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请以“海上生明月”“千里共婵娟”“月是故乡明”三句古诗词串联一段文字,表达一个明确而又集中的主题。(80字左右,6分)
海上生明月”,望着这一轮圆月,忽然意识到又是一个三五之夜。在秋风的吹拂下,在白露的滋润下,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从脑中迸出。家乡可好?父母是否康健?他们是否也在望着这轮明月思念远方的我呢?想回家的感觉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回去是不现实的,那就来一点文人无奈的安慰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语句扩展题比较新颖,既要注意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又要找到恰当的连接点以突出一个主题。同时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请根据《涉江采芙蓉》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4分)
艰难跋涉的旅人,停伫沉重的双足,回首遥望故乡,烟云渺渺,长路漫漫,迷茫的眼里写满焦灼。(评分标准:抓住人物动作1分,抓住长路这一景物1分,想象合理1分,语言生动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种类型一般指对古诗名句的扩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对题目中所给句子进行扩写。简单地说,就是把诗句改成散文,当然原诗句的格调、主旨、意境不能改变,要有合理丰富的联想、想象。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围绕 “还顾”“望”“长路” 三个关键词展开描述;(2)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多用修辞性语言,力求语言生动形象,能够营造出盼归焦灼的意境;(3)字数要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 请在“暴雨、青瓦、水花、线条、绿色、音乐”这六个词中任选三个词,写一段景物描写的的文字。(4分)
要求:描写形象生动富有文采,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100字,并在所写文段中将选用的三个词划上横线。
17略
18.运用下面所给的词语,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段兼有描写和抒情和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字。
江南 小巷 悠闲 宁静
18. 江南的小巷,又深又长,曲曲折折,半天走不到头,静到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她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洞天幽境。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她无比的悠闲,负手行吟于小巷之中,你的心情就会变得平和而宁静。那种澄明如水的气氛,笼罩一切又净化一切,使人怡然自得,物我两忘。
22.请根据北宋诗人周邦彦的《苏幕遮》中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50个字左右。(4分)
略。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表达能力。语句扩展要符合原词意境;语言生动、形象,注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要抓住“叶”“雨”“清圆”“风荷举”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大意:“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充分发挥想象将“小桥流水人家”扩展成50字以上的文段。
要求:(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不背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意境。(6分)
16.略
20.某城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交友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请带他们拟定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5分)
答:
示例一:郊游放飞青春梦,合作凝聚团队魂。
示例二:让我们在自然中放飞青春的梦想。
【解析】
试题分析:语言一定要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真正获得“交友”理想结果。本题要求比较详细、全面,拟写的语句一定要符合这些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以“雪花”为话题,把下面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不超60字)
寒风 大地 生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示例:片片雪花纷纷离开天空的怀抱,在阵阵寒风中飞向大地,偎倚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滋润着万物,为春的生机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16.充分发挥想象将“小桥流水人家”扩展成50字以上的文段。
要求:(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不背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意境。(6分)
1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