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不超过20个字。
有一只麻雀,立志要高飞,天天练高飞的本领。后来,它终于如愿以偿,甚至能像雄鹰一样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其他麻雀非常羡慕它,纷纷向它请教。这只麻雀也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因此,努力增加飞行的高度。
在一次高飞时,它突然发现头顶有一只雄鹰,当然,雄鹰也发现了它。它吓坏了,它记得老麻雀告诉过自己,遇见雄鹰要么钻到屋檐下,要么躲进草丛里。可是,它离屋檐和草丛都太远太远了!它匆忙逃窜,可是它哪里是雄鹰的对手,于是就成了雄鹰的美餐。
只有适合自己的高度,才是最好的高度。
【解析】
试题分析:概括寓意,要抓住故事中的关键词“高度”,并结合故事的对象进行分析。雄鹰飞得高是为了更好地寻找食物,麻雀飞得低是因为低处有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 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 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16.将下面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的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每句不得超过12 个字。
大约32亿年前,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在海洋里,这些原始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绵生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人类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几千万吨,将来每年的海洋食品可望达到两亿吨。
比喻句(1)
比喻句(2)
(6分)(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2)海洋是天然的牧场。(每点3分,注意本体和喻体及其联系)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从内容上看,所写的句子要表明海洋的重要性;从形式上看,所写句子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海洋的重要性不能凭空想象,必须从所给语段内容概括出来。可先从海洋重要性角度概括所给语段内容:海洋是原始生命的诞生地;海洋是生命进化的场所;海洋给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海洋给人类提供食品。然后根据要求将以上句子改写成比喻句。比如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是生命进化的加工厂;海洋是天然的牧场;海洋是人类的粮仓。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了概括语段和变化句式的能力考查题。答题时要注意审题,将题干要求分成几个步骤,再进行解答。比如,抓住题干中“海洋重要性”“比喻”两点要求理清答题思路:先从语段中概括出能够表明海洋重要性的句子,再将句子改写成比喻句。通过这样的思考,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增加了答题的准确性。本题所提供的答案并不全面,语段涉及的海洋作用还有为生物进化提供场所,给人类提供食物两个方面没有涉及。考试答题时可以参考“试题分析”相关内容。
23.阅读下面段落,请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楚人的三种精神。(不得摘录原文短语)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人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种陶器),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开放融合(交流融合、兼容并包)、革故鼎新(技术创新)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语言概括类试题。主要考查概括分析能力。我们看这个语段的三句话中应该各概括出一种精神。但注意答案为四字短语,且不得摘录原文短语。我们可以先摘录,然后做同意词替换。第一句从创业艰难角度说。第二句从楚人融合精神说。第三句从技术革新说。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三个角度,不超过20字。
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取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画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
人物穿着特征;生活习俗;新酒酿成季节。
(5分。角度对即可得分,写对1个得2分,写对2个给4分,写对三个给5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是对绘图内容与标题不符提出的看法,共三句话分别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答题时把这三句话逐一进行概括,压缩,提炼。第一句关键信息有拿扇子、光着身子的小孩,是从人物的穿着角度来看;第二句关键信息是驼木炭的驴子,可概括为生活习俗角度来分析;第三句“新酒“应是宋代秋季所酿,即新酒酿成的季节角度来分析。解答本题时,看清具体要求,确定压缩角度,决定如何取舍,表达力求恰切。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请根据下面这则新闻内容,以记者的身份,写一则微评。字数不超过30字。
从单休到双休,从月薪2000元到3000元……春节一过,又到一年招工季,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开出各种条件招兵买马。
招聘会走一圈,记者发现,虽然企业招工还是一个难字,但和往年相比,今年用人单位显得淡定了很多,一位企业的人事经理向记者袒露心声:反正年年都这样,急也没有用。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一方面,大量企业出现招工难;另一方面,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比较困难,在沿海企业纷纷去西部招工的同时,大批应届大学生、研究生也是春节一过,就揣着印制精美的个人简历,直奔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人才招聘会,成功如愿者同样寥寥。
①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现象反映了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②招工难与就业难现象并存反映了企业需求与教育目标的脱节。③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两者的信息不对称。(共4分,结合两个方面写出任何1点就可以给4分,只写到一个方面的至多给2分。针对材料评价,言之成理即可,超出字数扣1分;文字要有评论性,照抄或概括原文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评论,微信、微博针对于事物进行主观或客观的自我印象阐述。评论易让人听到不利于自己的一面,因此评论的话语容易产生对方的逆反心理。评论时抓住关键词,“招工难”、“就业难”。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用四个关键词提取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4分)
当药物作用于细菌时,细菌会自卫、防御、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也就是产生了耐药性。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有那么一天,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有可能都是耐药的,人体感染的都是耐药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结果是人类将重新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① ② ③ ④
滥用/抗生素/耐药性(耐药菌)/威胁(每个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炼关键词的能力。关键词实际就是材料的核心信息,关键词之间要有内在联系。此题讲的是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所以答案应该是:滥用、抗生素、耐药性(耐药菌)、威胁。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把句子中修饰、限制的词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缩写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和基本意思。它主要考察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语段即相对独立的具有完整意思的。说话人(或作者)在主要事件之外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修辞手段使语言繁复,从而达到具体、详尽、生动形象的目的。而压缩就是删繁就简,去粗存精,撮取其主要意思,在语意明确的前提下使语言更加简练精省。压缩语段就是通过压缩、归纳等方式,概括出文段主旨,找出主要信息。主要考查对信息要眯的概括能力。语段压缩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设置国家公祭鼎”开头,概括设置国家公祭鼎的作用。要求:①要点全面;②运用结构整齐的短语;③不超国35字(含标点)。(5分)
2014年12月13日,____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__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首次以国之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铸鼎记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礼制。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对凝固社会记忆将起到积极作用。
(设置国家公祭鼎)体现了国家意志、传承了传统礼制、便于历史记事、凝固社会记忆。(每点1分,短语结构整齐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以“设置国家公祭鼎”开头,概括设置国家公祭鼎的作用。答题时①要点全面;②运用结构整齐的短语;③不超过规定的字数。从第一段中提取“体现国家意志”,第二段中提取“符合传统礼制”。“历史记事”,“凝固社会”,然后连词成句。
【考点定位】本题重点考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压缩语段,概括主要信息,要注意对语段进行分析,把中心内容保留即可。压缩语段首先要看语段采用的表达方式。①记叙性语段要看它写了什么事情,有几个情节,关系是什么,哪些情节对刻画人物紧要,哪些是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之处,哪些是附带东西。②议论性语段,首先要把握论点和论据。其次要特别注意弄清原文的论证思路,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和必要的过渡句。③说明性语段,首先要把握被说明事物的要点,即事物的性质、特点及成因等,压缩时应重点保留。其次,要适当注意原文段说明方法的使用。解语段压缩题时要抓内核,分层次,明限度,懂方法。抓核:每个语段都有一个中心,即核,压缩语段首先要确认语段内聚的核,这是关键;分层:将语段分成若干个层次,概括出层意;明度:把语段压缩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字数的限制;懂法:懂得留、删、简、改,留即保留或摘录能标明中心内容的词句,以保留主要的信息;删即删除冗余信息;简即简化句子或句意;改即改换简洁说法。最后在此基础上“加减乘除”进行合理表述。“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23.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微商”下定义,不超过50字。
在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系统的影响下,人们的商品交易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了,而微商便是其中的一种。在日益流行的微博或微信平台里,人们不仅可以发表文字,上传图片,分享心情,还能发送商品信息,然后利用网络支付功能,销售自己的商品,达成交易的目的。这种商品交易模式方便快捷,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认可。
微商是人们在微博或微信平台里发送商品信息,利用网络支付功能达成交易目的的一种商品交易模式。
【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先要确定下定义的格式,然后再明确属概念“商品交易模式”,之后要在所给文段中提取出“在微博或微信平台里发送商品信息”、“利用网络支付功能”、“达成交易目的”等信息,最后按照格式套写下来即可。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字短语分条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
成都是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guān yīn ”……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
历史悠久;(2)茶馆众多;(3)档次多样;(4)茶技高超;(5)茶具讲究。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筛选信息散文能力。考生大答题时紧抓题干要求“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阅读语段。找出原文加以概括形成答案。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历史悠久;“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 茶馆众多;“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 档次多样;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guān yīn ”—— 茶技高超;“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 茶具讲究。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