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害怕陌生人

40.0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5分)

【答案】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答对一点3分,答对两点5分。其他合理答案正常判分)

【解析】

试题分析:图表题一般来说是难点,难在全面准确认知图表,题目中讲的核心对象时父母打工和留守儿童,所以结论核心放在父母与留守儿童上。关注核心数据,最重要的数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是我国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答案】它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3分)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图标分析类题目要从图案、文字、字母、寓意几方面分析,从图案看,它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景象,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它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丰子恺的漫画用笔简洁,平淡中有无限的韵味。请以”人散后”为开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幅漫画“闲适”或“凄清”的意境。(50字左右)(4分)

人散后,

【答案】“闲适”示例:人散后,新月依旧舒眉头,清风恰似你的温柔。人走香却留,芬芳飘满楼。月淡如水,心静似水,虽散不寂寞,相约到永久。“凄清”示例:人散后,椅空,茶冷,夜凉,四周一片空灵;热闹远去,冷清却登场。望苍天,月如钩,一股离愁涌心头。一个人的舞台,只有寂寞在喝彩。(答案不唯一)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时要仔细观察画面,注意题目要求中“平淡中有无限的韵味”因此句了表述要讲究朴素中不失文采。句式的选择最后长短相结合,尽量多用短句。另外因为是写“人散后”因此要突出寂静、寂寞或清冷来写。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仔细观看下面图画,然后回答问题。

45.请揭示上面图画中“年年有鱼,餐餐无余”所蕴含的寓意。

46.请就此寓意,另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子对偶,用语简明,不超过30字。

【答案】

45.“年年有余,餐餐无余”的寓意是厉行节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2分应体现“餐桌”“节约”两个关键词。)

46.餐桌上不浪费,人格上显高贵。(能体现“餐桌”“节约”的主题,得2分;运用对偶手法,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漫画的题目,概括内容有顺序,概括出主要的图案,语意要看清漫画的抽象意义,挖掘其内涵,此题注意画面的提示抓住“餐餐无余”这一要点,突出“节约”这一主题。标语,要简洁,明了,尽量讲究文采,突出“节约“这一主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根据下面这幅题为《车祸的影子》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车祸的影子

43.简单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

44.说说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不超过30字)

【答案】

43.画面上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撞到了大树,车后的影子看起来像一个酒瓶。

44.这幅漫画讽刺了当下存在的因醉驾而造成交通事故危害公共安全的丑恶现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漫画的题目,概括内容有顺序,概括出主要的图案,语意要看清漫画的抽象意义,挖掘其内涵,此题较简单,画面就是“大树”“车”“酒瓶”,时间就是“酒后驾车引发交通事故”,讽刺的内容是“酒驾引发交通事故,危害公共安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看下面图表按要求完成问题(4分)

2013年吉林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几种因素进行随机抽查,结果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语言表达

句子、词汇、修辞

49.45%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11.65%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3.90%

其他

书写、标点

5.00%

29.根据图表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其中的主要信息。(2分)

30.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考生在考场写作中有什么建议?(2分)

【答案】

29.(2分)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包括句子、词汇、修辞在内的语言表达和包括中心、材料、分析的思想内容。

30.(2分)建议考生要深化文章思想内容,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分清写作层次,规范书写习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题文转换的题目,表格的分析注意表头、极值和趋势,本题不好趋势,重点在极值的分析,其中“语言表达”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思想内容”,主要信息就是“语言表达”( 句子、词汇、修辞)、思想内容(中心、材料、分析)失分较多,建议当然是注意这两方的相关内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1.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

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清冷而哀怨,鸿雁、残星、客船、孤灯,愁绪满怀。

边塞诗是                                                                 

送别诗是                                                                

【答案】示例一:

边塞诗是大漠马背上的一支羌笛,苍凉而悲壮,孤烟、北风、驿道、征铎,慷慨盈腔。送别诗是长亭杯中的一樽清酒,绵长而苦涩,杨柳、残日、春水、芳草,凄苦半生。

示例二:

边塞诗是关外戍边的一面戎旗,雄浑而凄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慷慨溢胸。送别诗是亭里桥头的一树绿柳,柔婉而细腻,寒蝉、骤雨、暮霭、兰舟,思念盈心。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此题是续写式仿写,注意喻体的选用,喻体往往是该类诗歌中的常见意象,然后概括该类诗歌一般创设什么样的意境,再列举相关的意象,最后是情感基调。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关于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后出生)和传统农民工(1980年前出生)受教育水平比较表,请就新生代农民工的突出特点和二者的共同问题各写出一条结论。(5分)

受教育水平

比例%

新生代农民工

传统农民工

小学及以下

0.4

6.6

初中

32.4

44.4

高中

24.0

25.4

中专(或职高)

17.8

11.2

大专(或高职)及以上

25.3

12.5

结论:

(1)

(2)

【答案】(1)新生代农民工较之传统农民工,受教育时间普遍较长。(或“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意思符合即可。2分)(2)无论是新生态农民工还是传统农民工,接受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的比例都相对较低。(意思符合即可。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图表题,要注意比较表中各项数字,尤其注意比较数字中最高和最低的所代表的意义,然后从中归纳所反映的问题。题中的图表,是比较“传统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受教育水平上的不同。其中,“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是比较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中专(或职高)、大专(或高职)”是表示受的专业教育。据此便可得出两点结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分析下面这幅大学新生入学的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内容的评价(50字以内)。(5分)

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答案】【标题】(2分):超前消费不可取“”。(切合漫画内容给1分,表达准确给1分。每超过一字扣1分。)【评价】(3分):新大学生高消费要不得。(思想健康给1分,表意明确给1分,语句连贯得体给1分。每超过一字扣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大学新生入学的漫画”一语,因为这就与漫画的主题有关。其次要读懂漫画意思,尤其是漫画中的文字:“宝贝啊,这些都是爸爸几个月的工资啊!”拟写标题时,还应注意符合标题简洁扼要、吸人眼球的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请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 60个字)(2分)

(2)谈一谈漫画的寓意是什么?(不超过25字)(3分)

【答案】(1)(2分)画面左边是一个中年人,肩挑着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说着什么。(分号前后各1分)

(2)(3分)合理想象“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说一句话,要体现“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正确关系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对画面内容的描述要有顺序。对此,要注意漫画有几个部分,分别按照左中右或上中下等顺序去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漫画中出现的文字,在说明中应该体现出来。

基本方法提示,一细察画面,抓住矛盾;(人、物、景不遗漏。)二分析细节,揣摩寓意;(分析图中每个元素的密切关系,夸张处有弦外之音,细节处表达真正意图。)三注意提示,抓住关键。(注意标题、漫画中的文字、标题中的提示)

考点:图文转换。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两个表格是CCTV《东方时空》栏目关于人们使用手机短信情况调查的截取部分,请你概括出两个表格数据反映出的调查结论:(不超过30个字)(6分)

表1

如果一周内不使用短信会表现出的感觉

不太适应,心里会不舒服

无所谓,不影响生活

很不适应,无法忍受

被调查人的选择所占百分比

56%

24%

20%

表2

国家

日本

中国

韩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平均每人每天的短信量

4.5条

2.5条

2.43条

0.54 条

0.23条

0.14条

调查结论:

【答案】多数人喜欢发手机短信。(3分)对于发短信,亚洲人比欧美人兴趣更浓。(3分)

【解析】

试题分析:图文转化首先要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包括图表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和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状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其次,要归纳认读结果,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按题目要求归纳概括。注意选用词语要准确。

图一一个星期不使用短信“不太适应,心里会不舒服”的人超过一半以上,说明大多数人习惯使用手机发短信。图二平均每人每天的短信量从高到低依次是亚洲国家,后面是欧洲国家,由此,可知亚洲人比欧洲人更爱发短信。

考点:图文转换。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