盍各言尔志?
《论语·公冶长》:“子曰:‘盍各言尔志?’”句中“盍”的意思是()
A:同“盖” B:同“何不” C:同“何” D:同“曷”
下列各句中,“尔”字用作词尾的有()。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B:子路率尔而对 C:盍各言尔志 D:蕞尔小丑,不足为患
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 )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盍各言尔志?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予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颜渊、子路的性格特点。(2分)
颜渊:
子路:
(2)请简要评析孔子的志向.(2分)
【答案】(1)颜渊谦逊中隐含着沉静和自信;子路率真淳朴而又侠义豪放
(2)孔子把心中的理想社会当作自己个人的志向,体现了他的以天下为已任的气度,是仁的思想体现。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给出一些信息,但这些信息对回答问题来说又不够充分。这个题实际上还是考察学生名著阅读的情况。如果没有真正度过《论语》,答这道题是比较困难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请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②之。” (《论语·公冶长》)
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②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2分)(2)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3分)(3)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3分)
解析:
参考译文 颜渊、季路两人陪侍着孔子。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颜渊道:“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道:“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也毫不怨恨。”颜渊说:“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道:“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
解析:
子路:他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公有”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他胸襟广阔、仗义疏财的品格。
颜渊:他的志向其实是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既表现了一种高尚的奉献精神,也表现了他为人比较谦虚谨慎的处世方式和生活态度。
孔子:孔子立志所推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孔子讲的是以仁复天下,是圣者之事,这自然就更难得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解析:
无
经典文化阅读(10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盍各言尔志?(2分)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4分)
(2)孔子的回答中,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志向?(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①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盍、尔,各一分)(2分) ②(我愿)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青年人得到关怀。(安、信、怀、三个之各1分)(4分)
(2)体现了他“仁者爱人”、以爱天下为己任的人生志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28.根据上述内容,概括“仁”跟“礼乐”“志”的关系。(2分)
答:
29.朱熹引程颐的话:“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志有大小之分,请对三人的“志”作简要评析。(3分)
答:
【答案】
28.“仁”是“礼乐”的内核(本质),“志”是“仁”的外在表现(体现)。
29.子路愿将车马轻裘与朋友共享,轻财重义,有爱人之心,表现了对仁的追求;颜渊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是心中有仁而不违仁,其境界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要让老人安逸,对朋友信任,关心年轻人,以人为本,心怀天下,境界最高。
【解析】
28.
试题分析:此题要先疏通文意,然后从中找出关键词加以理解,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两段文字中,要抓住“仁”“礼乐”“志”三个关键词,结合着段意进行分析。从第一段可知,没有仁,则没有礼乐;从第二段可看出,“志”的具体内容都是围绕仁来做的。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9.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着子路、颜回、孔子的具体言行,从志和仁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子路的志侧重的是对仁的追求;颜回心中有仁而不违仁;而孔子则以人为本,心怀天下。故他们三个人的境界是一个比一个高。答题时,要把他们的境界高低回答出来。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