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只麻雀老是不断地搬家。它觉得,每次新窝住了没多久,就有一种浓烈的怪味,让它喘不上气来,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觉得很困扰,就把烦恼跟一只经验丰富的老麻雀诉苦。老麻雀说:“你搬了这么多次家根本没有用啊,因为那种让你困扰的怪味并不是从窝里面发出来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A:埋怨别人的过错,不如认真反省自己。 B: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有所发现。 C:与团队格格不入,问题来自于自己。 D:有时困扰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先认清自己。

15.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给“长尾效应”下定义。(不超过45字)

长尾效应,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于2004年提出。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公司、Nefix和Real.com/Rhapsody等网站的经济现象。举例来说,一家大型书店通常摆放10万本书,但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这10万本以外的书籍。这些“冷门”书籍的销售比例正高速增长,预估未来可占整个书市的一半。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售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也就是说,企业的销售量不由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主流产品”的头部决定,而取决于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的经常不受重视的长尾。

长尾效应是由于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非主流产品(冷门商品)的市场份额超过主流产品(热销产品)的经济现象。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被定义概念)是×××(本质特征)的×××(属概念)”。此题中被定义的概念为“长尾效应”,“属概念”是“经济现象”,其“本质特征”是“非主流产品(冷门商品)的市场份额超过主流产品(热销产品)”。为表达明确,需交代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阅读下面文字,请用三个简明、结构整齐的短语来概括国家公祭鼎的历史意义,每个短语不得超过6个字。(6分)

2014年12月13日,____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__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勒石刻碑、铸鼎纪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礼制。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凝固社会记忆,都起到积极作用。

18.体现国家意志,符合传统礼制,凝固社会记忆。(一个短语2分)

18.阅读下面文字,请用三个简明、结构整齐的短语来概括国家公祭鼎的历史意义,每个短语不得超过6个字。

2014年12月13日,____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__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勒石刻碑、铸鼎纪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礼制。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凝固社会记忆,都起到积极作用。

体现国家意志,符合传统礼制,凝固社会记忆。(一个短语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 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

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

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不得多于18个字(含标点符号)

曹雪芹如一个丹青妙手,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重点描写了宋江、林冲、武松和李逵等108个好汉形象一样,在《红楼梦》中重点描写了400多个人物。据徐恭时统计,《红楼梦》人物合计有975个,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个,无姓名称谓的243个。这些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同生活中的真人没有什么两样。

曹雪芹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叙述类。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8个字)

联合国难民署发言人3月11日在日内瓦例行的记者吹风会上指出,考虑到目前伊拉克的人道主义局势以及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难民署已要求有关国家的政府暂停强制遣返伊拉克难民,并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位发言人表示,难民署一直要求有关国家不要把非自愿遣返的难民送回伊拉克政府控制的地区,以保证这些伊拉克难民的安全。据难民署统计,去年共有超过5万名伊拉克难民被英国、德国、瑞典、奥地利和希腊等国所接纳。

难民署要求暂停强制遣返伊难民。

【解析】

试题分析:新闻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第一步:提取新闻的主体及事件,首先按照“谁发生了何事”写出基本结构。第二步:突出独特性、新颖性:在找出基本的新闻要素的前提下,着重突出新闻最吸引人、最有价值的信息。第三步:整合要素,准确写出“一句话”。如难民署要求暂停强制遣返伊难民。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紧扣新闻的要素概括。即用“何时”“何人”(何单位)“何事”表述,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紧扣导语概括。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往往是新闻的前一、二句或者第一段。找出导语后根据字数限制对导语进行压缩。适当采用简称、要注意时态、控制字数。如本题难民署要求暂停强制遣返伊难民。

23.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两则新闻报道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材料一3月1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也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通过的首部慈善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依法治善,将让公益更加有公信力。对于大众而言,慈善法的意义远远不止规范慈善机构这么简单。依法治理慈善机构,可以增强慈善机构本身的公益性,避免慈善机构 不规范运行带来社会信任的损害。当“大慈善”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之后,慈善机构的聚 合效应将会更加明显,捐赠的群体和受助的群体将会稳步扩大。

(摘自2016年3月20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6日举行全体会议,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作为中国第一部慈善法,该法将于2016年9月1日起实行,开启 中国依法治“善”时代。

依据该法,慈善组织可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在慈善组织的行为准则和内部治理方面慈善组织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 计核算,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等。

(摘自2016年3月16日中国新闻网)

共同点:都报道了慈善法的通过、实施日期及重要意义。

侧重点:材料一:慈善法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慈善法在慈善组织的组织形式、监督管理方面的规定。

【解析】

试题分析:运用存同求异法概括出其异同点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四点主要原因。(每点不超过5个字)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情、勤俭坚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很多观众是流着泪看完《舌尖上的中国》的,一位来自农村的观众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哭,可能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家的感觉。”《舌尖上的中国》所表达的内容都是人们身边实实在在的、触手可及的东西,这在观众的内心就形成了一个定位,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片子中,不同地域的老百姓用他们祖传的方式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美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每一种食物的制作都有它秉承的传统制作方式。

(1)倾注情感(富有人情味)(2)触动心灵(引发共鸣,触动乡愁)(3)贴近大众(4)弘扬传统(彰显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概括《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四点主要原因”“每点不超过5个字”,这属于定向概括。首先把材料分成四个部分,然后依次概括。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第一段中主要强调“情感”“人情味”,第二段第一句话是说《舌尖上的中国》触动了心灵;第二句话说的是片子中的内容贴近大众,最后一句话是说片子弘扬传统。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压缩概括题包括定向压缩和不定向压缩。首先应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比如本题题干中说“简要概括《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四点主要原因”,明确了要求;然后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阅读本题所给的材料可以发现,材料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正好与题干中的要求相合,依次进行概括即可。如第一段中主要强调“情感”“人情味”,第二段第一句话是说《舌尖上的中国》触动了心灵;第二句话说的是片子中的内容贴近大众,最后一句话是说片子弘扬传统。

22.请对“亲”这一网络语的流行,发表你的看法并加以阐释,不少于三点理由。

“亲”即“亲爱的”一词的简称,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称呼,后逐渐在网上走红。2011年高考结束,南京理工大学用“淘宝体”发出了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此后,8月1日外交部微博上出现这样的招聘广告:“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可见“亲”字火到了什么程度。

(一)“亲”的流行有多方面的好处。(1)沟通上的亲近:语气更亲切,更有亲和力,拉近了交流双方的心理距离。(2)表达上的简洁:其简便、快捷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网络交流。(3)这样的词汇有新鲜感,满足现代人的好奇心。(4)可以丰富词汇的含义。(5)“亲”字是对古老文字的又一次创新,体现我国文字的魅力。

(二)让“亲”流行下去不妥。(1)它表达不得体:“亲”是私密性的称谓,用在正规严肃的语境中,显得不庄重。(2)信息的模糊性:对不熟悉这种称呼的人而言,“亲”的使用会影响信息的可信度。(3)表达上的不规范:这种表达的过度简省,对语言的规范性会造成不良的影响。(4)受娱乐至上风潮的影响,庄重的汉语表达被娱乐化。(5)迎合了现代人的无聊浮躁心态,是媚俗心态的反映。

(三)有赞同有不支持,有理有据,也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对‘亲’这一网络语的流行,发表你的看法并加以阐释,不少于三点理由”,这属于评论的范畴。本题答案为开放式答案。对“亲”这一网络语的流行,你既可以赞同这种做法,也可以否定,也可以有赞同有不支持。依据题干要求要先摆明观点,然后加以阐释,而且不少于三点理由。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此题相对开放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对“亲”这一网络语的流行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现实,从沟通、表达的简洁、词语的含义、语言表达是否得体、对信息语言的模糊性、是否规范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23.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评价

(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段的能力。该文段先列举了一般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朱光潜同意陶渊明“是隐士”“是忠臣”,又用“却”点明了自己认识的与众不同,“还有……的一方面”即“处处都最近人情”,然后根据字数限制删掉非重要词语。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思路点拨】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选择这一素材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增强了试卷的文化意味。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先确定主要信息的位置,明白从第二句开始才是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然后找出“隐士”“忠臣”“最近人情”等关键词,加以组合即可。注意字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