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3.下列句中加点词全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⑥驼业种树 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⑧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⑨外连衡而斗诸侯 ⑩春风又绿江南岸

A: ①③⑤⑥⑧⑩ B: ①②④⑦⑨⑩ C: ②③④⑦⑧⑩ D: ②④⑤⑦⑨⑩

7.下列句子中“焉”的用法,与例句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C: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公从之(代轶之狐,代词) B:子犯请击之(代秦军,代词)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指晋国,代词) D:亦去之(代郑国,代词)

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渔人甚异之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困人之力 而敝之,不仁 B:夫晋,何厌之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邻之厚,君之薄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来……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下列句中加点词全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⑥驼业种树 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⑧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⑨君将哀而生之乎 ⑩春风又绿江南岸

A:①③⑤⑥⑧⑩   B:①②④⑦⑨⑩ C:②③④⑦⑧⑩    D:②④⑤⑦⑨⑩

16.翻译下列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1)(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 )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3)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要把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翻译出来,在(1)中,东是名词作状语,属于词类活用,重要的词有肆,阙,焉,要把握好.还有翻译的时候要把省略的地方也补充到相应位置;(2)中注意关键词“举”,“刑”,“胜”;(3)关键词“遇”“深”。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例如题中的“出入” “非常”;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