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下面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图标,请写出该图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整个图标由心、儿童、托举的双手构成;多颗“心”汇集,寓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因慈善而汇聚到一起;变形的双手托举着儿童,寓意着共同呵护、关爱、援助儿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本题属于徽标类。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含丰富的寓意。因此,这类题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首先审读题干,理解是什么图标,然后仔细观察图标 ,分析图标和相应文字的关系。表述时语言的准确,鲜明。构图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尤其注意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本题中整个图标由心、儿童、托举的双手构成。寓意,结合图标的内涵分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请为下面的漫画拟写题目(不超过8个字),并写出漫画寓意(不超过30个字)。

题目:盘根错节,人机难离(3分) 寓意: 手机已经生根于身体,人已经异化为手机的奴隶。(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漫画拟题,可以抓住漫画的中心事件拟题,也可以抓住漫画中的主要人物拟题,还可以抓住漫画的主题拟题。分析要抓住漫画中夸张的部分体会主题,题目根据主题简洁凝练深刻表达,寓意要准确,揭示某种现象、本质,表明作者的态度,如:讽刺、批判、赞颂。这幅漫画中手机长出根须,牢牢缠住手掌手腕,由此去理解主题。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对于图形寓意,总体思路: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例如题中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以数字符号“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组成“V”字的长城图案。二、文字。1.汉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中有个写意的汉字“竹”,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有个汉字“京”,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有个汉字“月”。2.阿拉伯数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总体上形成“6”,还有一个隐含的“6”,就是6片竹叶。3.英文及首写字母。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台标是“CCTV”。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如洛阳电视台台标表面是“TV”,实际是变形的“洛阳”的拼音首写字母“LY”;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里有“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5.汉字的分与合。如中国公民道德标志里,总体是个“公”字,分开看,上面是“人”字,下面是“心”字形,说明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的素养。三、图形。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中,那只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其实那滴水也可以解释为像眼泪,如果不节约用水,我们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只是因为2013年新课标二卷的这个题目中限定不超过70个字,写不下而已。(那只手放在别的徽标里,也可能表示白鸽或字母“S”。)2.图形的分与合。比如2013年新课标卷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外围是十个环,但不能孤立去看这些环,还要看到它们环环相扣、象征共同保护环境的一面。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标志中间总体有朵牡丹花,分开看是蝙蝠,“蝠”与“福”谐音。3.图形的阴与阳。比如全国妇联会徽中间,总体是朵花,而阴处是三个“女”字的旋转重叠,阳处是三个“W”,而“W”是英语“Woman”的首写字母。四、图与文的结合。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的汉字“京”同时也是个跑动的人的形状;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的汉字“月”中间两横是两个脚印,表达登月的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组成轮椅形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志的汉字“文”同时是条龙,龙尾上还有长城。中国环境标志则是由“环”形想到环境、环保。沈阳全民读书月标志总体是“S”,“S”既是“沈阳”的“沈”字的拼音首写字母,也是“书”字的拼音首写字母;分开看这个“S”,又是打开的两本书,两书中间还有只眼睛。五、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和中国公民道德标志呈红色,总体上都是中国印。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会徽的红绿蓝三条彩带,既是凤尾,又比喻赛场跑道。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整体为绿色,意为“绿色环保”、“绿色生活”。
16.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题目。
某报就当下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请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每条结论不超过20个字。
①娱乐已成手机除通讯外的主要功能。
②人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导致身心俱损。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每条结论不超过20个字”,这是考查表文转换。首先借助表头的文字把握表格反映的内容,“除通讯外手机主要用途”“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危害”;然后再依据数据把握趋势,同时抓住最大和最小的数据。本题所写的两条结论应围绕调查的两个方面,一是“主要用途”,主要突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听歌”;二是“危害”,四个方面都可以入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是要求把表格转换成文字,注意题目要求(含字数)。表格即数据统计,注意数据的统计项目。要对数据做归类,性质相同的数据统计到一起。数据抓大放小,寻找规律、发现问题。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表达中不出现具体数字。针对问题,探究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本题较为简单,要求“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每条结论不超过20个字”,表格中调查两个方面,一是“除通讯外手机主要用途”,二是“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危害”,只要抓住最大的数据进行归纳即可。
16.年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标志,贴年画是中国百姓庆祝农历新年的重要方式,如今,这种民间艺术已濒临灭绝。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面是一幅传统年画,请你从中任选两个象征事物,说出其中寄托的美好愿望。

图画中的“佛指手”中的“佛”与“福”谐音,“指”与“子”谐音,佛手多指,有多子、多孙、多福的意思。“蟠桃”象征长寿,相传西王母寿辰举行蟠桃盛会,蟠桃又称寿桃。“鱼”指连年有余,表示生活富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漫画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如“蟠桃”象征长 寿,相传西王母寿辰举行蟠桃盛会,蟠桃又称寿桃。寓意要科学合理。表达美好的祝愿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前提就是读懂年画,可以从读懂标题(标题往往是诠释漫画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漫画主旨有提示、启发作用);读懂对白或说明文字;读懂构图;读懂要素角度思考。阐述所反映的现象的启示,必须找出涉及到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常识的观点。这时需要对题干相关内容进行疏理,再回过头来解读图画,这样的理解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如本题“鱼”指连年有余,表示生活富裕。要注意题干的要求。
17.下面是某校中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构思框架示意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本次暑期综合实践活动为期5天(2分),需备好行装、日用品,了解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2分)。其间有军训、攀岩、感言交流、会操表演等活动,全部结束后,返校(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情景扩写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题目要求将这些内容组成一段话,而且不能超过80个字。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这是一次暑期综合实践活动包括5天,然后从准备和实施两个方面阐述,注意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的能力。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
20.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并对此现象进行简要点评。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某大学关于学生去图书馆目的的调查表
去图书馆的目的 | 人数 | 百分比 |
上自习 | 190 | 63% |
查资料 | 51 | 17% |
电子阅览 | 48 | 16% |
其他 | 11 | 4% |
(1)“调查表”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
(2)点评(不超过20字):
(1)“调查表”主要信息:大多数大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是上自习,少数是查资料和电子阅览,极少数做其他事。(3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2)点评:这与图书馆应发挥的主要功能有一定差距。(3分。结合图书馆功能进行点评才能得满分,其他点评,只要有点合理即可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是表文转换的常见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兼顾表格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表的标题注释,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然后分析数据变化,找规律,舍弃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总结推断得出结论。点评时要结合图书馆功能进行。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示例: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情景扩写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应按照从下往上,从总到分的顺序进行说明,注意用语准确,表达简洁得体。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概括内容类,做这类的题目要抓住主要的内容,一般应涵盖90%的内容,当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多数,可以舍弃一小部分忽略不计。要做好这类题目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分清类型。如果是单个对象,那么考虑的是选取一部分,从问题入手,比如信息中如果有40%是好的方面,60%是不好的,我们在得出结论时取后者就可以了;如果是多个对象,就需要我们在分析表格的内容时要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采用相加(并列关系),相并(主次关系),相异(相似关系),如信息中15%损坏,20%损坏严重,20%损坏非常严重,我们可以概括为:55%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者说,高达40%损坏严重,只有15%受到较轻的损坏。其次在概括时要注意抓住这些词,如绝大多数、极少数、一半以上、高达、竟达、不到、不尽如人意、有差异、有区别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和当事三方的关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环节)。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

(示例)流程依次为:(1)劳务派遣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确立劳动关系。(2)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合同,建立劳动关系。(3)用人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岗位协议,确立使用关系。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本题理清当事三方:派遣单位,被派员工,用人单位。当事三方相互之间的关系: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单位之间签订劳动关系,被派遣员工与用人单位一五一十使用关系,用人单位与派遣单位签订劳务关系。图文转换的解题思路:在读懂图表上下功夫。无论是图文转换还是表文转换,甚至徽标转换,前提、要点都一个“读”上,单就表文来说,要作好“读”的工作,须先有个整体把握,即对表头、表中文字、表脚(包括图示文字)有个综合把握。其次要根据“表”的不同特点去读表格式要兼顾表格中的多个要素,尤其是“多”“少”这两头;坐标曲线类要抓住曲线变化的特点;柱状饼状类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其变化情况。再次,特别关注数据,数据是表类最重要的要素,数据的变化,数据间的比较最能反映出表中的问题、观点。注意答题表述细节;如数词的运用,善于纵向、横向、斜向等角度综合分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下面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1946年以语言学习为例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示意图,请根据图表概括归纳“学习金字塔”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图给你的启示。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1)请概括归纳主要内容。
(2)谈谈该图给你的启示。
(1)①学习内容平均保留率在30%及以下的演示、试听、听讲等学习方式,一般都是被动学习;②而学习内容平均保留率在50%及以上的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等方式,一般都是主动学习。
(2)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效果不一样。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主动学习 。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片的文字部分,从左到右依次是两种学习类型,七种学习方式和这些学习方式对应的学习内容留存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被动学习的方式分为三种,相对应的学习内容留存率相对较低;而主动学习的四种方式下,相对应的学习内容留存率较高。由此可以得出,此示意图是要启示我们要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内容更长久的存储在我们的头脑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高三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图片类,图片有解说和描述,解说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同时注意一些修辞的要求,此题属于解说图片类的题目,注意概括全画面中的内容,不要遗漏,然后分析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