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
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处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
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摸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 ① ,低碳经济也涉及② 。
答:①
②
【答案】①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②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
昨天,“西部文化东部行”——陕西秦腔来苏演出的专家座谈会在南京举行,众多戏曲界名家对当前的戏曲演出的某些突出的问题提出了质疑。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认为根据题材和形式的需要可以搞大制作,但大制作不能成为戏曲界的时尚。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孝慈也认为,戏曲的长项是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表现细腻的情感和展示各剧种的绝技。大制作却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舞美上而不是表演上,变成了话剧加演唱,丢失了戏曲本身的韵味。
答案:专家质疑当前戏曲演出大制作现象。得分点:专家或戏曲名家,质疑,当前戏曲演出大制作现象。
给下面文段拟一个不超过12个字的标题。
载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它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办事果断,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航天飞行所经历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冲击特别大,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再者,航天员在太空所处空间狭小,身体活动受到限制。还有,说话也不能随便,说什么,什么时间说,都有限制,所以这种信息交流的限制,也要求航天员能忍受孤独。
答:
航天员心理素质要求高。(这是总分关系的语段,中心意思都在表示总括的第一句里,所以抓住了第一句就抓住了关键。)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要点,不超过15个字。
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神奇的“天路”正成为海内外媒体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的战场。“每天要求采访的电话络绎不绝,人手少的时候接都接不过来。”驻扎在拉萨西藏宾馆的铁道部工作人员说。新华社在青海格尔木和西藏分别设立了采编平台,抽调近120名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在一线进行文字、图片、音视频报道。据了解,除了铁路部门确认的600名媒体记者外,云集在青藏铁路沿线的国内外其它媒体记者也超过了400人。一场争夺观众、读者、网民眼球的新闻大战已经开始。
青藏铁路开通 采访记者云集(青藏铁路开通 引发新闻大战)(要求信息齐全)
从下列材料中提取要点,加以筛选和组合,为“低碳经济”下一个定义,60字(含标点符号)以内。
①低碳经济减少了能耗,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②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③低碳经济的重点是调整能源结构。
④低碳经济有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⑤低碳经济的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⑥低碳经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低。
【参考答案】低碳经济是以调整能源结构为重点,以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为目标的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低碳经济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筛选概括和句式变换能力。能力层级E。
共四个要点。要点一:“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要点二:“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要点三:“重点是能源结构调整”。 要点四:“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低碳经济”下定义。
(1)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2)低能耗、低排放是低碳经济所具有的基本经济特征。
(3)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是实行低碳经济的基础。
(4)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所提出的要求。
答:低碳经济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借助能源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以达到低能耗、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阅读下列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管者引导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及钱钟书的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1)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是:
(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是:
(1)一个追求精神境界的人要安于俭朴的生活,淡于物质的奢华。
(2)书籍永远读不完,只有善于选择,精心研究,方能有所成就。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就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问题,开展了网上问卷调查,总投票1499337张。其中支持931242张,占62.11%;后对441860张,占29.47%;无所谓126235张,占8.42%。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节日气氛越来越淡,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不清楚这些节日的真正内涵,春节、端午、中秋被戏称为“饺子节”、“烷子节”、“月饼节”。
根据以上两段文字,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数人支持保护传统节假日,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缺乏了解。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在深圳的不少茶馆或者素食馆,每天都有一群传统国学爱好者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听专家讲解《弟子规》《增广贤丈》等国学经典。深圳还有一部分企业家,出钱出力组织员工一起学国学,把国学修养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标准。
材料二:早在1998年,广州市五一小学就试行“读经”;湖北武汉大学早在4年前就创办了国学试验班。发展至今,中国大陆有l00多个城市的800万孩子加入“读经”行列。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150字左右)
(1)“国学热”持续升温。
(2)【示例一】:我认为国学热升温是一件好事。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国学热升温体现了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提升。其次,国学热升温体现了人们对当前日益泛滥的“拜金主义”“快餐文化”的反思,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视。再次,国学热升温可以加强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熏陶、渗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示例二】:我认为运动式的“国学热”不可取。首先,国学的弘扬要依靠国民自觉性,国学素养的提高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其次,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存在有其特定的背景,在当代社会复兴国学,犹如刻舟求剑。再次,把国学通俗化、情趣化,以迎合观众心理、适应观众期待的国学热,只能使国学肤浅和庸俗。因此,我们要用平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