族”就是囤货一族,而且什么都囤,囤的标准只有一个:便宜。从表面上看,“海囤族”反映出的是百姓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的盲目和慌乱,而背后却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失范。海囤族的行为固然失去理智,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这实在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与其说他们“囤”的是生活必需品,倒不如说囤的是“安全感”。从“菜奴”、“特搜族”、“团购族”到“省钱攻略”、“买菜秘笈”,可以说,民众的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海囤族”是指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以便宜为标准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表达运用能力。下定义也是压缩语段的一种题型,解答此类下定义题,要求我们从中提炼关键信息,运用定义来说明对象。解答这类题,应做到:⒈找准特征(本质特征,区别特征)。⒉定义格式(“××是……”或“……叫××”)本题应体现“海囤”的特点,抓住语段主要信息去组织和表述答案。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语料是部分的结构,第一句可忽略,第二句说外观,关键内容为“富于美感”;第三句说车厢内,关键内容为“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归纳一下就是设计人性化,非常舒适;第四句是说车速,关键内容为是两个数字“50公里/小时”“69分钟”,说明速度快;第五句是说车厢内的噪音,关键词是“没有较大”,可归纳出噪音低。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压缩语段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共几段话,每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是一段话,就要明确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注,重点词语可参照:“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来寻找。)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本题所给材料一共五句话(以句号为准),第一句是总述,余下四句为分述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特点,每一句对应一个特点,由外观而车内,再到速度、噪音的情况,考生只需提取出每一句的关键词进行概括就能得到答案。归纳过程中要注意符合文段内容,不得改变原意,如①外观美:答“具有流线美…‘流线型设计”也是正确的;②人性化(舒适性):答“设施先进…‘环境好,设施先进”(本点仅答“环境好”不给分)亦可,但仅答“座椅可调节”等则不正确;③噪音低:答“没有噪音”则不符合文意,不正确。
15.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鲁冰花的5个作用,每点不超过10个字,不包括标点。(5分)
鲁冰花又名羽扇豆,是豆科类草本植物。由于花朵色彩丰富、植株错落有序,鲁冰花经常被用于园林造景。很多植物也喜欢与鲁冰花为邻,因为鲁冰花能帮助其生长,比如在茶叶植株附近种上鲁冰花就可以帮助茶叶健康生长,并让茶叶芳香甜美。鲁冰花根部的小瘤子源源不断地把有机氮输送到土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所以欧洲许多国家还将鲁冰花种植在休耕的土地上,改良土壤,肥沃土地。经过多年努力,研究人员已成功地将鲁冰花豆荚中的蛋白质与散发青草气味的成分进行了分离,从而制作出口感与肉制品和奶制品相似的高蛋白食品。鲁冰花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和铁,可防止血管硬化,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① ② ③ ④ ⑤
①鲁冰花可用于园林造景;②能够帮助相邻作物生长;③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④制成高蛋白食品;⑤有医疗保健作用。(5分;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筛选;二、概括。常用概括语段方法:“留”“删”“改”。本题题干要求主要有三个:作用,5句话,每句10字以内。同时注意隐性要求,一是能体现出原文主要信息要点,二是语言规范,文气贯通。抓住本语段中“用于”“帮助”“提高”“改良”“制作”“防止”等动词然后进行概括,比如“帮助茶叶健康成长”概括为“帮助相邻植物生长”等。最后检查每句字数,梳理成句。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6.阅读下面有关砚台保养的文字,概括出砚台保养的四点禁忌,不超过30字。(4分)
砚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玩赏砚台时桌上最好铺上毛毡,砚不要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养砚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有的还涂抹植物油,这两种做法其实并不妥当。蜡可以涂于砚四周,底部要薄而适中,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砚上忌抹植物油的原因是:植物油属慢干性油脂,砚面有油多招尘土,易使砚污秽不堪,散发出怪味或产生霉变。
(4分)(1)忌阳光直射 (2)忌触碰硬物或叠放 (3)忌砚堂磨墨处涂蜡 (4)忌涂抹植物油 (每点1分,共4分。总字数超出30字或每条“禁忌”文字较多可适当扣分;第二点如答“忌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或叠放”,可扣1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压缩语段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词语,概括中心意思,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所给材料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要点是砚台“避免阳光直射”;第二层是第二句话,要点是“砚不要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第三层是剩下的内容,共有两个要点:一是可以涂蜡,但“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二是“忌抹植物油”。然后根据这些要点,结合字数限制,把要点稍加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 压缩语段,指提取一段文字所表达的重要信息,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高考试题的类型看,压缩语段主要有新闻标题拟定题、主要信息归纳题、语段观点提炼题等。新闻标题拟定题答案应简明并符合有关要求,主要信息归纳题答案需全面而重点突出,语段观点提炼题须旗帜鲜明,一针见血。1.解答压缩语段题经常出现的失误。解答压缩语段题,经常出现的错误主要有两点:一是不能全面地把握整个语段的主要信息,往往以偏概全,或遗漏要点;二是遣词造句的能力差,不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2.解答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1)查找法。查找法就是在原文中寻找关键语句,即表述主要信息的语句。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2)删减法。语段中所含的信息是有主次之分的。压缩语段实际上就是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
15.从下面这段文字中提取关于“强迫症”的主要信息,80字以内。(5分)
几乎所有人都有这种经历:比如有时会有一首歌老在脑海里响起,或者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电器是否关好,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如果程度较重,持续时间长,同时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就是患上了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状一般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前者表现为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后者表现为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计数、反复洗手等。有人因为反复洗手,以致手上有一股浓重的肥皂味,有人甚至把手都洗出血来。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各种强迫症状。强迫症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目前国内的患者大约有500-1000万,80%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2分)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的,(1分)与患者的不良个性特征相关,(1分)多于25岁前发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首先分析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第一段是说强迫症的表现,第二段主要内容为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第三段的主要内容为:迫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患者大约有500-1000万,80%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然后根据题干字数要求进行压缩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阅读下面的这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近日发布全省和南昌市CPI指数。3月江西CPI同比上涨1.5%,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创下近40个月以来的新低。南昌CPI比全省水平略高,同比上涨1.6%,比2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烟酒价格的下跌成为拉低CPI涨幅的最主要原因。烟酒价格从2月到3月持续走低,相关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受限制公款消费政策的影响,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导致烟酒的消费下滑,直接带来了价格的走低。
限制公款消费政策拉低江西CPI涨幅。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也就是要对这段文字的内容进行压缩,提取最重要的信息。解答这类题,应注意:⒈排除多余信息,提炼出精当内容;⒉善于组织语言表达,做到通顺明了,无语病。本语段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前半部分是结果,江西CPI涨幅拉低了;后半部分是原因,受限制公款消费政策影响。本题答案只需把两部分答案整合即可。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材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步骤一般这样:首先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其次概括层意,抓住考点;第三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考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是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第四根据表达连贯简明的要求组织答案,注意字数要求。
3.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