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为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坛,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心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6.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坛。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7.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8.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

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6.B

7.C

8.D

9.C

【解析】

试题分析:

6.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所谓“马踏飞燕”、 “马超龙雀”只是作者用来说明“众说纷纭”的根据,以后作者再也没有提起这两个名称的合理性,也没有因为这两个名称未被采用而感到可惜,因此B项不是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 B项应该是选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那就要找出选项中不属于原因的一项。明确要求之后,应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找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选项B中,题干““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不合题意,考生就要根据题干信息回到原文中重点分析。

7.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所谓“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云云,只是作者提出“神兽归神兽,马归马”的一段过渡性文字,这一段过渡性文字并不能用来否定“飞廉铜马”一名,因此C项应该是选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题干强调的是“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所以在理解有关“证据”的表述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表述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C选项,不合题意,应回到原文具体分析判断。

8.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A 项,说“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但原文是说“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显然 A项对于原文的理解和解释有误,不是选项。其次B项,说“‘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但是原文“二句中赤兔指良马”是紧跟着“紫燕跃武,赤兔越空”来说的,因而“二句”应该指“紫燕跃武,赤兔越空”这两句。同时,当作者在说“二句中赤兔指良马”时,是包括“赤兔越空”这一句,显然B 项对于原文的理解和解释也是不正确的,也不是选项。再次 C项,说“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从原文看,虽然第一段中有“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的名称,但是文中并未明确提出“铜奔马速度快于飞燕”的问题,原文的最后一段只是提到“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根本没有将“奔马”速度与“飞燕”比较的内容。可见,C项也是不正确的,不能作为选项。否定了A.B.C三项,只有D 项可作为选项。原文说“‘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正符合古人原创意识,又切合铜奔马造型的意思,因此D项才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类理解文意的客观题,对于选项,要注意选项中范围扩缩、扭曲文意、混淆文意、胡乱组合等。所谓范围扩缩,是指选项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所谓扭曲文意,是指选项故意扭曲阅读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的方向引领。C项题干中即为这种错误类型。所谓混淆时空,是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但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故意混淆时空的先后顺序,以迷惑考生。所谓胡乱组合,是指文章在解释某一个概念或说明某一对象时,会使用比较多的事例,选项就故意把这几个事例的内容加以组合,并且故意使组合后的信息与文本信息相左,以迷惑考生。

9.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最后说到C项,作者在原文第三段中说,在汉代画像石的图案中有人骑神兽的形象,也有人骑马的形象,虽然神兽归神兽,马归马,两者各有其形,不相混淆,但是作者并没有说神兽和马分别出现在两种不同的图案中,更没有说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中,就没有神兽、神龙的形象,就不属于神话故事。由此可见,C项的推断超出了原文所给信息的范围,所得出的全称判断是不正确的,因此C 项才是应该选择的一项。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经常是以客观题选择题的题型出现的,答题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基本的答题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而C项,“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混淆文意,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

23.下面是某班级“探访留守儿童”活动的构思框架,请将这个构思用一段话说明。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亩连贯,不超过80字。

本次探访留守儿童活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准备阶段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要求全员参与,募集所需物品。实施阶段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向他们赠送玩具,并为他们表演节目。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此种是说明类,就是用文字说明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首先要观察画面内容,全面考虑画面中的要素,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每一个细节。然后分析画面寓意,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漫画类图文转换的构成元素: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图画:是主体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解题指导:(1)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原则:整体意识,注意细节,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要仔细观察,合理想象,适当补充,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并揭示画面的寓意,以拓展答案的深度)。(2)揭示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3)拟写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可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拟题可直接以讽刺主体命名。标题应起到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4)编拟公益广告,答题点拨:1.紧扣主题,思想健康;2.通俗简明,生动有文采。该题中考核“画面内容”与“寓意”。此题考查的是图文转换。

23.请根据下图,分别说明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植树者的具体的集合地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搭乘公交车的同学,集合点在博学路北侧人民广场站西边;骑自行车的同学,集合点在博学路南侧文体中心的东边。(4分)(一个集合地点2分,其中明确出行方式1分,点明地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下图,分别说明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植树者的具体的集合地点。”答题关键词“交通工具”“集合地点”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要审清主题、标题,辨清要素(图形、线条、文字),化虚为实(化抽象要素为具体内容)。图片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本题依据图可以明确,结合点分别在博学路北侧民广场站西边和博学路南侧文体中心的东边,交通方式分别为,骑自行车和搭乘公交车两种。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主谓句陈述。例如本题就是在题干要求下,用主谓句陈述图表内容的。

23.下图是2015年在安徽合肥举行的环巢湖全国自行车赛的会徽图案,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该图案)车体部分由“巢湖”拼音演化而成,车轮弧形边缘的浪花代表巢湖。骑行道路即环湖大道,水域由合肥的首字母组成。整个图案以奔涌向前的态势,表达了环巢湖全国自行车赛的广阔发展空间和绿色健康出行的理念。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徽标类。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含丰富的寓意。因此,这类题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首先审读题干,理解是什么图标,然后仔细观察图标,分析图标和相应文字的关系。表述时语言应准确,鲜明,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析构图要素。寓意的分析要进行联想和想象,解读其中的内涵。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解析徽标的题目,解析徽标注意图中的抽象图案和徽标的名称,图案注意抽象的变形和地名,徽标名称的首字母的变形等。此题名称是“在安徽合肥举行的环巢湖全国自行车赛”,围绕这一中心,解析徽标中的图案,自行车,巢湖的拼音,安徽的首字母等,然后解释相关的意义

23.下图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解读构图要素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不超过90个字。

构图要素:

寓意:

该会标由桥形轮廓,文字,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等要素构成。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图案中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CHINA与英文相呼应。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构图要素,解读构图要素的寓意”,图片文字解读是指分析诠释图片文字文化内涵,它不是一般的文字,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此,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要审清主题、标题,辨清要素(图形、线条、文字),化虚为实(化抽象要素为具体内容)。本题图像与标题“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结合;该会标由桥形轮廓,文字,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等要素构成,强调的是各国团结协作精神。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对于图形寓意,总体思路: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1.汉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中有个写意的汉字“竹”,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有个汉字“京”,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有个汉字“月”。2.阿拉伯数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总体上形成“6”,还有一个隐含的“6”,就是6片竹叶。3.英文及首写字母。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台标是“CCTV”。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如洛阳电视台台标表面是“TV”,实际是变形的“洛阳”的拼音首写字母“LY”;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里有“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5.汉字的分与合。如中国公民道德标志里,总体是个“公”字,分开看,上面是“人”字,下面是“心”字形,说明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的素养。三、图形。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中,那只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其实那滴水也可以解释为像眼泪,如果不节约用水,我们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只是因为2013年新课标二卷的这个题目中限定不超过70个字,写不下而已。(那只手放在别的徽标里,也可能表示白鸽或字母“S”。)2.图形的分与合。比如2013年新课标卷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外围是十个环,但不能孤立去看这些环,还要看到它们环环相扣、象征共同保护环境的一面。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标志中间总体有朵牡丹花,分开看是蝙蝠,“蝠”与“福”谐音。3.图形的阴与阳。比如全国妇联会徽中间,总体是朵花,而阴处是三个“女”字的旋转重叠,阳处是三个“W”,而“W”是英语“Woman”的首写字母。四、图与文的结合。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的汉字“京”同时也是个跑动的人的形状;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的汉字“月”中间两横是两个脚印,表达登月的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组成轮椅形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志的汉字“文”同时是条龙,龙尾上还有长城。中国环境标志则是由“环”形想到环境、环保。沈阳全民读书月标志总体是“S”,“S”既是“沈阳”的“沈”字的拼音首写字母,也是“书”字的拼音首写字母;分开看这个“S”,又是打开的两本书,两书中间还有只眼睛。五、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和中国公民道德标志呈红色,总体上都是中国印。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会徽的红绿蓝三条彩带,既是凤尾,又比喻赛场跑道。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整体为绿色,意为“绿色环保”、“绿色生活”。

23.图文转换:下面是重庆的城市形象标识,请从构图的角度说明标志的创意。

示例:“人人重庆”的标识以“双重喜庆”为创作主题,两个欢乐喜悦的人,组成一个“庆”字,道出重庆市名称的历史由来。标识以“人”为主要视觉元素,展现重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传递出重庆人“广”“大”的开放胸怀和“双人成庆”祝愿美好吉祥的寓意,又如两人携手并进、迎向未来,蕴含政府与人民心手相连、共谋重庆发展的内涵。(写出寓意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的文字,抽象符号,注意名称“重庆的城市形象”。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中的文字、字母的开头和抽象的符号,如此题的“人”的图形,“广大”的文字。然后结合“城市形象”这一名称分析。

24. 欣赏这幅漫画,拟写标题,并指出漫画寓意。

(1)请为漫画拟写标题。(不超过十个字,不能用“无题”)

(2)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

(1)用“辛”良苦,铸就“钱”途(2)父母辛苦出钱供孩子读书,表示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警示学子应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这样才能对得起辛苦的父母。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画面内容,拟写标题。(2)因为要求写寓意,注意不要就事论事,应把具象的画面转换为抽象的道理、观点,把“父母用钱供孩子上学”的意思表述清晰。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图文转换答题“六看”(1)看标题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2)看画面每一细节提示漫画寓意。(3)看画注思考其中所包含观点。(4)看夸张处揣摩漫画弦外之音。(5)看漫画所指向的现实。(6)透过现象看本质,联系现实解寓意。如图中人物——辛勤推钱币的父母,孜孜不倦的孩子,这个细节仔细揣摩。

16.分析下图,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

要求:① 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②结论和原因均不超过25字。(6分)

宜万铁路开通前后恩施州公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对比图

(1)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铁路开通后,客运量超过公路、民航,成为出行首选。原因:铁路出行比公路速度快,比民航费用低。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转换的题目,注意三种交通方式的数值变换,铁路升高,公路降低,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推测原因。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表格的题目注意极值和数据的变化。

19.欣赏右边的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要求:

①突出景物特征;

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③不超过80字。

答案示例一: 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

答案示例二: 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同时要求做到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本题要求考生为“天鹅戏水图”写诗或配文。学生可以从背诵过的诗词中选取例子,仿写。如《早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  本题属于图文转换题,要求考生为“天鹅戏水图”写诗或配文。考生熟悉“早春”,见天鹅戏水、杨柳依依,当记起“曲项向天歌”“春江水暖鸭先知”、“二月春风似剪刀”等佳句。题干要求写小诗或者短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文体,抓住早春,天鹅戏水的特点,联系熟悉的诗歌内容作答。

23.下图是某人设计的猴年会意书法作品,请写出除英文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1)构图要素(不超过50个字)

(2)寓意(不超过30个字):

(1)作品的主体是“猴年-2016中国的新年”,又形成“猴捧寿桃”的图案,右上角有“万事如意”的印章和“丙申年”的字样,最下面是几朵祥云的图案(写三处即可)

(2)整个作品突出猴年这一主题,表达了猴年万事如意,福寿吉祥等良好祝愿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紧扣“猴年会意书法作品”的名称,重点注意图案“猴”“仙桃”“2016”“丙申年”“万事如意”“祥云”等,寓意时祝愿。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中的解析徽标类的题目,注意概括主体图案没不要漏掉,然后注意结合标志的名称分析寓意,此题的寓意是祝福万事如意和福寿吉祥的良好祝愿。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