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下面一幅名为“热心”的漫画,理解其蕴含的寓意。


这幅漫画讽刺了社会上某些人面对他人遭受急难看似热心,实则麻木的看客式的冷漠心态。
解析:
表面热心1分,实则冷漠1分,语言表述1分。

[72592cd0f42fe324.jpg]
[1b72308d3157383b.jpg]
解析:
对图表,学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
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20个字)

为了您的幸福生活,请你远离短信欺诈!
解析:
本题结合漫画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画面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夸张与变形手法的运用,局部重点特征的突出。
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

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是这样的:从观察个别经验事实出发,通过归纳,概括为科学定律,然后用事实对它进行检验和证实,上升为科学理论,再通过演绎,去解释新的事实、预见新的问题。
解析:
流程图做题注意:
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
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
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
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
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深圳市红岭中学2007-2008学年度统一考试)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⑴ 说明介绍漫画内容。(50字左右)
答:
⑵ 指出漫画的寓意。(25字以内)
答:

示例:⑴漫画中有个男子,他左手托着只鸟笼,右手比划看手势,嘴里发出乐音,鸟笼里却是只纸折的鸟。在他身后,是许多被砍剩下的树桩。(说明要点:男子、鸟笼、纸鸟、逗鸟、树桩。)⑵滥砍滥伐将使人们失去美好家园。(人们若不珍惜大自然,就会失去美好的生活)
解析:
考查图文转换。图文转换实际上是扩展语句的一种变式。考生要把图表所蕴含的信息(图表的内容,很多漫画图、标识图往往采用抽象化、夸张化的手法表达一定的内涵或讽刺意义。考生要仔细辨读,然后再用简明、连贯的语言组织答案。
请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漫画,用仙人掌的刺(或仙人掌)作喻体写一个比喻句,揭示出这幅漫画的主题。

人言(或舆论)就像仙人掌上的刺一样令人生畏。
解析:
考查图文转换。图文转换实际上是扩展语句的一种变式。考生要把图表所蕴含的信息(图表的内容,很多漫画图、标识图往往采用抽象化、夸张化的手法表达一定的内涵或讽刺意义。考生要仔细辨读,然后再用简明、连贯的语言组织答案。
如图,是一位护士统计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时间体温升得最快?
答:
②如果你是护士,你想对病人说什么?
答:

示例
①从16点到18点体温升得最快。
你在12点吃完第一次药之后,
你在15点左右,记得吃第二次药吗?
(因为如果不按时吃第二次药,那么体温又会回升的。)
解析:
特别关注五个点:从开始到两次高和两次低的变化过程。
看右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题目:
(1分,不能以“无题”命名)
(2)寓意:
(1)如此排名;潜规则与大学排行榜;“潜规则”与“钱规则”
(2)讽刺了当今大学排名金钱铺路的现象。(意思对即可)
解析:
做漫画题要仔细观察漫画,力争看清漫画的组成内容,然后,联系实际写出寓意。
阅读下面的图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图片说明:
1966年8月13日,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处机场,从越南战场归来的海军陆战队下士庇隆·辛纳曼扔下拐杖,拥抱等候他的妻子。
有人把这幅图片的标题拟为“你是我的拐杖”,也有人把标题拟为“我是你的拐杖”,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好?请简要阐述理由
(1)“你是我的拐杖”:这个标题选择了庇隆·辛纳曼的视角;他饱受战争折磨和摧残,身心渴求慰藉,此时妻子便是他疗治创伤继续生活下去的“拐杖”;这个标题彰显出战争的残酷和爱情的伟大[77adcdb83cae7402.jpg]
(2)“我是你的拐杖”:这个标题选择了庇隆·辛纳曼妻子的视角;面对身心俱伤的丈夫,她用自己的善良、坚强去抚慰他,决心成为他的“拐杖”;这个标题侧重表现经历过战争的人们的坚强和乐观。任选一个角度均可,每点2分[77adcdb83cae7402.jpg]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能力;能力层级E。
根据下面的文字和图表,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
根据下列文字和图表,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

心理学实验显示,知晓自己的成绩的人,比不知晓者学习的动机较强。美国心理学家布克和诺非尔将两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在前九天,A组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不知道,从第十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证明① 。可见② 。(都限25字以内作答)
结果证明① 知晓自己成绩的一组,效果高于不知晓自己成绩的一组 。可见②获悉个人的成绩,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力刺激。
解析:
即题干中所提及的“心理学实验显示,知晓自己的成绩的人,比不知晓者学习的动机较强”。 “可见”后要填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