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标志“墨舞冬奥”,请简要阐释该标志的寓意,并为北京申冬奥成功写一句宣传语。要求语意明确,句子通顺,宣传语不超过18个字。

图形由“BEIJING”、“2022”和中国书法“冬”字组成,它由一个运动的人物形象和其下方2022中的第一个数字巧妙组成汉字“冬”,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了动感、时尚和现代,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
【解析】注意题中的文字,抽象符号,注意名称“冬奥会“。
23.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三条结论。
杜甫近体诗中高频叠字的使用次数及其分布位置统计表

①“萧萧”是杜甫写近体诗时使用最多的叠词。
②杜甫在五言近体诗中使用叠词的次数明显高于七言近体诗。
③杜甫在五言近体诗中使用叠词的位置通常在句首,其次在句末。(6分。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图表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其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成直观的信息,以展示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解答此类题,首先应该看懂图表,总结图表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作深入地思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标识,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50个字。

该标识由数字“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V”字型长城图案构成。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V”字型长城图案,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庆祝,也代表中华民族组成钢铁长城,共同抗敌。五只和平鸽,表现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共创美好未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题干中有两问,“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 寓意”,对于前者,考生应先观察图形由哪几部分组成,顺序是什么,然后再按照顺序把图形上的内容转变成文字;对于后者,考生应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图”这一提示性信息,同时要考虑其现实意义。
25.请根据下图,分别说明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植树者的具体的集合地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搭乘公交车的同学,集合点在博学路北侧人民广场站西边;骑自行车的同学,集合点在博学路南侧文体中心的东边。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化的题目,注意交代清楚不同的出行方式和集合地点。
19.下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结合构图要素,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该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5”,和平鸽,组成“V”字的长城图案为设计元素。 ①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2分)②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飞翔的和平鸽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__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未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认真读图,概括图标中的构图元素,结合图标的主题解读各元素的内涵,综合整合整个图标的寓意。
23. 下面是由中央文明办正式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心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其象征意义,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字。

①整体构图为“志”字,多处以英文字母“V”构图;志”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下半部分由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字构成,同时也是一条飘逸的彩带。②寓意用爱心托起梦想,用爱心放飞梦想,展示了和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解析】
试题分析:先整体观察图标,然后按一定顺序介绍图标组成元素。结合组成图标元素的特征整合图标的寓意。
23.下面是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设计的亚运会总会徽,请写出该会徽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会徽由环绕着的动态感十足的龙、鹰和中央放射光芒的太阳构成主图案,下方则是奥运五环。(3分)龙代表东方巨龙中国,鹰代表阿拉伯国家,二者共同象征亚洲;五环寓意团结、合作;太阳寓意亚运会蓬勃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对于图文转换的题目,要根据图中的所有构成要素,联系社会现实,展开合理的联想,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出来。寓意可根据图标的创造者的创作意图,从社会热点的角度分析概括。根据题干提示可知,图案是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设计的亚运会总徽标,从整体看,图案是由龙、鹰、太阳、奥运五环构成,而联系中华文化传统可知,龙、鹰分别代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而太阳的热烈、力量又让人联想到亚运会蓬勃发展的期望,由此可联想到团结合作、蓬勃发展的寓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介绍过近代一些有趣的美学实验。如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关于颜色的重量的实验:把两个面积、角度均相等的三角形甲和乙(如下图)从中腰平分,然后着两种深浅不同的颜色。他让接受实验的人比较甲、乙两个形状,然后询问他们喜欢哪一个,并说出理由。参加实验的50人,绝大多数喜欢甲而不喜欢乙;他们的理由是:甲比较稳定;乙上半太沉重,下半太轻浮,令人产生轻重倒置的感觉。

请从上述实验事实中写出两条结论,答案要简明,每条限18字以内做答(不含标点)。
颜色能让人产生重量感;人们对上浅下深习以为常,反之则感觉不快;美的形体含有一个原则:平衡或匀称。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实验的主要内容是颜色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道,人们认为甲比较稳定是因为色彩给了他们以重量感,人们喜欢的是上轻下重的稳定感,等等。
23.今年国庆节期间,各旅游景点游客爆满,各种不文明现象触目惊心。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又一次提到议事日程,下面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主题标志,请对其创意进行诠释。(不少于两条)

①标志由汉字“文”和图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
②标志整体为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体现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动态的龙,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示通过“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树立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大意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图文转换题要看全内容,题干、图的题目及所有的文字都要看全。题干要求要一一对照。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关注中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本题中的标识由汉字“文”和图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比如本题的标识可作如下的联想:“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体现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动态的龙,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4.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图文转换题的题型较多,考生应先辨明其所属,然后再应对解答。本题属于标志图与文的转换。对于这种题型,主要按照下列步骤操作:首先,要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总体-局部)进行说明,注意联系图标中的标题,中英文字字母的大小写、首字母缩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和事件等。其次,注意由表及里把握图标的实质,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说明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再次,语言要准确、严密、平实、简明。所谓准确,即符合实际。
25.下图是中国网民节的活动会徽。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各要素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标志主体像字母e,象征网络;又像汉字“文”,代表文明;标志整体呈现一个舞动奔腾的人,彰显“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圆点像太阳,寓意阳光网络,健康网民。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图标的题目,注意图标中文字、图案和图图标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