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阅读下面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
近日,外交部取消日本处,将负责韩国、朝鲜及蒙古的“一处”与责日本方面的“四处(通称:日本处)”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东北亚的部署。外交部取消日本处,这是中国领导层推进的力争实现行政组织高效化的机构改革的一环。引发了外界猜测,日本尤其关注。也有声音担忧,取消专门针对日本的部门,可能会给中日关系带来影响。外交部发言人洪磊9月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近期外交部对亚洲司司内处室进行了调整,这是正常的行政调整。我要指出的是,中国对日政策没有发生变化。
外交部取消日本处系正常调整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遵义海龙囤遗址”为开头,概括文段主要内容。要求:①要点齐全;②不超过50字。
7月4日电 位于今天贵州遵义市郊的巨型军事城堡海龙囤,是一段历史传奇活生生的见证。7月4 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海龙囤作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之一“申遗”成功(另两处为湖南永顺彭氏老司城遗址和湖北咸丰唐崖覃氏土司城址)。这是中国申报成功的第48处世界遗产。
作为国内已发现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由于地处黔西北交通不便的绵延大山中,知道海龙囤的人不多,不过这也使得它漫长的城墙、雄伟的关隘、古老的石道、倾圮的宫殿等,都还保持着明代的样貌。自元代建立土司制度以“羁縻”西南少数民族政权,历经明清两代漫长、艰难而__的“改土归流”,至新中国成立,土司制度最终消亡,有700年的历史。遵义也因此成为有两个不同项目分别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地貌)和文化遗产的城市。
节选自《中新网》
遵义海龙囤遗址申遗成功,它是一座拥有七百多年历史并保存完整的土司城堡。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要求,以“遵义海龙囤遗址”为开头,筛选出要点:申遗成功、七百多年历史、完整的土司城堡。注意字数的要求。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要求考生能对命题者所给出的文字或者图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将繁复的文字压缩为比较简洁的提要性文字,将具体的或者形象的叙述、议论、描写、说明等文字压缩为比较抽象的、概括性的文字。我们便可以确认解答压缩语段题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1.要点齐全 2.字数达“标”3.语言规范。题意提取有关的信息,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筛选、概括出新闻主旨或语段主要内容。如本题,要点为申遗成功、七百多年历史、完整的土司城堡。注意字数要求。
22.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平民参与(或草根公益);积少成多;利他性;寓善于乐。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然后根据语段内容,抓住关键词,也就是能高度概括文段内容的词语,读后可知,这个语段主要介绍了“微公益”及其作用。然后找出材料中关于“微公益”的关键语句,比如“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提取出来作为答案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泰山封禅是帝王向天地报功,展示国泰民安的重要仪式。“刻石纪号”,著己之功绩是封禅的重要内容。唐玄宗就曾亲自撰写《纪泰山铭》一文,勒碑于岱顶大观峰。但八次封禅泰山的汉武帝却在泰山之巅树立一块无字碑,引发后人无数猜测。
常言道:“树碑立传,是寻常;树碑无传,则非常。”汉武帝为什么树立无字碑?请合理推测,概括两点理由。
内容:功过任后人评说的谦逊、淡然,功高自诩的自信、霸气,对奇伟泰山的敬仰无以言表等。(任答其一即可)形式:树碑无传,形式新颖。效果:引起探究兴趣。【一点2分,答案不拘以上几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结合着文段中树碑立传的目的,从汉文帝的历史人物形象及人物事迹角度探究其树立无字碑的意图,可从 内容、形式、效果等角度探究。例如在内容上,有字碑是当代人或自我评价,而无字碑自然是期待后人对功过的评价,由此可体会出汉武帝的自信与霸气;对泰山的敬仰等。在形式上,树立无字碑自然与众不同,新颖,能起到后人探究的兴趣。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这类题,首先,一定要仔细审清作文题干,搞清楚题干规定要写的相关内容是什么。其次,要紧扣材料中出现的相关内容充分展开,但是不能材料中出现的官方立场、观点进行主观改变,最好把相关内容根据国家宏观政策进一步升华,从具体微观逐步扩展到理论宏观,这样既可以具有思想高度同时也会体现出观点的正确性来。
19.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 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 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观点。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论述类的材料的概括,注意观点的提炼。
1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字短语分条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不超过25字)
成都是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guān yīn ”……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
(1)历史悠久;(2)茶馆众多;(3)档次多样;(4)茶技高超;(5)茶具讲究。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题干要求“用四字短语分条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答题关键词“四字短语”“ 茶文化的特点”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找出体现茶文化的特点的句子,压缩为四字短语,形成答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概括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给概念下定义等。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在命题上,压缩语段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
19.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定义,不超过65字。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改革是为调整经济结构、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进行的结构性改革。
【解析】
试题分析:下定义就是用“什么是什么”的句式来概括“供给侧改革”。相当于短句变长句,需要找出主句,再把其他句子去掉主语,变成定语,排列时注意调整一下顺序。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1.查找特点。认真阅读材料,将事物特点依文字顺序找出来,用横线画出,并用序号标明,尽可能找全,不要遗漏。 2.整理特点。分析所找到的若干特点,如果不属于事物的内涵则要删掉,如果有重合或重复则要合并。三、进行文字表述 1.压缩文字。根据简洁明确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字数要求(有的没有字数限制),对表明若干特点的文字进行压缩处理。 2.调整顺序。要根据若干特点的内在关系,适当调整彼此之间的顺序,使整体表达语句连贯,顺序合理。 四、整体斟酌修改 将整理好的各个特点、要点填到题目的空白处,根据答题要求和所给材料,全面检查对照,加以修改。
22.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国学”加以解说。(不超过45个字)
“国学”一说,兴起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20世纪初,大盛于二十年代,九十年代再掀热潮。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等都曾对“国学”进行过自己的阐述。现在,许多人认为,对“国学”的研究,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阐释,而“传统文化与学术”除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外,当然也少不了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东西,它应该是一个“干立枝繁”的庞大体系。按学科分,国学分为哲学、史学、zōng jiāo 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国学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等,以儒家为主导;依《四库全书》分,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子部尤其是经部为重。
国学是指兴起于20世纪初的以儒学为主体的包括医学、戏剧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
【解析】
试题分析: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 “兴起于20世纪初”“以儒学为主体”“包括医学、戏剧等在内”等重要信息。还要注意不能超过字数。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此题属于下定义的题目,主要有短句变长句、根据语段解说型下定义。总之下定义的题目要首先明确格式是“种差“+“临近属概念”。答题时首先根据材料要找到这两个要素,然后把临近的属概念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即可,此题临近的属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兴起于20世纪初”“以儒学为主体”“包括医学、戏剧等在内”。
23.下面一段文字是关于胜利日阅兵空中梯队呈现的亮点的解说,请概括其中三个亮点,每点不超过15个字
9月3日胜利日大阅兵中,陆、海、空三军航空兵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飞过__广场上空,有五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① 。历次大阅兵见证了共和国航空力量成长壮大的足迹: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空军只有17架飞机;1999年国庆阅兵,三军航空兵首次联合受阅;2009年,14型151架飞机受阅,规模超过了以往。这次阅兵,空中梯队规模更大,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空军航空兵机型和数量都超过了历次阅兵,创下历史之最。
二是② 。这次阅兵,一些老旧机型没有了,增加了不少引人瞩目的新装备,新一代预警机、轰炸机、歼击机、舰载机、直升机等多型飞机均为列装后首次参阅。
三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编队队形新颖震撼。……
四是拉烟、空中护旗等呈现方式增强美感。……
五是③ 。“领导带头参训、第一架次受阅”是空军历次阅兵的优良传统之一,在本次阅兵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将军担任梯队机长,有的担任梯队空中指挥员,有的既担任指挥部领导,又驾机直接受阅。还有多名师长、团长直接上阵带飞。
①参阅规模和机型数量创历史之最。
②多种新式装备亮相。
③领导干部当先锋打头阵。(两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实质是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三个句子要注意分析每一段的要点内容,然后加以归纳概括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此题可采用三步解题法,一是抓住关键语句,如①处,抓住“这次阅兵,空中梯队规模更大,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空军航空兵机型和数量都超过了历次阅兵,创下历史之最。”这句话加以概括;②处,抓住“增加了不少引人瞩目的新装备”这句话进行概括;③处,抓住“领导带头参训、第一架次受阅”是空军历次阅兵的优良传统之一,在本次阅兵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句话记性概括即可;二是明确与本段叙述的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之最”、“亮相”、“打头阵”等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不可不取;三是选定后,可将句子稍加锤炼,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总之,此题有点像提取句子主干, 可以利用语法分析的方法来做,基本程序为:压缩内容--提取主干--筛选比较--整合表达(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
18.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本报南京1月6日电(记者李润文)以“情系青少年,温暖冬日行”为主题的2012年江苏省共青团“暖冬行动”1月4日在南京启动。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新力,团江苏省委书记万闻华等出席启动仪式。
杨新力指出,2012年江苏省共青团“暖冬行动”是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推动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团省委重点部署,各地统一联动的大型公益活动。他强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全省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暖冬行动”中来,为有困难的青少年多做实事、多办好事、多解难事,努力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青少年的心坎儿上。(摘自2012年1月7日《中国青年报》)
江苏共青团启动“暖冬行动”。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则一句话新闻,需要从文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加以归纳概括即可。人物、事件都不可少,极易做出答案。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压缩语段题,经常出现的错误主要有两点:一是不能全面地把握整个语段的主要信息,往往以偏概全,或遗漏要点;二是遣词造句的能力差,不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解答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1)查找法。查找法就是在原文中寻找关键语句,即表述主要信息的语句。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2)删减法。语段中所含的信息是有主次之分的。压缩语段实际上就是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本题中,解答时,注意新闻要素的要求,从短文中总结,归纳即可,尤其是“暖冬行动”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