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请根据丰子恺先生《某种教育》这幅画,简要说明画面内容和寓意。(4分)

内容:图中的师傅正在乐此不疲地用模具制作一个个完全相同的小泥人,千偶一面,毫无生气。(2分)
寓意:揭示某种教育用同一个模子去教育学生,没有因材施教。束缚个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只能培养出一群没有趣味、没有活力、没有特色、机械呆板的“泥人”式的学生。(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一、仔细观察画面。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二、看画中的语言文字。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三、看清漫画标题。些漫画试题会展示漫画的标题。标题,很可能就是漫画的“眼睛”;而这个“画眼”,常常暗示了画旨。四、联系生活实际而不就图论事。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要义。五、其他几个答题要点。明画面内容,要力求囊括整幅画的所有信息,不能丢三落四。组织答案时应做到:①抓住内容要点;②确定结构顺序;③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应防止的两种失误:①误将说明写成记叙文;②误将说明写成议论文。揭示作品寓意,一般应从人的角度(比如道德品质、心理情感、保护环境等等)展开思考。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请根据丰子恺先生《某种教育》这幅画,简要说明画面内容和寓意。(4分)

内容:图中的师傅正在乐此不疲地用模具制作一个个完全相同的小泥人,千偶一面,毫无生气。(2分)
寓意:揭示某种教育用同一个模子去教育学生,没有因材施教。束缚个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只能培养出一群没有趣味、没有活力、没有特色、机械呆板的“泥人”式的学生。(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一、仔细观察画面。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二、看画中的语言文字。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三、看清漫画标题。些漫画试题会展示漫画的标题。标题,很可能就是漫画的“眼睛”;而这个“画眼”,常常暗示了画旨。四、联系生活实际而不就图论事。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要义。五、其他几个答题要点。明画面内容,要力求囊括整幅画的所有信息,不能丢三落四。组织答案时应做到:①抓住内容要点;②确定结构顺序;③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应防止的两种失误:①误将说明写成记叙文;②误将说明写成议论文。揭示作品寓意,一般应从人的角度(比如道德品质、心理情感、保护环境等等)展开思考。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有关中美两国青年就业情况的统计图,请简要说明其统计结果(不得出现数字),每条不得超过30字。(图表数据来源:网易)(6分)

答: ① 。
② 。
①中国青年的失业率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美国青年则相反。(3分)②中国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比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解析】
试题分析:图文转换题要看全内容,题干、图的题目及所有的文字都要看全。题干要求要一一对照。第一幅图要从中美两个方面分别概括,题干中就指明它是青年就业情况统计图,“注”中又交代是失业率图,所以概括中美青年的失业率变化情况。第二幅图是中国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比例变化趋势。审清了内容再组织语言,要注意字数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 下图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你写一段说明文字,介绍这个标志图案并指出其象征意义,不超过100个字(含标点)。(6分)

该标志图案由阿拉伯数字“1”和 “8”组成一只飞鸟的形象,(2分)左边的“1” 化身为鸟头和鸟身,右边的“8”化为两翼,(1分) “18”代表着成人的年龄界限,(1分)飞鸟象征青年的羽翼长成,成为成年公民,可以独立翱翔于社会的天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标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出其包含的寓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现在网购已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一种购物方式,每年的“双十一”更是网购者的节日。请根据下列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表一
表二
根据表一、表二,2014年“双十一”网购有以下特点:
①(不超过10字)
② (不超过15字)
③ (不超过15字)
①总成交额高;(2分) ②电商销售逐渐朝无线化发展;(2分)
③双十一正在走向全球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1)这幅漫画画面最突出特征是什么?(2分)
(2)请说出这幅漫画的寓意。(3分)
(1)(1)学生踏入重点中学校门的台阶竟是用钱砌成的。(2分)(2) 这幅漫画反映了社会上十分流行的“择校”现象,反映了教育的不均衡以及一些家长的无奈。(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题目中的所谓“最突出的特征”指的就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最与平常不同的地方。一般的学校门前的台阶都是用砖砌成的,可这所学校的台阶却是用近期那砌成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抓住这幅漫画面的特点以及其中门楣上写的“重点中学”四字和进校学生手里拿的写有“择校”儿子的字条进行分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5分)

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多数人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在发展的初期,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比例较大;在趋于富裕的过程中,高级需要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应从整体和具体两个角度来表述,整体上,应以题干“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的特点”为主,具体上,应从三个阶段中的比较突出的阶段组织答案。例如,温饱阶段,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比例较大;富裕阶段,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比例较大。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工作环境、薪酬和与同事的关系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请根据下面某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调查的图表,回答问题。(5分)

(1)请用一句话概述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状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该市的人大代表,看到调查表后,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撰写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提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5分)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1)题。要综合考虑工作环境、薪酬和与同事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柱状图,“比较满意”和“一般”所占比例较高,总体上“一般”比“比较满意”的比例稍高,由此可以得出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一般”。解答(2)题,应该针对工作环境、薪酬和与同事的关系三个方面逐项回答。
答案:(示例)(1)该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一般。
(2)从优化工作环境、提高薪酬待遇和保持城市良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等方面撰写提案。
23.阅读下面漫画,完成(1)(2)小题。(4分)

(1)简要解说漫画内容,不超过40字。(2分)
(2)请用一句话说出漫画的寓意。(2分)
第(1)一个人站在行驶在大海里的小船上,用高倍望远镜探寻远方,而船快要撞到海中的小岛上。(2)寓意示例:①有时候,看得太远也不是件好事。②危险往往来自身边。③困扰我们的不都是远方的东西,倒是身边的东西。④看清前方的路之前,我们更应该看清身边的一切。⑤瞻前又顾后,行事才不败。⑥与其一味向前看,不如先从身边看起。⑦舍近求远,得不偿失。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问,用描述性语言说明白漫画的画面内容就行,注意不要丢落信息。第二问,说漫画的寓意,注意从漫画中人物只是注意关注远处而忽略身边的事物,可以概括看清前方的路之前,我们更应该看清身边的一切。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请说明下面漫画《何去何从》的题面内容,并用一句话揭示其中的寓意。(6分)

何去何从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一幅图上的风向左刮,路标也指向左边,一个人戴着帽子,戴着眼镜,背着包,踌躇满志地向左边走;第二幅图图上的风向左刮,路标也指向左边,这个人走过了路标,回头去看路标,一脸惊愕的表情。(画面说明每图2分,共4分)
(2)生活中要学会独立思考
行事不要盲从,不要人云亦云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物左右(言之成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题,说明漫画内容时,要将漫画中所有的构成要素描述全面,《何去何从》这两幅漫画中,构成要素:风向、路标、人及人的特征等。由漫画中这个人对路标的判断及表情,展开联想,从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盲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等角度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