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
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22.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哪两种结论?
23.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2.
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
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23.示例:只有您的爱才能不使我们变成候鸟——请关爱留守儿童。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这是考查表文转换。本题有两问,一是“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哪两种结论”,二是“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对于第一个问题,应抓住表格调查的对象、项目以及数据进行分析,要特别关注最大的数字和最小的数字。对于第二个问题,应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拟写,主要问题就是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误区警示】此类题目常会有如下问题:一、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二、 信息遗漏或缺失。 学生在读图表时不细心,不全面,结果顾此失彼,造成信息缺失或遗漏, 使得答案要点不全面。 三、信息推断错误。 四、答案表述啰唆,条理混乱。图文转换题型最难最关键的就是怎样选用语言来组织答案。 学生往往不注意题目要求,或一五一十地把图表内容说出来,其中夹杂很多数据 ,语言不简练,思路不清晰;或过于笼统,不得要领甚至不着边际,前者情况较普遍。
19.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

内容:画面上,一位年龄大的男子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鸡毛掸子正欲打向拦腰抱着的另一位手拿鸡毛掸子的男子,嘴上说着“爸爸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打你儿子!”而一位小孩正趴在沙发的扶手上。
寓意:正人先正己。/不能以身作则,说的和做的自相矛盾,起不到训诫的作用。/讽刺那种说话和行为自相矛盾的人。(其他的寓意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先审清题干“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说明其寓意”,然后明确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描述画面时,要客观、全面,如图中有三个男子,年龄最大的坐在沙发上,手里举着鸡毛掸子正要打手里拿着鸡毛掸子的男子,注意文字,是这个男子说的“爸爸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打你儿子!”旁边沙发的扶手上趴着一个小孩。写寓意时,可以结合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看出他的言行矛盾,不一致,因此他的儿子也像他一样,正准备打小孩子,结合实际生活,可以得出:正人先正己;不能以身作则,说的和做的自相矛盾,起不到训诫的作用;讽刺那种说话和行为自相矛盾的人。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1.审题(1)审清题干要求,特别注意是要“描述画面”还是“介绍画面”之类的区别。(2)审漫画:①审标题,仔细审读漫画的题目,认真分析思考题目的含义;②审主体画面,准确把握漫画的主题;③审题注和画注,题注和画注往往是对漫画的特别提示,这也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漫画的主题思想。在审题结束后不要急于解答,要认真分析思考漫画反映的问题有什么典型性,有哪些实际意义等,至少应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从观察漫画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来看,漫画直接说明了什么问题,直接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二是在欣赏之余闭上眼睛想一想,漫画间接说明了什么,即在作品内容的背后反映的问题或原因是什么。在解题时,还要将漫画这一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2.答题(1)拟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暗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拟题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2)说画面。描述画面,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描述时要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准确表述。描述时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的图文信息添枝加叶,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另外,如是说明画面,语言要客观;如是描述画面内容,语言可以形象些。(3)挖寓意。要仔细品味画中的文字或解说,还要注意漫画夸张的细节,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需要联系与漫画相类似的人或事。如本题要注意图中的文字,叙述时要注意字数要求。
22.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
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哪两种结论?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2)(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父母之爱是孩子成长的甘霖。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表头是“留守儿童问题”结论应针对“留守儿童”,然后看极值,主要是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恐惧心理,写公益广告注意结合表格的含义作答。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注意表头是“留守儿童问题”结论应针对“留守儿童”,然后看极值,得到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恐惧心理。
19.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

内容:画面上,一位年龄大的男子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鸡毛掸子正欲打向拦腰抱着的另一位手拿鸡毛掸子的男子,嘴上说着“爸爸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打你儿子!”而一位小孩正趴在沙发的扶手上。
寓意:正人先正己。/不能以身作则,说的和做的自相矛盾,起不到训诫的作用。/讽刺那种说话和行为自相矛盾的人。(其他的寓意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先审清题干“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说明其寓意”,然后明确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描述画面时,要客观、全面,如图中有三个男子,年龄最大的坐在沙发上,手里举着鸡毛掸子正要打手里拿着鸡毛掸子的男子,注意文字,是这个男子说的“爸爸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打你儿子!”旁边沙发的扶手上趴着一个小孩。写寓意时,可以结合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看出他的言行矛盾,不一致,因此他的儿子也像他一样,正准备打小孩子,结合实际生活,可以得出:正人先正己;不能以身作则,说的和做的自相矛盾,起不到训诫的作用;讽刺那种说话和行为自相矛盾的人。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1.审题(1)审清题干要求,特别注意是要“描述画面”还是“介绍画面”之类的区别。(2)审漫画:①审标题,仔细审读漫画的题目,认真分析思考题目的含义;②审主体画面,准确把握漫画的主题;③审题注和画注,题注和画注往往是对漫画的特别提示,这也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漫画的主题思想。在审题结束后不要急于解答,要认真分析思考漫画反映的问题有什么典型性,有哪些实际意义等,至少应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从观察漫画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来看,漫画直接说明了什么问题,直接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二是在欣赏之余闭上眼睛想一想,漫画间接说明了什么,即在作品内容的背后反映的问题或原因是什么。在解题时,还要将漫画这一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2.答题(1)拟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暗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拟题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2)说画面。描述画面,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描述时要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准确表述。描述时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的图文信息添枝加叶,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另外,如是说明画面,语言要客观;如是描述画面内容,语言可以形象些。(3)挖寓意。要仔细品味画中的文字或解说,还要注意漫画夸张的细节,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需要联系与漫画相类似的人或事。如本题要注意图中的文字,叙述时要注意字数要求。
6.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B: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C:机会是均等的,但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D:脚踏实地方能成功,空谈只能误事。
21.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和当事三方的关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环节)。

(示例)根据图示,劳动派遣的流程依次为:
(1)劳务派遣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确立劳务关系。
(2)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3)用人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岗位协议,确立使用关系。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的能力。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该题中无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如该题中“描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表文解题方法: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而该题中考核以主观题出现。
23.下面是2016年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武汉国际马拉松比赛的会徽,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会徽以武汉长江大桥为设计原型,图中标有“2016武汉马拉松”中文、拼音及英文单词。
寓意:体现了马拉松比赛联接、沟通、跨越的主题。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得是标志图。对于标志图,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注意是否有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对于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了解画面的组成部分:武汉长江大桥为设计原型,图中标有“2016武汉马拉松”中文、拼音及英文单词。再结合题干“武汉国际马拉松比赛的会徽”可知要表达的寓意,体现了马拉松比赛联接、沟通、跨越的主题。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如何阅读徽标: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涵着丰富的含义。读徽标时要注意:(1)观察分析构图元素:图形、色彩,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结合徽标主题,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缩写变化,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如本题构图要素:武汉长江大桥为设计原型,图中标有“2016武汉马拉松”中文、拼音及英文单词。(2)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徽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切忌随意猜想,要扣住徽标中的信息点来联想。寓意答题:准确有序。(1)准确。依据题干对内容等方面要求进行表述,切忌生拉硬拽。(2)有序。说明画面要有整体意识,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先总后分,先主后次;揭示寓意由表及里,在字数不超的前提下力求全面。如本题,体现了马拉松比赛联接、沟通、跨越的主题。
19.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多项选择)
年龄段 选 项 | 18~25岁 | 26~40岁 |
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 | 82% | 69% |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某些技能 | 72% | 23% |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 74% | 65% |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拓展了社会关系 | 35% | 61% |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
(1)同:大多数志愿者都认识到志愿服务对自身职业履历有帮助,能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2)异:小年龄段(18~25岁)志愿者更认同于从志愿服务中获得某些技能,而大年龄段(26~40岁)志愿者更多地倾向于在志愿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审清表头,相同的就是百分比比较接近的,不同的就是百分比差异较大的。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在审清表头的基础上注意比较百分比的差异。
19.下面是“2012年中小学生上网调查”统计表,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学生上网普及率 | 小学87.5% | 初中91.4% | 高中93.9% |
学生上网内容 | 玩游戏52.4% | QQ聊天40.2% | 学习和其他7.4% |
家长对上网的态度 | 反对72% | 赞成23% | 顺其自然15% |
家长反对的原因 | 影响学习54% | 接触不良信息41% | 其他5% |
(1)全面把握图表信息,从学生或家长的角度概括一条结论。(不超过40字)
(2)就你的结论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不超过30字)
(1)示例一:中小学生普遍上网,且比率随学段而提高:多数人上网都是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示例二:多数家长对学生上网持否定态度,认为会影响其健康成长。(2)示例一:学生上网应该做对学习或身心健康有益的事情。示例二:.家长要对学生上网做正确引导,以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表格注意题干的要求,学生或家长的结论,学生注意分析趋势,随学段提高上升,内容注意强调和“学习”的关系;家长方面学段低,反对的越强烈,建议要结合分析结论作答,主要是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此题注意趋势和极值。
23.给下面的漫画命名,并说明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35个字。

命名:
寓意:
命名:“6” “9” ”之争或者 “6”?“9”? 或谁是谁非? 寓意: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下结论也许会片面失当。或:固执己见,失当片面。 或:换个角度(位置、方向)看问题,也许会有不同的结论。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对画面内容的概括,注意是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数字不同。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注意一定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