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四点主要原因。(每点不超过5个字)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情、勤俭坚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很多观众是流着泪看完《舌尖上的中国》的,一位来自农村的观众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哭,可能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家的感觉。”《舌尖上的中国》所表达的内容都是人们身边实实在在的、触手可及的东西,这在观众的内心就形成了一个定位,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片子中,不同地域的老百姓用他们祖传的方式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美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每一种食物的制作都有它秉承的传统制作方式。

(1)倾注情感(富有人情味)(2)触动心灵(引发共鸣,触动乡愁)(3)贴近大众(4)弘扬传统(彰显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概括《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四点主要原因”“每点不超过5个字”,这属于定向概括。首先把材料分成四个部分,然后依次概括。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第一段中主要强调“情感”“人情味”,第二段第一句话是说《舌尖上的中国》触动了心灵;第二句话说的是片子中的内容贴近大众,最后一句话是说片子弘扬传统。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压缩概括题包括定向压缩和不定向压缩。首先应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比如本题题干中说“简要概括《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四点主要原因”,明确了要求;然后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阅读本题所给的材料可以发现,材料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正好与题干中的要求相合,依次进行概括即可。如第一段中主要强调“情感”“人情味”,第二段第一句话是说《舌尖上的中国》触动了心灵;第二句话说的是片子中的内容贴近大众,最后一句话是说片子弘扬传统。

22.请对“亲”这一网络语的流行,发表你的看法并加以阐释,不少于三点理由。

“亲”即“亲爱的”一词的简称,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称呼,后逐渐在网上走红。2011年高考结束,南京理工大学用“淘宝体”发出了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此后,8月1日外交部微博上出现这样的招聘广告:“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可见“亲”字火到了什么程度。

(一)“亲”的流行有多方面的好处。(1)沟通上的亲近:语气更亲切,更有亲和力,拉近了交流双方的心理距离。(2)表达上的简洁:其简便、快捷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网络交流。(3)这样的词汇有新鲜感,满足现代人的好奇心。(4)可以丰富词汇的含义。(5)“亲”字是对古老文字的又一次创新,体现我国文字的魅力。

(二)让“亲”流行下去不妥。(1)它表达不得体:“亲”是私密性的称谓,用在正规严肃的语境中,显得不庄重。(2)信息的模糊性:对不熟悉这种称呼的人而言,“亲”的使用会影响信息的可信度。(3)表达上的不规范:这种表达的过度简省,对语言的规范性会造成不良的影响。(4)受娱乐至上风潮的影响,庄重的汉语表达被娱乐化。(5)迎合了现代人的无聊浮躁心态,是媚俗心态的反映。

(三)有赞同有不支持,有理有据,也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对‘亲’这一网络语的流行,发表你的看法并加以阐释,不少于三点理由”,这属于评论的范畴。本题答案为开放式答案。对“亲”这一网络语的流行,你既可以赞同这种做法,也可以否定,也可以有赞同有不支持。依据题干要求要先摆明观点,然后加以阐释,而且不少于三点理由。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此题相对开放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对“亲”这一网络语的流行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现实,从沟通、表达的简洁、词语的含义、语言表达是否得体、对信息语言的模糊性、是否规范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23.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评价

(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段的能力。该文段先列举了一般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朱光潜同意陶渊明“是隐士”“是忠臣”,又用“却”点明了自己认识的与众不同,“还有……的一方面”即“处处都最近人情”,然后根据字数限制删掉非重要词语。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思路点拨】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选择这一素材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增强了试卷的文化意味。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先确定主要信息的位置,明白从第二句开始才是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然后找出“隐士”“忠臣”“最近人情”等关键词,加以组合即可。注意字数。

1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针对社会反映‘经济效益虚高’‘应用情况不实’等可能存在的问题,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首次组织开展对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真实性的核查试点。”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8日对记者说。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从初评通过为特等奖、一等奖的项目中随机抽选了若干个项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即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核查。“在推荐材料里本就需要填写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但是外界反映经济效益可能不是太实在。”该负责人说,进行经济效益核查试点的目的是探索出一套切合实际又可操作的核查方法,更科学合理地制定指标体系,准确评估项目对于经济、社会、技术的推动作用。

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首次引入“经济效益核查”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作为新闻类语段压缩题,要先查看是否有导语部分,新闻的导语部分就是文段的主要内容。读后可知,可把第一段的冗余信息排除,第一三句排除,第二句是要点,然后用一个主谓句概括即可。字数有限制。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时间宽泛的的新闻概写的一般解题步骤:1.借助导语寻找关键句子,并根据后文进行补充。2.对信息进行筛选,所筛选的信息主要包括“原因”“人物”“事件”三部分要素。3.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信息整合。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一般格式是: “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

23.阅读下列材料,用四个短语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超过20字。

瑞士手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堪称经典,这得益于瑞士制表工匠具有的“工匠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中国制造升级换代之时,我们也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①技艺精湛;②敬畏职业;③关注细节;④追求完美(极致)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请从下列材料中提取构成“物联网”的三个关键短语。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声、光、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传感设备  采集信息  网络连接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是“提取构成‘物联网’的三个关键短语”,然后细读所给语段,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如:“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采集......的信息”“ 实现......与网络的连接”。最后并总结概括即可,写上1个给1分,写上2个给3分,写上3个给5分。

【考点定位】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分析语段基本内容,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或主要人物,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词语。将选定的几个词语稍加连缀,如果能大体反映文段的主要意思,就能大体敲定。

24.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关键词型压缩语段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研究所提供材料的内容,这个语段主要介绍了“古籍修复”以及人才不足的内容,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提取关键词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指答题者所提取的词语必须包含整个语段的主旨,避免出现过宽或过窄的错误。而这些涵盖主要信息的关键词有无或是否齐全,将成为评分的重要依据。检查反馈原则。指选出的关键词,检查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如要点是否齐全,数量是否达标,是否字数超限等。既然有定词语数量的要求,那么超过这个限定是要扣分的。试题所限定的词语数量通常是参照最佳答案设定的,对答题应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出自原文原则。考生找到所谓的关键词应是材料中出现的词语,这是这类题有别于其他概括压缩型题型的地方。次序固定原则。考生所选择的关键词在填入答案栏时,位置和次序不能颠倒混乱。如本题首先要研究所提供材料的内容,这个语段主要介绍了“古籍修复”以及人才不足的内容,据此回答即可。

21.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写出伟大的艺术具有的两个特点。

伟大的艺术与平庸的艺术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它们的处理方法,或表现的风格,或题材的选择等等,而主要在于绘画者所一心一意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否崇高。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画家的笔力的壮阔或者纤细,手法的概括或者具体,以及他对细节的爱好或者排斥等等,来判断他是否伟大。如果他能向世人揭示出高尚的事物或激发起高尚的情操,那么,不管他用了上面的哪种手法,他都同样是伟大的。

(1)具有崇高的目标  (2)能向世人提示出高尚的事物或激发起高尚的情操。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写出伟大的艺术具有的两个特点”,这是考查学生的压缩概括能力。首先审题,“伟大的艺术”是对象,“两个特点”是答题的要求。然后浏览语段,把语段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句应为一部分,考生应抓住“而主要在于绘画者所一心一意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否崇高”这句话;二、三句为第二部分,考生应抓住“如果他能向世人揭示出高尚的事物或激发起高尚的情操”。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题思路:(1)看清题干要求,确定压缩方向;(2)辨明语段类型,确定主要信息:记叙性语段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意义或价值)是主要信息;说明性语段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目的或事物自身价值为主要信息,议论性语段议论的话题,及作者的看法和看法的价值为主要信息特别提示:消息新闻的压缩抓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意义或价值)等记叙性要素,用一个主谓(宾)句式的句子表述。对于本题,考生应抓住题干中的对象和要求把语段进行分层,然后再筛选句子,最后进行概括。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

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追逃专项斗争中,采取“网上作战”等高科技手段和对在逃人员的分级督捕,自7月1日至8月1日,将211名在京作案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

据介绍,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北京市公安局自5月份开始对全市1990年以来的负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等场所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进行了全面调查,将查出的1000余名在逃人员的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上网,并与公安部联网。

7月份北京公安采取“网上作战”分级督捕等措施缉拿逃犯211名。(或:“网上作战”分级督捕,北京公安7月份缉捕逃犯211名。)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拟写一句话新闻,注意新闻的要素。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阅读下面文字,用5个四字短语概括铁路工作人员进行客车车票团体订票的具体操作流程。

铁路工作人员事先将用于团体订票的临时客车车票计划输入订票系统,然后分别使用16 台电脑对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逐一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电脑界面将只显示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内容,包括申报批次、乘车日期、乘车站、到站、数量等,而企业代码、企业名称等企业自身的资料则全部屏蔽,工作人员无法知道正在安排的订票计划是哪家企业申报的,类似于高考阅卷,因而避免了个人作弊行为,确保了安排计划时公平、公正和客观,最后交由订票服务窗口根据统一安排好的计划组织出票。

输入计划 → 逐一审核(审核计划) → 屏蔽资料 → 安排计划 → 组织出票。

【解析】

试题分析:概括额是流程,注意动词的选取。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的题目,有时叙事性材料,注意重点动词的选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