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标志”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该标志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两点顺势融入年份“2022”,生动自然;最下方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志。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标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出其包含的寓意。北京冬奥申办标识以汉字“冬”为主题,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冬奥申委在解读设计理念时说,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运用奥运五环色彩彰显动感、时尚与现代,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实现完美融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 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1.汉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中有个写意的汉字“竹”,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有个汉字“京”,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有个汉字“月”。2.阿拉伯数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总体上形成“6”,还有一个隐含的“6”,就是6片竹叶。3.英文及首写字母。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台标是“CCTV”。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如洛阳电视台台标表面是“TV”,实际是变形的“洛阳”的拼音首写字母“LY”;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里有“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5.汉字的分与合。如中国公民道德标志里,总体是个“公”字,分开看,上面是“人”字,下面是“心”字形,说明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的素养。三、图形。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中,那只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其实那滴水也可以解释为像眼泪,如果不节约用水,我们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只是因为2013年新课标二卷的这个题目中限定不超过70个字,写不下而已。(那只手放在别的徽标里,也可能表示白鸽或字母“S”。)2.图形的分与合。比如2013年新课标卷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外围是十个环,但不能孤立去看这些环,还要看到它们环环相扣、象征共同保护环境的一面。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标志中间总体有朵牡丹花,分开看是蝙蝠,“蝠”与“福”谐音。3.图形的阴与阳。比如全国妇联会徽中间,总体是朵花,而阴处是三个“女”字的旋转重叠,阳处是三个“W”,而“W”是英语“Woman”的首写字母。四、图与文的结合。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的汉字“京”同时也是个跑动的人的形状;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的汉字“月”中间两横是两个脚印,表达登月的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组成轮椅形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志的汉字“文”同时是条龙,龙尾上还有长城。中国环境标志则是由“环”形想到环境、环保。沈阳全民读书月标志总体是“S”,“S”既是“沈阳”的“沈”字的拼音首写字母,也是“书”字的拼音首写字母;分开看这个“S”,又是打开的两本书,两书中间还有只眼睛。五、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和中国公民道德标志呈红色,总体上都是中国印。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会徽的红绿蓝三条彩带,既是凤尾,又比喻赛场跑道。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整体为绿色,意为“绿色环保”、“绿色生活”。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日前,上海市委研究室联合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针对上海青年的法治观念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下是其中一项调查情况。请根据调查情况写出两条调查结论。
受访对象 | 青年白领 | 青年蓝领 | 青年学生 |
最关注的法律 | 婚姻家庭法 |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上海青年更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绝大多数人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或:不同的上海青年群体对法律的关注侧重不同,绝大多数人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请根据调查情况写出两条调查结论”这是考查对图表基本内容的概述,题中已经给了提示“上海青年的法治观念状况”,概述内容,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概述主体是题目的对象“上海青年的法治观念”。 然后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如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图文转换答题方法。表文转换题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解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例如本题中“上海青年的法治观念状况”;还有题干中句式要求和字数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2.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如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题中主要是 “不同的上海青年群体对法律的关注侧重不同”.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答题技巧:①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主谓句陈述。②第二问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
22.业主委员会是监督物业管理,维护业主合法权益的组织。最近,一家权威媒体就“成立业主委员会”这一话题在北京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图表一:
图表二:
(1)据表一,目前北京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现状是_________ ___。(不超过18个字)
(2)据表二,解决业主委员会成立难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不超过35个字)
(1)大部分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 (2)主管部门要支持、指导,开发商物业部门要正确对待,业主们要积极参与。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第一问问的是“目前北京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现状”,根据表一的标题“您所在小区是否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呈现的百分比,已成立的是28%,没成立的是72%,可以推断出现状是大部分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表二标题是“您认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困难有哪些”,问题是“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也就是找出比重较多的三个方面的困难即缺乏业主部门的支持、开发商物业公司设置障碍,以及没人牵头或不知如何做,因此所些建议,针对这三方面的就可以了。
【解析】
试题分析:1.审题。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注意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你去续写,应注意题目要求。2.答题(1)一定要扣住题干要求作答,因为题干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最好能利用题干要求甚至图表标题用语作答。(2)对于复杂的表格,组织答案时不能只就一个方面来展开,要善于从横向、纵向、斜向等角度综合分析。(3)把握数据表述分寸。在解答表述中,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增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不能用倍数)”等。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4)语言简要,不要一五一十地把图表内容全都说明出来,或者思路不清、角度交错等。如本题答题时要审清题目要求,“目前北京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现状”“解决业主委员会成立难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然后回过头来看图标,重点是百分比。
22.业主委员会是监督物业管理,维护业主合法权益的组织。最近,一家权威媒体就“成立业主委员会”这一话题在北京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图表一:
图表二:
(1)据表一,目前北京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现状是_________ ___。(不超过18个字)
(2)据表二,解决业主委员会成立难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不超过35个字)
(1)大部分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 (2)主管部门要支持、指导,开发商物业部门要正确对待,业主们要积极参与。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第一问问的是“目前北京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现状”,根据表一的标题“您所在小区是否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呈现的百分比,已成立的是28%,没成立的是72%,可以推断出现状是大部分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表二标题是“您认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困难有哪些”,问题是“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也就是找出比重较多的三个方面的困难即缺乏业主部门的支持、开发商物业公司设置障碍,以及没人牵头或不知如何做,因此所些建议,针对这三方面的就可以了。
【解析】
试题分析:1.审题。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注意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你去续写,应注意题目要求。2.答题(1)一定要扣住题干要求作答,因为题干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最好能利用题干要求甚至图表标题用语作答。(2)对于复杂的表格,组织答案时不能只就一个方面来展开,要善于从横向、纵向、斜向等角度综合分析。(3)把握数据表述分寸。在解答表述中,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增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不能用倍数)”等。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4)语言简要,不要一五一十地把图表内容全都说明出来,或者思路不清、角度交错等。如本题答题时要审清题目要求,“目前北京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现状”“解决业主委员会成立难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然后回过头来看图标,重点是百分比。
23.阅读下面这组漫画,联系第一、二幅画面的内容,给第三幅画面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形式一致,逻辑严密,能够完整描述画面内容。并请写出这组漫画的寓意(要求20个字以内)。
第三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搀扶奶奶有风范 车内司机忙称赞/司机礼让也可赞示例二:司机举手表敬意 老少二人笑眯眯(4分,完整描述画面内容2分,形式整齐2分,不要求对偶和押韵 。)寓意:赞扬了文明礼让、助人为乐的好风气。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概括画面的内容,注意运用的句式基本是两句,上下句要对称押韵,写寓意时注意结合前两幅画面。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题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换有分析图表,解说图标,描述题片和分析漫画等形式,分析漫画基本是拟题、概括内容和分析寓意等形式,描述画面注意要全面,有一定的顺序,分析寓意注意漫画的讽戒或劝诫意义。
19.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
该图以十字为中心,左侧是变形的齿轮,右侧是橄榄枝叶。十字象征卫生健康,齿轮象征劳动,橄榄叶象征和平安全。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由题干“中国劳动安全卫士标志”可知,这是一道徽标的概述及寓意考查题,答题时,要抓住构成要素:十字、齿轮、橄榄枝等,联系社会现实,展开合理的联想,用形象生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再根据命题意图,从健康与和平安全等角度得出其寓意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图文转换题也是语言表达运用的一种题型,徽标类题属于描述类的图文转换题,解答此类题,要了解描述类的图文转换题的特点,即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答题思路: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例如本题,可以十字为中心,然后再由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描述其构成要素。答寓意时,要注意题干的提示,根据要素的之间的关系并展开联想作答。
23.文明就餐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下面是“某校餐厅学生文明就餐个人信息统计表”读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文明就餐情况 | A. | B. | C. |
取用餐具情况 | 人手一份67.16% | 偶尔多拿几24.51% | 抓一把8.33% |
自觉回收餐具情况 | 每次都会20.4% | 基本上会42.29% | 不会37.31% |
自觉排队就餐情况 | 每次都排队47.3% | 基本上排队23.5% | 看情况29.2% |
饭菜剩余情况 | 每次剩余28.4%[来 | 从来没有8% | 不一定63.6% |
开关水龙头情况 | 每次都会关37.9% | 不会关6.8%[来源: | 不一定55.3% |
(1)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针对就餐中的浪费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①多数学生有了文明就餐的意识,但还没有真正做到文明就餐②就餐时浪费粮食、自来水现象还比较突出
(2)天地“粮”心,费之何忍。(或 不要让我无故“流泪” 爱惜生命之源,“关注”点点滴滴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统计表的题目,注意表格的名称和表头,然后找到相应的极值,在拟写广告词时注意针对存在的问题。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表格的题目以及表头,注意阅读表格名称“文明就餐”,然后看那极值,通过分析看基本可以,但在浪费上数值较低由此单独提出,拟写广告词要针对这种浪费现象拟写。
23.下面是某地“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统计表”,请用文字表述出表中反映的两种主要情况:
(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少。(2)农村中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高于城镇中学。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是根据统计表数据用文字表述表格所反应的主要情况。对于这类题要明确统计的问题,本题是就“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认真研读调查数据,看清比较的对象,比较的内容,从中找出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根据分析可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少;农村中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高于城镇中学。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图文转换题的题型较多,考生应先辨明其所属,然后再应对解答。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1.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简要归纳概括。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23.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常见的植物、动物等,用图案的形式装饰在器物上来表达吉祥祝福之意。请观察以下吉祥图案,①任选一个图案简单介绍,不超过30字;②说出图案寓意,不超过5个字。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说明:第二幅图下面两个是果实是“杮子”)
示例:第一个图案:①图案:下方是一个盒子,盒子上面有五只蝙蝠(谐音“福”)。②寓意:五福和合。第二个图案:①图案:由一只如意和两个“杮”子构成,其中两个“杮”子,谐音“事”。②寓意:万事如意(或事事如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题。第一副图案是由一个盒子和五只蝙蝠构成;第二幅是由一个如意和两个柿子构成,再介绍要素时,还要根据要素之间的关系,展开合理的联想,例如,蝙蝠,可以联想到谐音“福”,两个柿子,可以联想到谐音事事如意。在分析寓意时,可根据要素的组合,联系社会现实,根据题干和创作意图的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答。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图文转换题的思路: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例如本题,介绍图案要素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述,可以由下而上,也可以由上而下或者其它顺序介绍。分析寓意的关键在于“双关”。“蝠”谐音“福”,“盒”谐音“和”“合”,要说明的是在中国文化中“和合”这个词语中“和”表示和谐,“合”表示“融合”;“杮”谐音“事”;“如意”是古代的器物,这个名字本身就有双关之意,即符合心意。根据这些组织答案即可。
19.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注:图片中从手机上滴下的水滴中的文字依次是“不”、“良”、“信”、“息”
(1)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
(2)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1)漫画内容:画面中间是一双大手抓住一个老式手机正用力扭挤出水滴,水滴上写着“不良信息”。 (2)社会现象:①手机等电子信息中存有(掺杂着)大量的不良信息;②社会上正(要)大力整顿电子信息中的不良信息。(或“我们要努力剔除、打击不良信息”)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分析时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①描述画面,注意不要忽略画面中的任何信息。②是对画面中从手机上滴下的水滴中的文字“不”、“良”、“信”、“息”的理解。③是对漫画寓意的揭示,①手机等电子信息中存有(掺杂着)大量的不良信息;②社会上正(要)大力整顿电子信息中的不良信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图文转换题的题型较多,考生应先辨明其所属,然后再应对解答。如何做漫画类转换题:1.审题(1)审清题干要求,特别注意是要“描述画面”还是“介绍画面”之类的区别。(2)审漫画:①审标题,仔细审读漫画的题目,认真分析思考题目的含义;②审主体画面,准确把握漫画的主题;③审题注和画注,题注和画注往往是对漫画的特别提示,这也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漫画的主题思想。在审题结束后不要急于解答,要认真分析思考漫画反映的问题有什么典型性,有哪些实际意义等,至少应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从观察漫画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来看,漫画直接说明了什么问题,直接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二是在欣赏之余闭上眼睛想一想,漫画间接说明了什么,即在作品内容的背后反映的问题或原因是什么。在解题时,还要将漫画这一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2.答题(1)拟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暗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拟题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2)说画面。描述画面,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描述时要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准确表述。描述时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的图文信息添枝加叶,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另外,如是说明画面,语言要客观;如是描述画面内容,语言可以形象些。(3)挖寓意。要仔细品味画中的文字或解说,还要注意漫画夸张的细节,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需要联系与漫画相类似的人或事。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