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扩展下面一句话,使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100字左右)
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枝瘦影,漫溢暗香。
示例)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枝瘦影,漫溢暗香。梅花,俏皮而含羞地开在桥头、小院,傲立在风雪中。含羞的花朵,不时惹得北风吹拂,将那漫天的花香消影,留给踏雪寻梅的墨客,留给追梦寄怀的智者,也留给失落孤独的旅人。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考生在进行扩展时,可以以原来的语句为扩展的主体,在适当的地方添加恰当的枝叶,也可以根据原句的内涵进行续写。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使整个语句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并且衔接自然,文脉通畅,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抓住主语“梅花”,品格等。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扩写应该做到:1.增加描写性内容,强化细节性特征。描写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真切,从形象上丰富原文内容。细节描写可以使内容得到更为细致的描绘,有助于增强内容的真实性。2.突出情境和氛围的展现。展现具体的环境,描写具体的符合情景的氛围,可以很好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3.语感要强,逻辑思维要严密;把握全文主旨,抓住关键句,根据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扩展。扩写的原则:1.一致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如本题以“梅花”作为主语,紧扣梅花的品格,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字数的要求。
23.下面是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的徽标,请简要说明该徽标的组成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该徽标上方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字”,下方是代表西方文化的键盘,二者结合在一个大圆之中。整个图形的寓意为在电脑时代,汉字文化要警钟长鸣。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说明该徽标的组成与寓意”考查的是图形的构图要素和寓意。本题考查读图的能力。直观地看本图该徽标上方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字”,下方是代表西方文化的键盘,二者结合在一个大圆之中,结合“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的徽标”不难发现图案的寓意。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对于图形(主旨)寓意,总体思路: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1.汉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中有个写意的汉字“竹”,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有个汉字“京”,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有个汉字“月”。2.阿拉伯数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总体上形成“6”,还有一个隐含的“6”,就是6片竹叶。3.英文及首写字母。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台标是“CCTV”。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如洛阳电视台台标表面是“TV”,实际是变形的“洛阳”的拼音首写字母“LY”;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里有“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5.汉字的分与合。如中国公民道德标志里,总体是个“公”字,分开看,上面是“人”字,下面是“心”字形,说明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的素养。三、图形。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中,那只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其实那滴水也可以解释为像眼泪,如果不节约用水,我们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只是因为2013年新课标二卷的这个题目中限定不超过70个字,写不下而已。(那只手放在别的徽标里,也可能表示白鸽或字母“S”。)2.图形的分与合。比如2013年新课标卷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外围是十个环,但不能孤立去看这些环,还要看到它们环环相扣、象征共同保护环境的一面。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标志中间总体有朵牡丹花,分开看是蝙蝠,“蝠”与“福”谐音。3.图形的阴与阳。比如全国妇联会徽中间,总体是朵花,而阴处是三个“女”字的旋转重叠,阳处是三个“W”,而“W”是英语“Woman”的首写字母。四、图与文的结合。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的汉字“京”同时也是个跑动的人的形状;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的汉字“月”中间两横是两个脚印,表达登月的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组成轮椅形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志的汉字“文”同时是条龙,龙尾上还有长城。中国环境标志则是由“环”形想到环境、环保。沈阳全民读书月标志总体是“S”,“S”既是“沈阳”的“沈”字的拼音首写字母,也是“书”字的拼音首写字母;分开看这个“S”,又是打开的两本书,两书中间还有只眼睛。五、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和中国公民道德标志呈红色,总体上都是中国印。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会徽的红绿蓝三条彩带,既是凤尾,又比喻赛场跑道。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整体为绿色,意为“绿色环保”、“绿色生活”。
23.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面对文化的历史碎片,我们畅想。
要求:语言形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一角飞檐,诉说着悠悠的往事;一块残碑,浸润了苦辣辣的岁月;一片竹简,浓缩了沧桑的岁月……文化历史的碎片汇成了一条宽阔的河流,让我们驾一叶小舟,摇一枝瘦桨,畅想历史的星空,追逐远去的时光。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扣住题干的要求“历史碎片”,“畅想”和“修辞”的要求。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扩展语句的题目有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句子型扩展注意两次成句,句子型扩展注意添加相应的修饰成分,话题性扩展注意围绕话题,展开想象。扩展时注意首先根据所给内容明确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议论还是描写抒情,叙述注意要点交代清楚、说明注意特征、功效、用途等明确,议论注意观点明确,抒情注意情感真挚、描写注意意境的创设。一般扩展语句都要修辞的要求,注意把握。此题属于句子扩展性,注意“历史碎片”的延伸,明确“畅想”应该是抒__彩较浓,同时注意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的要求。
23.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70字。
示例一:晴朗的夜空中,繁星璀璨,新月如钩,就像深色的锦缎上点缀着珍珠与美玉。夜空下的池塘,澄澈如镜,把漫天星斗揽入怀中,又像把珍珠撒在了水面上。
示例二:在宁静的夜晚,晴空下一方平静的池塘清澈如镜,引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前来临水梳妆,它们在水中的倒影越发光鲜艳丽。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写一个场景。限制条件: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70字。首先考生抓住诗句中的意象“晴空”“ 星”“ 月”“ 池塘”展开想象,同时要运用细节描写、修辞手法,是语言生动。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场景描写的方法,具体归纳成几条: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另外,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本题中,考生要尽量运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
22.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高中生活。要求语意连贯,有一定的文采,所选词语必须出现在语段中。字数不少于50字。
泪水 疲惫 欢笑 执着 超越 感伤
关键词:
正文:
参考示例: (关键词)疲惫 执着 超越
(正文)泪水和着汗水,星光伴着曙光。虽然埋首苦读,遨游题海,我身心疲惫,但我相信,执着的付出终会迎来金秋的硕果,实现人生的超越。高中生活,我将微笑着继续前行!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明确题目要求,同时关键词选用要恰当,能切合高三生活,语言连贯,有文采。题干要求“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高中生活。要求语意连贯,有一定的文采,所选词语必须出现在语段中。字数不少于50字”,要特别注意“语意连贯”“文采”“符合高三生活”这几个条件。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扩展语段。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内涵丰富含蓄、语言简洁凝练的语句,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疏密相见的语句,是借题发挥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这一考点主要考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①情景演绎式扩展:指提供一个具体情景,要求考生根据这一情景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展。 ②添枝加叶式扩展:指提供一句简单的话语,要求考生为它增加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成分,使它变得生动具体、血肉丰满。③中心阐发式扩展:指提供一句话或一句诗作为扩展的中心内容,要求考生围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阐释、发挥,使之明确、丰满,形成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本题属于第一种,故所写的内容要与题干给出的情境相合。
23.请使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词语,写一段表达人生感悟的文字。要
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语言连贯,起句带有总领性,含标点60个字以内。
人生一世,宛如四季。童年是春天,充满活力;青年是夏天,辛勤耕耘;中年是秋天,事业有成;老年是冬天,安静祥和。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微写作。“表达人生感悟”即写出对人生的看法,是对内容的要求,应该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起句带有总领性”是对形式的要求,可以用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教材中的许多文学意象,常常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请从下列意象中选择一个作为对象,写一段话描绘你所想象的情景。要求:①体现意象特征;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60字。悠长雨巷 萧萧易水 依依杨柳 流觞曲水
蒙蒙的春雨轻轻地亲吻着大地,迷茫的春烟温柔地拥抱着小镇,悠长悠长的小巷任由青石板安静地向两头弯曲地延伸。(运用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各1分。句意明晰,语言优美,给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请从下列意象中选择一个作为对象,写一段话描绘你所想象的情景” ,即从“悠长雨巷”“萧萧易水”“依依杨柳”“流觞曲水”中任选一个;明确要求,如“体现意象特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60字”。然后作答时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在选取描述对象“雨巷”时,要体现出景点意象的特征或文化意蕴。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思路点拨】作答此类题型时要抓住意象的特点描绘,如雨巷的凄婉迷离。具体联想时,一方面要设想当时的场景,有对雨、小巷等的环境描写,营造烟雨迷蒙的意境,在描写中融入修辞手法,这样才层次分别,富于意境。
19.把下面一句话扩展成不少于50字的语段,使其更加丰富,要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三种修辞中的至少一种。
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们走来。
①在句中扩展:苏东坡怀亘古之旷达,携百代之洒脱,走南疆北疆,历黄州惠州,把酒临风,高唱“大江东去”,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 ②在句尾扩展: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向你走来,向他走来,从昨天向今天走来……③在句首扩展:身系眉州父老的期望,心系海南百姓的嘱托,带着文章太守的英气,携着前生渊明的旧梦,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
【解析】
试题分析:方法一:加词。 名词前加定语、动词前加状语,后加补语 方法二:加句子: A加修辞句: 比喻、排比、拟人、联想、想象、对比 B加描写句: 人: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细节、语言; 正面描写: 物:形、色、声、特点、作用、结果;对比、点面 环境烘托、他人评论、它物烘托 侧面烘托。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6.请把《雨巷》中“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改成一段描写性的散文片段。
要求:①应用2种修辞手法;②紧扣原诗情感,突出主人公个性特征,语言优美;③60-100字。
修辞手法1种1分,共2分;紧扣原诗情感,突出主人公个性特征,2分;语言优美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要写出描写性片段,主要应该用描写的手法。还要有两种修辞手法。紧扣原诗情感,突出主人公个性特征;语言优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4.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殽之战后,秦穆公素服郊次,乡师而哭。请发挥想象,描写当时的场景。要求想象合
理,有细节描写。
(2)刘邦从鸿门宴逃走后,张良入谢。项羽接受了刘邦的玉璧,并置之坐上。请推测项羽
此时的心理,写一段心理描写的文字。要求符合项羽的性格特点,有逻辑。
(3)某海外华侨中学生访问团来学校交流,想了解中国历史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传统精神,
为此校团委请同学们推荐一个历史人物。在邹忌、烛之武、信陵君、苏武中你会推荐
谁?请谈谈你的理由。
(1)雍城东郊,天低云暗,一片白幡下是焦急等待着的秦国君臣。秦穆公身着素服系白带,眉头紧锁,面色凝重。按在剑柄上的左手因激动微微有些颤抖。他身后的秦国公卿们队列肃穆,有人焦急翘首,有人暗自垂泪,有如一堵悲伤的墙。终于远方出现了那仅得生还的一辆车,穆公悲痛不能自禁,放声痛哭。于是队列里哭声四起,直达天际。
(2)项羽心中暗想:刘邦离席竟如此仓皇,只怕吓得不轻。若他主动登门赔罪我却进行诛伐,恐怕就如樊哙所说是诛杀有功之人,会被天下人耻笑。况且刘邦胆小如此应该不会有背叛之心,想来亚父多虑了。即便他真想图谋不轨,以我四十万虎狼之师灭他还不是易如反掌。事已至此倒不如先收下他的礼物,静观其变,看事态发展再做定夺。
(3)我会推荐苏武。因为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历尽艰险,却矢志不渝。无论生死考验还是名利__;无论部属背叛还是朋友劝说;无论艰苦磨练还是岁月迁延;他都始终一心向汉,不改初衷,坚守使命,大义凛然。他身上展现出中华民族坚韧不屈、勇敢刚强、为捍卫国家尊严不惜牺牲的气节与精神,是真正的民族之魂!
【解析】
第(1)题。以7分为基准分。想象合理,描写生动,语言流畅、有文采则酌情加分,反之酌情减分。
第(2)题。以7分为基准分。心理活动的内容与课文情节相关,符合人物性格,语言流畅、有文采则酌情加分,反之则酌情减分。
第(3)题。以7分为基准分。对人物所体现传统精神的阐释准确、清晰,理由充分合理,语言流畅则酌情加分;反之则可以酌情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