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图,揣摩其含义,并用一段文字具体阐释。

该标识①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②一双脚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③圆弧的起笔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④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⑤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语句通顺,想象合理,主旨明确。标号为便于评分而加,能答出3点要素即可)(6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幅漫画,点明漫画寓意,并拟写一则标题(不得拟“无题”)。

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5e7dd1a6c761ce.jpg]


解析:

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想(40字以内)。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1)标题:

(2)感想:

(1)标题:人生的美德。(2分)

(2)感受:人生难免遭遇逆境和顺境,逆境时的坚韧和顺境时的节制都应是我们坚持的美德。(3分)


解析:

要注意观察画面整体的象征意义。

读图题。

右图统计的是1954年冬天中国气温异常寒冷时乌鲁木齐、武汉、广州三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变化图。请你对图表所揭示的现象得出几条最重要的信息来。

本题的考查目的是读出图表显示的全部有用信息。下列答案共5点,每点1分。对每点的文字组织不作严格要求,只要信息点回答出来了就可以。

1.1954年冬天中国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寒冷天气。

        2.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比常年平均气温低了10-20摄氏度。

        3.最冷的时间是在1954年底和1955年元旦期间;第二次是在1955年2月10日前后的几天。

        4.寒潮是从北方侵袭到南方,从北到南一般要经过5-7天。

        5.即使在这个最冷的冬天,也有几个气温回暖高于平均值的日子,这个现象南方比北方明显。


解析: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中德文化对比”图的意思。(不超过40个字)

(2)根据这两幅画的寓意,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临经济衰退导致赢利下降甚至亏损的困境,中国企业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德国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各不超过4个字)

中德文化对比

自我意识 生活方式

德国 中国 德国 中国

(1)中国人忽视自我,倾向集体生活;(1分)德国人重视自我,喜欢独立生活(或:个体生存)。(1分)

(2)减薪   裁员


解析:

可以“中国人”“德国人”为陈述对象,综合表述,见“参考答案”;也可在两层比较中概括,如:中国人的自我意识没有德国人强(或: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不及德国人);中国人在生活方式上喜欢群居,而德国人崇尚独立生活。(40字,含标点)

自我意识上,如用 “高和低”或“大和小”的关系来表述;生活方式上,如表述成”中国人喜欢团结在一起,而德国人习惯独自面对一切”或“在生活方式上,德国人独立,中国人团结”,酌情扣1分。

下面是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的一个图示,请根据图表用比较简洁的话概括这个方案至少三方面的内容。(6分来源:ZXXK]

(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增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3)春节假日提前,从除夕开始。

(4)休假方式更加灵活,允许上移下错,与法定假日形成连休。


解析:

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写适当的文字。

(1)从左表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求职地区的选择有如下特点(要求:对比说明,不得使用数字)

(2)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令人担忧的结果是:

(1)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选择到经济发达的经济特区、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只有极少数愿意到小城镇,农村和老少边地区。

(2)我国人才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将越来越严重。


解析:

(1)按要求回答完整的,2分;没运用对比的给1分;使用数字的,不给分。

(2)2分。

一个人之所以能对别人指指点点,常常不是因为他比别人高明,而是彼此之间所处的位置不同。


解析:

对图表,学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

这是一幅金刚石结构的示意图, 你对这幅示意图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团结的重要性。


解析:

 写读后感,重点要把握好“读”与“感”的关系,“读”是基础,“感”是延伸。写读后感,要先读懂原文或原图,在理解原文或原图的中心意思和画面内涵的基础上,选择值得发表的,感受最深、见解独到、有针对性和现实感强的感受来写。

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下面是郑板桥竹画创作过程的简图,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这一创作过程。

眼中之竹

现实生活中的竹子,经过画家的审美选择,成为画家眼中的竹子,再经过改造加工,成为画家胸中的竹子,最后经画家之手便成为画卷中的竹子。


解析:

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

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

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

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

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