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2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
(4)哙遂入,披帏西向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5分)
(1)太子及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去送他(荆轲)。(2)秦时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和不同寻常的事情(意外变故)发生。(4)樊哙于是进入,掀开帷幕面向西方站立,头发向上竖起,眼眶都要瞪裂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定语后置;白衣帽,名词用作动词;大意。(2)游,活。(3)所以,判断句,他,非常,大意。(4)披帷,上,指,目眦,大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下列句中解释全对的一组 ( ) ①粪土当年万户侯(使动用法,使……成为粪土) ②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指“我”,谦称)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东,与今天所说的山东省范围不同) ④何厌之有(讨厌,厌恶) ⑤将军战河北(黄河) ⑥数罟不入洿池(密) ⑦披帷西向立(掀开帐幕) 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⑨奋六世之余烈(功业) 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下来)
A:②③⑤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⑧⑨ C:①④⑤⑥⑦⑩ D:②③⑤⑦⑨⑩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 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 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 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 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1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B.、杀人如不能举 举:举起。
C.、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D.、沛公起如厕 如:往
15.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约为婚姻(这里指结为儿女亲家)
B.备他盗之出入(指防止农民起义军进进出出)与非常(指意外的变故)也。
C.沛公居出东(指崤山以东)时
D.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指中原地区)抗衡
1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翻译下列句子(10分)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分)
译文: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译文: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分)
译文:
14.B
15.B(“出入”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在“入”)
16.D
17.(1):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的地盘尽可以称王了。
(2):特意派遣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3):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1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⑴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
⑵披帷西向立 披:
⑶杀人如不能举 举:
18. 写出出自该选文的三个成语。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⑵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7.(1)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披:掀开;(3)举:尽,完
18.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斗酒彘肩;秋毫无犯)
19.(1)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发生)意外的事。(2)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
【解析】
17.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8.
试题分析: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考核文言文中的词语。
19.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故”“出”“入”“非常”“顾”“谨”“让”“辞”。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故”“出”“入”“非常”“顾”“谨”“让”“辞”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2)中的判断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 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日之事何如 ②天下皆叛之
③劳苦而功高如此 ④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头发上指 B.立而饮之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此亡秦之续耳
11.把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9.D
10.A
11.①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②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9.
试题分析:①今日之事何如,之:结构助词;②天下皆叛之,之:代词;③劳苦而功高如此,而:表并列;④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而:表转折。故选D项。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10.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实词运用的词类活用。例句中“翼”,名词作状语,像张开翅膀一样。A项,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B项,无活用。C.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D.续,动词作名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如“上”,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
11.
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重点词语:举,尽;胜,尽。第二句,重点词语:非常,意外的事故,判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如第二句中的“者,也”,为判断句。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后面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1.下列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称王。
C.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急切。
D.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1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立而饮之 拔剑切而啖之 B.还军霸上,以待大王 项王未有以应
C.今者有小人之言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13.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樊哙机智勇敢的一项是( )
①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③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④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⑤樊哙从良坐。 ⑥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A.①④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⑥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的无言以对。
B.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王,难怪项羽听后默不作声。
15.翻译句子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11.C
12.A
13.B
14.B
15.那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如恐不能杀尽,(1分)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1分)因此天下百姓都背叛了他。(1分)(注意“举”、“胜”的翻译)。
【解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项,窃,常用作表个人意见的谦词,私下。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顺序;B项,两个“以”都是表目的关系的连词,可译为“来”;C项,助词,的。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全都表现樊哙机智勇敢。①只是询问情况。②表现其豪爽的一面。⑤只是说了樊哙的一个动作。所以选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项庄未能刺杀到刘邦,不能理解为他心慈手软,完全是因为当时有项伯及时保护。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举”、“胜”、“刑”、“叛”。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22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
A.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披:掀开 B.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C.道芷阳间行——间:趁机 D.沛公则置车骑——置:放弃,丢下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
A.故遣将守关者——君安与项伯有故
B.因招樊哙出——因击沛公于坐
C.覆其盾于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4.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
A.(张良)则与(樊哙)斗卮酒 B.加彘肩(于盾)上
C.(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 D.(项王)欲诛有功之人
15.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樊哙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 ( 3分 )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⑤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1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5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5分)
12.C
13.B
14.A
15.D
16.(1)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2)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
【解析】
1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中,C项的“间”应解释为“小路,抄小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题中,B项的“因”,都作介词,相当于“趁机”。A项的“故”,前者作副词,相当于“特意”;后者作名词,“交情”之意。C项的“于”虽都作介词,但前者表处所,相当于“在”;后者表对象,相当于“对”。D项的“乃”虽都作连词,但前者相当于“就”;后者相当于“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省略句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先读懂大意,认真揣摩其省略成分。A句的“张良”应为“项羽”。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能直接表现樊哙有勇有谋的一组”这一要求(特别是其中的“直接表现”一语),对题中六句话逐一仔细审视,以确定和不合乎要求。其中,①是张良讲的话,说当时的危急情况;③是项羽的问话;④是樊哙的话,不属于“直接表现”:它们都不合乎题干要求,所以凡含有此三句之一的选项都应排除。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6.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让他进去
C.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胜:超过
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披:分开
15.下面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客何为者? B. 卮酒安足辞!
C.沛公安在? D.大王来何操?
1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分)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分)
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分)
【答案】
13.A
14.C
15.B
16.⑴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暗示项王。⑵冰是水凝成的,但是比水更冷。⑶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解析】
13.
试题分析:B项“河北”,古今,黄河以北;今义省名。C项“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D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异乎寻常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C项“胜”应解释为“尽”。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感叹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⑴句“目”,名词用作动词,“未之者三”的语序;⑵句“为”,动词,凝成,“寒于水”介宾结构后置。⑶“先乎吾”,介宾结构后置;“从而”,古今异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 , 。
2.此地有 , ,又有 , 。
3.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 、 、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5. , ,其孰能讥之乎?
,
。
1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
左右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无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