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简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所说明的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不超过25字。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成语往往四个字或者三个字构成,如“置之度外”“想当然”。字数多的极少,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成语句式整齐,如“稗官野史”“微言大义”“轻描淡写”“树碑立传”“面黄肌瘦”。至于“前呼后拥”“千军万马”“山清水秀”,平平仄仄,就是好听。四字成语里面很少有违背这个规矩的。唯一“不正经”的一句成语,就是“乱七八糟”,因为按照美学应该是“乱七糟八”,或者“七乱八糟”,结果他却偏偏“乱七八糟”,所以就乱七八糟了。
(1)简洁 (2)整齐(对称) (3)富于音乐性(音调和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能力。题干要求“简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所说明的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本题要求找出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关键句是“成语往往由四个字或者三个字构成”“成语句式整齐”“平平仄仄,就是好听”从这几句话中即可概括出答案。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关键词型压缩语段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研究所提供材料的内容,这个语段主要介绍了“成语的美学”知识。然后找出材料中关于“要求”和“特征”的关键语句,最后将关键语句的主要信息提取出来就是本题的答案。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红包的特点。要求:①要点全面;②不超过30字。
2016年春节过后,微信红包以爆炸速度红遍网络。“微信红包”在功能设计上遵循了简单的原则,发送方与接收方通过“微信”进行发送与接收,运行机制较为私密。积累的“红包”绑定银行卡即可提现。微信红包在给诸多“微”民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已形成种种怪象与隐患。“抢红包”已不局限于朋友圈中放松心情、试试手气,有人借各种理由讨要红包,使得原本“你情我愿”的招呼、问候、祝福等人际联系变味;遭遇现实利益的__和“赌徒心理”的泛滥,致使不少“微友”的“发红包”“抢红包”游戏,异化为赌博之行径;不法人员盯上了微信红包这个载体,对其使用途径不断“创新”,新型的诈骗陷阱手段花样百出。
(1)传播迅速;(2)设计简单,运行私密;(3)提现方便;(4)存在怪象和隐患。(每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题干“概括微信红包的特点”的提示,从文段中找出能作为概括微信红包特点的关键词,然后进行分类概括。例如,“微信红包以爆炸速度红遍网络”一句,显然可概括为“传播速度快”。以此类推,再从其它方面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提取关键词的三步解题法:(一)是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二)是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三)是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例如本题中的几个关键句“微信红包以爆炸速度红遍网络”“在功能设计上遵循了简单的原则,发送方与接收方通过“微信”进行发送与接收,运行机制较为私密”“积累的“红包”绑定银行卡即可提现”,根据这些语句提炼出关键词概括作答即可。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每句话不超过8个字。)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本段“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
①风舞炊烟图,②风吹莲荡图,③风摇树木图。(意思对即可;答出1句得1分;2句3分;3句5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提炼关键词也是压缩语段的一种题型。解答此题,要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语段内容,然后根据题干提示,从语段中提炼出能概括画面的关键词,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优美的语言概述出其几幅画面即可。例如,风舞炊烟图,风吹莲荡图,风摇树木图等。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例如本题,“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据此可提炼出“炊烟”“乱舞”,从而概括为“风舞炊烟图”。以此类推即可。
15.提取四个关键词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
当药物作用于细菌时,细菌会自卫、防御、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抗菌素产生抵抗力,也就是产生了耐药性。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那么有一天,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有可能都是耐药的,人体感染的都是耐药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结果是人类将重新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结核杆菌对抗生素很敏感,结核病控制的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多了,治疗起来非常棘手,这不但引起人体死亡率的不断上升,同时也增了治疗成本,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
滥用 抗生素 耐药性(耐药菌) 威胁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 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
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
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定义,不超过65字。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改革是为调整经济结构、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进行的结构性改革。
【解析】
试题分析:先分析材料,明确概念(“被定义概念”和“邻近属概念”)筛选信息,分析“种差”(“被定义概念”区别于“邻近的属概念”的特有属性)整合信息,合理表达(选用句式、合理排序)。下定义时,应避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A.下成循环定义;B.用否定形式下定义;C.用比喻下定义;D.定义得过宽或过窄。现就以上各种错误定义分别举例如下: ①迷信的人就是相信鬼神的人。(循环定义) ②鹅不是被称为鸡的家禽。(用否定形式下定义) ③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用比喻形式下定义) ④作家是指写诗歌的一类人。(定义过窄) ⑥动物是有生命的有机物。(定义过宽)以上便是对“下定义”的认识,在我们了解了下定义的基本特点之后,组织答案就比较容易了。组织答案时只要按照下定义的基本要求,对所提供的材料作进一步的分析、筛选、整合就行了。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对偶修辞的能力。林黛玉和贾宝玉初见时表现出了相似的感受:很面熟。两人有这种感觉不足为奇,因为他们确实是前世有缘,所以才会有一见如故的感受。解答此题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要求。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①创造性思维对思维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②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③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性思维的天赋就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他就像卓越的探矿者,善于发现并开掘深深地掩埋在地下的矿藏。④再者,思维者对他所思维的对象应有浓厚的兴趣;一个研究者对他研究的对象缺乏兴趣,他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⑤当然,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高的天赋,也不管他对自己思维的对象怀有多么强烈的兴趣,要是他是浮躁的、缺乏意志力的,他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力长久地,锲而不舍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维对象上,这样要做出创造性思维是很困难的。
创造性思维取决于思维者的天赋、兴趣和意志力。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文段大意,理清结构层次,概括出各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本文段是总分结构,①是总领句,提出论述对象“创造性思维”;②③句的关键词是“天赋”,④句的关键词是“兴趣”,⑤句的关键词是“意志力”,据此即可概括出文段的主要内容。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不超过80字)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
第一,沟通。因为不了解而误解,误解而心生间隙。沟通可以让彼此增进了解,消除误解。第二,约定。室友共同制定寝室公约,比如有关作息时间、卫生值日等方面的规定。
【解析】
试题分析:两点建议可基于化解矛盾和避免矛盾而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本报讯(徐维国 陶磊 记者郑燕峰)山东郓城消防部门针对城区内人员密集场所墙面上大型广告牌设置较多、一旦发生火灾不利于人员疏散和逃生的实际状况,联合公安、城管部门,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组成3个拆牌分队,在城区 内展开拆除大型广告牌行动。
在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做到严格执法、认真做好一 些商户业主的耐心说服工作,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人员密集场所墙面设置大型广告牌的危害性。截至目前,共拆除大型广告牌32块。
(摘自2012年1月16日《中国青年报》)
郓城拆除影响疏散逃生广告牌
【解析】
试题分析:文章有2段,第1段即是文段的主要意思,把第1段概括出来即可。题干要求是一句话新闻,既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多用单句,采用谁做什么的形式。如: 郓城拆除影响疏散逃生广告牌。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阅读下列材料, 用四个短语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超过20字。
瑞士手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堪称经典,这得益于瑞士制表工匠具有的“工匠精神” 。具有这种精神的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中国制造升级换代之时,我们也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①技艺精湛;②敬畏职业;③关注细节;④追求完美(极致)(“态度”1分,“追求”1分,精神内涵1分,句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段的的压缩、概括。"压缩语段、筛选要点"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概括归纳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的高考题型。压缩语段综合考查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题型之一。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地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题中考证紧抓关键词“工匠精神”“ 内涵”结合材料中要点,概括出答案。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