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诸葛亮、文天祥或谭嗣同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5分)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引用与人物有关的一句诗;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忠诚是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追求。
示例一:诸葛亮为匡扶汉使,剿灭汉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功绩可追伊尹周公,其执著可比屈子贾生,其人格可与日月争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便是其忠诚的见证。
示例二:文天祥面对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以扶大厦之将倾的勇气起兵勤王,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回应了敌人的诱降,其凛然正气如擎天利剑,令敌人胆寒。
示例三:谭嗣同面对清政府的屠刀,高唱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勇敢地用死亡表达了自己对变法事业的忠诚。有人说他是傻子,然而,如果中国没有这许许多多的傻子,又何来国民的觉醒?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按要求续写语句,这里没有句型要求,只有修辞手法、引用诗句、符合人物境遇的要求,这样,续写就要容易些,至于修辞手法,可以是排比,也可以是比喻等。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三个关键词。(4分)
去年在南极上空陨落过程中粉碎的一颗流星已经引发了一种理论,即流星尘埃可能在我们的气候系统中发挥了一种隐秘的作用。
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这块岩石估计有1000吨,去年9月3日进入南极上空的高层大气,成为美国国防部卫星红外线眼观察到的一个火球。同空气分子的摩擦使得这块岩石损耗殆尽,变成一片从56公里高空延伸到18公里高空的尘埃云。利用南极地面站的仪器对这片尘埃进行的近距离观察表明,其直径为20微米,比原先估计的流星碎片的体积大了将近1000倍。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火山喷发产生的直径超过1微米的颗粒能对气候产出重大影响。
流星尘埃、影响、气候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 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方法三:分层提炼。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用上以下几个关键词,描绘一个优美(或忧伤)的情景,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关键词:月光 校园 歌声 我
要求:1、关键词的顺序可以改变。2.以“歌声”为重点,运用生动细腻的描写。
示例:月光下的校园是美的。人们谈天说地,无忧无虑;孩子们在月光下玩耍,跑来跑去快乐得不得了;校园里的花花草草,在月光的陪伴下也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此时,远处传来一阵优美的歌声,仿佛……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描写与联想想象的能力。叙述描写类的语段扩展题,扩展的方法可包括三个要素:围绕中心;添枝加叶;巧用手法。解答时,要展开合理想象,描绘出画面,让人可知可感,做到融情入景;还要将“月光 校园 歌声 我”这四个词语融入进去。可在“月光”“校园”“歌声”三个名词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在“我”的后面添加一些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语句。歌声,自然能与校园联系在一起进行想象,月光与校园、我也能联系在一起,可以联想和想象情景。歌声,自然能表达我此时的心理及情感。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运用下面所给的词语,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段兼有描写和抒情的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5分)
江南 小巷 悠闲 宁静
江南小巷常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悠闲地向巷中走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的听到自己的足音。江南的小巷,她记取了岁月的印痕,看那雕花镂窗,看那青砖小路,无不记录着悲欢离合、市井兴落。每每走到巷弄边缘,就会感受到岁月在时光中流淌,便会真切地体会到“生命过客”的深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给定词语扩写文段。根据题干要求,所写文段要使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从所给词语看,可以描写江南小巷的景,抒发对江南小巷的喜爱之情或某种感悟,也可以叙写江南小巷中发生的事,描写小巷中的人,抒发亲情友情甚至愁思。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没有使用修辞扣1分,字数不足60扣1分,四个词语缺一个扣1分,其余酌情扣分。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以“夜深__,时闻雨点敲窗”为开头,写一段情文并茂的文字。要求:(1)侧重听觉描写;(2)运用拟人、比喻两种修辞;(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示例:夜深__,时闻雨点敲窗。那敲在玻璃窗上的古老的音乐,柔和而又铿锵,辽远而又逼近,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在玉盘上;点点滴滴,仿佛李斯特黑白键上的驰骋,俞伯牙高山流水般的沉吟。雨滴叩着千扇万扇窗,即兴演奏出单调的神韵,以苍凉的节奏,间间歇歇地敲了一个雨季。雨是最原始的敲击乐,冷雨敲窗,时疏时密,时急时缓,急时像战士冲出重围,奔向胜利的彼岸;缓时,声音轻细柔软,如青草长叶,似笋尖出土。雨滴落在玻璃窗上,越来越稀,也落在心里,无声地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解析】
试题分析:这既是一道难度较高的语言综合运用试题,也是一道扩展语句的续写题,从所给材料来看,表达方式应该以写景为主,辅以议论抒情;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常用的修辞手法,组织答案时要兼顾这几点,缺一不可。组织答案时,要仔细揣摩开头“夜深__,时闻雨点敲窗”这句话,展开联想和想象。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快乐的心情。(不少于50字)(16分)
小河 柳树 夕阳 青草 歌儿
村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奏着叮叮咚咚的曲子流向远方,夕阳把一片金辉撒在微波上,也给河岸的柳树描出金色的轮廓,柔嫩纤细的柳枝在风中摇曳着,青草丛中的青蛙们也伴着流水的曲子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儿。
【解析】
试题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该题就是考查景与情的关系。扩写时要借助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完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14·宁波市期末考请写一段话,把下列的词语至少用上三个。要求有一个中心,写出一点诗意。字数不超过150个。(5分)
古朴 情趣 欣赏 平添 恬静 困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要求选用至少三个词语,综观备选, “古朴”“恬静”“情趣”最容易组合成一段富有诗意的语境,再选择一些与语境相关的意象进行描写即可。由于本题要求字数比较多,所以描写句子时可以借助一些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丰满;也可借助一些陪衬的意象,拓展语段的内容;还可以写一些主观的感受,抒发一点自己的感想。
【答案】 生活在古朴、恬静的小山村里,看着碧蓝的天空,望着油油的青草,我享受着乡村生活的情趣。不过,这只是梦里的情景。我多想回到梦里的小山村,坐在山坡上,让温暖的太阳照在身上,看蓝天下鸟儿飞翔,听树间虫儿嘶唱,回味那陌生的亲切。可是,理智告诉我,现在不行。这不由得平添了我些许的困惑与烦恼。(5分)
“松”“竹”“梅”是岁寒三友,具有君子品格。请任选一个为描述对象,写一段文字。要求:体现该对象的特点,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岁寒三友的“凌寒不凋、坚贞不屈”“清新脱俗、高洁”“不媚俗、不随波逐流”等品性,一般的学生都比较熟悉。选择写梅花,容易体现该特点;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花。她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不因错过美丽的春天而懊恼,不因没有蝴蝶伴舞而沮丧,不因缺少同伴而失落。(内容2分,修辞手法2 分,语言表达1分)
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4分)
秋夜 风声 窗外 落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属于联词扩展型题目。审题时需要弄清给出的词语间有什么联系,进而确定一个表达中心,再围绕这个中心来组合所给词语,使语意明确。可以根据所给词语的词性来选择修辞手法,名词可以运用拟人或比喻,如本题中的“落叶”就可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落叶的形状;“风声”同样可以,如“像鬼号一样的风声”。三个相互联系的名词放在一起,可以考虑排比手法;如果都不行,则可以考虑最容易运用的修辞手法——设问(反问)。
【答案】 略。(四个词语全用1分,两种修辞手法运用恰当2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5分)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1)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3分)
(2)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2分)
春风的鼻息轻拂着大地,点点新绿闪着诱人的光。我仰望天空,蔚蓝的天空下是几只飞得越来越高的风筝,耳边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的关键是创设一种情境。“风”体现季节特点,“我”是抒情的主体,“天空”是情境表达的背景,是和“我”对话的对象。表述时,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合乎情理地表达一个主题。注意语意完整,符合字数要求,语言优美。
(2)[答案] 生活如歌,有时低沉,有时豪迈。
[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仿写的能力。仿写时,第一,要注意与例句的格式保持一致;第二,要与例句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保持一致,注意比喻恰当,后两个比喻要构成对比;第三,要注意意境一致,尾字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