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下面是为了绿色出行而设计的图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图片以绿色为主,由树叶和车轮组成车的形状,用简洁、凝练的表现方式,呼吁人们实现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目标。(答出构图要素2分,答出寓意3分,语句通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对应图文转换题,要根据图形中的所有构成要素,联系社会现实,展开合理的联想,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然后再根据创作意图来答出其寓意。此图是由绿色叶子构成的交通工具,下面写着绿色交通,低碳出行,联系社会现实,很容易联想到创造者对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呼吁目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2016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开学考试)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去年对日美中3国7233名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问卷调查问题 | 回答 | 日本 | 美国 | 中国 |
1.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 是 | 7.5% | 57.2% | 42.2% |
2.觉得自己优秀 | 否 | 83.2% | 11.2% | 32.7% |
3.学校里有能理解我的老师 | 是 | 52.7% | 74.4% | 62.3% |
4.父母非常了解我 | 是 | 68.0% | 82% | 85% |
A:日本学生普遍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B:高中生大多觉得父母师长懂得自己 C:美国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认同度高 D:高中生不要妄自菲薄,要树立奋斗目标
7.(2016届湖南浏阳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今年国庆节期间,各旅游景点游客爆满,各种不文明现象触目惊心。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又一次提到议事日程,下面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主题标志,请对其创意进行诠释。(不少于两条)

①标志由汉字“文”和图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②标志整体为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体现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动态的龙,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示通过“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树立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大意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徽标类题目,本题图标从外形上看,龙形、长城、“文”字的特征比较明显,龙,即是中华民族,又是中国历史的代表;长城是中华文明,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代表;而“文”字,则即可以理解成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又可以理解成文明。考生能把这些信息分析出来,也就可以总结出答案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图文转换题的题型较多,考生应先辨明其所属,然后再应对解答。本题属于标志图与文的转换。对于这种题型,主要按照下列步骤操作:首先,要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总体-局部)进行说明,注意联系图标中的标题,中英文字字母的大小写、首字母缩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和事件等。其次,注意由表及里把握图标的实质,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说明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再次,语言要准确、严密、平实、简明。所谓准确,即符合实际。
6.(2016届东北师大附中、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长春11高和松原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阐述其寓意。

构图要素:该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5”,和平鸽,组成“V”字的长城图案为设计元素。(2分)寓意: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1分)。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1分),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1分)。飞翔的和平鸽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__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未来(这点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构图要素,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首先观察画面,看画面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是数字“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构成,然后观察其形状,是“V”字的长城图案;再结合题干的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解读其设计的内涵。应先解读构成的成分的含义,再看其形状的含义,这样就不会出现遗漏。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题方法: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该题中应关注逻辑顺序。
下面是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孩子上网相关行为的情况调查表,请结合具体项目和数据完成后面的问题。

23.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多数家长对于子女上网的内心矛盾在于 : 。
24.请综合学生、家长和学校三个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每一角度不超过12个字。
(1)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又怕他们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
(2)学生: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家长:积极引导,平等交流。学校:加强管理,严格规定。(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2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力。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题目要求总结“家长对于子女上网的内心矛盾”,图表内容“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孩子上网相关行为”考生可抓住数字对比悬殊的项目进行分析,将图表上的文字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的能力。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概括内容类,做这类的题目要抓住主要的内容,一般应涵盖90%的内容,当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多数,可以舍弃一小部分忽略不计。要做好这类题目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分清类型。如果是单个对象,那么考虑的是选取一部分,从问题入手;如果是多个对象,就需要我们在分析表格的内容时要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采用相加(并列关系),相并(主次关系),相异(相似关系)。比如题中对于不同内容家长反应不同,我们就要综合考略,分析家长矛盾心理。
2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综合学生、家长和学校三个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每一角度不超过12个字。”本题关键词“综合学生、家长和学校三个角度”考生可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建议,学生侧重趋利避害,家长侧重引导,学校侧重管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图表反应问题的解决意见的考察,考生答题时要紧密结合图表内容,根据上题的分析,选好角度,提一条建设性建议就相对容易了。注意所提的建议只要一条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建议要具体,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19.下面是“无偿献血”宣传画的主体图形,请描述画面,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无数只健壮有力的手,握紧了拳头,围绕在一颗红心的周围,热血不断地通过胶管流向红心,红心有了生机与笑容。寓意着团结一起,共救生命!(共5分。构图要素描述准确3分,寓意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对画面中“拳头”“心”的解说,解说时要结合题片的题目“无偿献血”。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换有图标、图表、图片和漫画,此题属于题片的题目,注意分析题片的含义,解说时注意分析题片的含义。
22.近年来,“微公益”的流行使公益慈善更深入地走进了公众生活。下图是微公益图标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两手相握组成 “心”形,寓意人们携手献爱心,让世界充满爱;“心”形与上面的两只眼睛又组成了圆圆的笑脸,寓意公益小事聚合起来,共同创造幸福生活,人人开心幸福。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注意所写内容要包含所有的图片信息,注意徽标中的抽象的图案所代表的意义。
21.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①______ ,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 ②______ 。其实,只要愿意,③_____ ,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①我们并不习惯给予
②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③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前文“然而”, 第②空注意前文“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第③空注意后面“你可以”。
28.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
选项\年龄段 | 18—25岁 | 26—40岁 |
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 | 82% | 69% |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某些技能 | 72% | 23% |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 74% | 、 |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拓展了社会关系 | 35% | 61% |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异同。
同:大多数志愿者都认识到志愿服务对自身职业履历有帮助以及能提高自己的才干。异:小年龄段志愿者侧重于从志愿服务中获得一些技能,而大年龄段志愿者更多地倾向于在志愿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
【解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表头是“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问题是“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异同”,构思答案时要注意同和异两个方面。
21.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1)请写一段话描述画面的内容。(不少于30个字)
答:
(2)这幅漫画有何寓意?
答:
(1)(3分)【参考示例】一只“硕鼠” ,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拖着肥肠般的长尾巴, 正想从铺着钞票的玻璃罐里逃出。无奈,任他满头大汗、高呼大喊,贪来的金钱撑肥了躯干,就是爬不出欲望的“牢笼”。
(2)(3分)【参考示例一】这幅漫画讽刺了贪得无厌者将自食其果。
【参考示例二】这幅漫画讽刺了贪婪者终究是作茧自缚。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1.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