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散客或团队,既可预定入住宾馆,也可直接入住。(3分)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店内消费,结账完毕方可离开宾馆。(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图文转换题时,要注意分析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疏漏,包括叙述顺序,也是重点。本题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解答时要注意读懂“箭头”所指内容,应该是有先后顺序的;另外,要注意叙述的条理性,要按一定的顺序说明。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图表论述题,注意“一、二、三、四”。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运用了“一静、二审、三看、四要”法来解决,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以题为例作一简单介绍:一静,即心静。图表式论述题往往有两个,甚至三、四个图表。在做题时务必戒骄戒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到心静如水,这是答好题的前提;二审,即审问题。包括审设问、审范围。审清题是答好题的关键。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看图表,能够更好地提高解题的针对性。首先要审设问,审清有几问及问题是什么;三看,即看材料。包括看标题,看内容,看注。标题是图表的“眼睛”,对理解图表材料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四要:字迹要工整,思路要清晰,表达要准确,语言要简洁。要多多留意字迹的工整,思路的清晰,表达的准确,语言的简洁,这是答好题、得高分的保证。如本题,不仅要看懂框内的指示内容,同时,要弄清楚箭头的指向内容,做一阐述,要有条理,有层次,还要注意阐述全面。
17.下面是2010-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一览表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一览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命题特点。要求:①答出三个特点;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50字。
类别 年份 | 篇 名 | 题料来源 | 体裁 | 作 者 |
初中 | 高中 | 诗词 | 散文 |
2010 | 《劝学》《马说》 《游山西村》 | 2 | 1 | 1 | 1 | 荀子、韩愈、陆游 |
2011 | 《论语》《蜀道难》 《醉翁亭记》 | 2 | 1 | 1 | 2 | 孔子、李白、欧阳修 |
2012 | 《孟子·告子上》《师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1 | 2 | 1 | 2 | 孟子、韩愈、辛弃疾 |
2013 | 《观刈麦》《阿房宫赋》《赤壁赋》 | 1 | 2 | 1 | 2 | 白居易、杜牧、苏轼 |
2014 | 《离骚》《蜀道难》 《春望》 | 1 | 2 | 3 | 0 | 屈原、李白、杜甫 |
2015 | 《离骚》《使至塞上》《念奴娇(大江东去)》 | 1 | 2 | 3 | 0 | 屈原、王维、苏轼 |
2016 | 《劝学》《出师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1 | 2 | 1 | 2 | 荀子、诸葛亮、辛弃疾 |
答:
①从所选篇目来看,大多出自唐、宋名家名篇,重复的几率较小;②从体裁来看,对于诗词和散文的考查较均衡;③从题料来源来看,考查重点由初中教材转向高中教材。(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材料是表格,首先审题,明确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命题特点”“答出三个特点”“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少于50字”。然后借助题干明确图表反映的对象,“2010~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接着就要抓住表格中的数据,明确特点。表格中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题料来源,二是体裁,三是作者,四是篇名。此时应纵向的比较及数据变化较大的方面。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下面是我国的“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徽标,请写出该徽标主体图形的形象特征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徽标主体图形像两个人拥抱在一起,又像一张笑脸,寓意企业与环境关系友好,努力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整个图案呈椭圆形,象征地球,寓意企业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图文转换类题目,应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语意逻辑等来分析推理。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得是内容。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图为转换的能力。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答题:准确有序,准确,依据题干对内容等方面要求进行表述,切忌生拉硬拽;有序,说明画面要有整体意识,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先总后分,先主后次;揭示寓意由表及里,在字数不超的前提下力求全面。如本题整个图案呈椭圆形,象征地球,寓意企业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21.下面是杭州G.20峰会会标,请写出会标中的构图要素,并说出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通顺。(注:G.20峰会是由20个国家和经济体组建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2016年9月4日至5日第11次峰会在中国杭州西湖举行)

图标寓意:2016年的G20峰会是在中国杭州(西湖)召开,各国团结协作,面向未来,共同发展。
构图要素:1.用20根(或“多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发展。
2.中文印章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3.图案中G20的“0”,像眼睛一样,说明中国放眼世界,要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4.图案中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
【解析】
试题分析:
作答此类题注意把握图案中的相关内容,比如变形的字母、汉字、数字以及变形的实物等,然后分析这些内容与徽标的使用对象、场合、表达的主题等的关系。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2016年9月,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G.20峰会是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创办的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下图是本次峰会的会徽,请写出该徽标中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50个字。

该会徽用20根线条勾勒出桥形轮廓,辅以G20.2016CHINA字样和“中国”印章。“桥梁”体现了举办地的水乡特色,寓意着合作、沟通。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G20的“0”呈圆环状,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2016CHINA”表明本次峰会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相呼应。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图文转换类题目,应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语意逻辑等来分析推理。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得是内容。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图为转换的能力。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答题:准确有序,准确,依据题干对内容等方面要求进行表述,切忌生拉硬拽;有序,说明画面要有整体意识,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先总后分,先主后次;揭示寓意由表及里,在字数不超的前提下力求全面。如本题“桥梁”体现了举办地的水乡特色,寓意着合作、沟通。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
22.某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计划在国际儿童节来临实际,举办“不离不弃 互助进步”活动,组织同学慰问孤儿院的孩子们,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与温暖。下图是初步的活动构想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本次“不离不弃,互助进步”活动要求参加人员事先确定活动时间,并在活动日之前准备好所需物品。到达后先帮助孩子打扫卫生,再陪孩子讲故事、聊天。最后写下感想。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提示,根据框架图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注意表达准确。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文反应的内容,针对反应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类型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注意先描述大的部分,在分析具体的内容。如活动要求参加人员事先确定活动时间,并在活动日之前准备好所需物品。到达后先帮助孩子打扫卫生,再陪孩子讲故事、聊天。注意字数要求。
17.每年的6月25日是我国的“全国土地日”,是为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而由中国国务院制定的保护日。下图是“全国土地日”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标志由地球经纬线、耕地、谷穗构成。有经纬线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下方是整齐的耕地,是我们粮食的保证;两旁的谷穗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整个构图强化了保护耕地、确保粮食生产的意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图文转换类题目,应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语意逻辑等来分析推理。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得是内容。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标志由地球经纬线、耕地、谷穗构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图为转换的能力。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答题:准确有序,准确,依据题干对内容等方面要求进行表述,切忌生拉硬拽;有序,说明画面要有整体意识,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先总后分,先主后次;揭示寓意由表及里,在字数不超的前提下力求全面。如本题下方是整齐的耕地,是我们粮食的保证;两旁的谷穗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
21.以下是有关研究调查机构对“中美两国高中生使用电脑”共同进行调查的情况,请报据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中美两国高中生使用电脑的情况
国籍 使用情况 | 中国 | 美国 |
上网查询收集有关学习的信息 | 9.1 | 36.2 |
上网看娱乐新闻 | 13.2 | 21.6 |
用电脑打字、写文章、聊天 | 13.9 | 61. 6 |
使用电脑或游戏机的学习软件学习 | 8.5 | 17.8 |
利用网上讲座学习 | 1.8 | 11.5 |
看网络小说或漫画 | 11.2 | 14.7 |
与美国高中生相比,中国高中生使用电脑的主要情况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得出两条结论。要求: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1)中国高中生电脑使用率普遍低于美国高中生。
(2)中国高中生使用电脑功能进行娱乐高于使用电脑进行学习(或:使用电脑主要是进行娱乐)。
(3)中国高中生使用电脑打字、写文章、查找资科的比例远低干美国。
(4)中国高中生利用网上讲座进行学习的功能的比例最低。(答对两点给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对图表内容的概括与表述。对图表内容进行横向比较可知,美国的数据每一项都要高于中国,所以可以概括出电脑使用率的情况,即中国高中生比美国高中生的电脑使用率低。此外在这些比较项中,中国学生利用电脑用于学习的较少,而进行娱乐的较多。回答时把这些信息分点表述出来即可。建议主要是根据表中信息得来的,针对上面的信息应建议多学习,有效利用网络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做此类题的技巧是: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些问题,这可能正是图表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间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归纳概括。
17.下面是教育部门对全国幼儿园办园情况的调查,请概括全国幼儿园办园情况的变化,并推测这种变化形成的原因。不超过85个字(含标点)。
年份 | | |
类别 | 2001年 | |
(单位:万个) | 2010年 | |
(单位:万个) | | |
教育部门办园 | 3.5 | 2.7 |
企事业、机关办园 | 1.6 | 0.5 |
街道、乡镇集体办园 | 8.1 | 2.0 |
社会力量办园 | 4.4 | 7.7 |
总数 | 17.6 | 12.9 |
(1)幼儿园整体数量减少。集体办园数量急剧减少,教育部门和机关办园数量有所下降,社会力量办园数量增幅大。(意对即可)(2)①初生人口减少。②官方和集体减少对幼儿园的教育投入,幼儿园办学走向市场。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力。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图表主题“全国幼儿园办园情况的调查”在概述内容时抓住“集体办园”“教育部门和机关办园”关键词,进行概括,得出结论。从图表展示的情况推测这种变化形成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的能力。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概括内容类,做这类的题目要抓住主要的内容,一般应涵盖90%的内容,当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多数,可以舍弃一小部分忽略不计。要做好这类题目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分清类型。如果是单个对象,那么考虑的是选取一部分,从问题入手,比如题目抓住“推测这种变化形成的原因”关键词,我们在得出结论;如果是多个对象,就需要我们在分析表格的内容时要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采用相加(并列关系),相并(主次关系),相异(相似关系)。
21.阅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后面的问题。

(1)从表中看出该地人口的特点是:① ;② ;③ 。
(2)针对65岁以上人口比率不断攀升的情况,提出你的建议: 。
(1)从表中看出该地人口的特点是:①人口出生率明显逐年降低;②青壮年人口增加,儿童数量减少;③老年人口逐年增加。
(2)针对65岁以上人口比率不断攀升的情况,提出你的建议: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老有所依、老有所养;②计划生育政策亟需调整。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坐标曲线图曲线变化的规律。其次,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②把握考题要求。由图A可知该省2004年出生率约为13‰,死亡率约为7‰,自然增长率约为6‰,人口数量呈增长态势。1990年出生率为25‰,死亡率为8‰,自然增长率为17‰.为传统型,2004年为现代型,增长模式发生了变化。由图乙可看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同年份的数值大小不同,在2000年该省65岁及以上人口就占总人口的7.3%。通过与联合国标准进行比较可得出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图表综合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文反应的内容,针对反应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类型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的建议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有可操作性。如建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计划生育政策亟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