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下面是我国发行的“全民阅读”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主要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主要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图形由书本、灯泡和抽象的树形、果实构成。(1分)书上的门和窗分别代表通向知识的大门和开启智慧之窗;抽象树代表从书本中吸收养分茁壮成长;(1分)灯泡代表智慧的光芒;(1分)各类抽象果实代表人类的不同知识成果。(1分)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主要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主要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这是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先利用题干明确徽标所针对的对象——“全民阅读”邮票中的主体图形,再观察徽标的组成部分及构成的形象,最后结合图形的形状及徽标所指的对象分析其寓意。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把图标转换成文字。一般包括两种题型,一是介绍说明图标的构图要素。注意介绍的顺序(由局部到整体或者由整体到局部,局部注意顺序),说明的语言。比如本题中,该图形主要是由书本、灯泡、树形以及果实构成。二是表述图标的寓意。同介绍构图的局部顺序一致,分别讲要素的含义,最后表述整体的寓意。本题的徽标是针对“全民阅读”,故寓意应指向阅读的好处。

4.下列诗句中与下边漫画最匹配的一项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1.阅读下面的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不得出现数字)。

晚间10点档最受欢迎的五类电视节目数据统计表

影视

科普

体育

新闻

综艺

播出比重

19.5%

14.6%

13.7%

15.5%

9.7%

收视比重

21.5%

8.5%

15.1%

19.7%

23.4%

(1)比较五类电视节目的播出和收视比重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这些结论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你对此做何评价?

(1)科普与综艺类节目播出与收视比重相差悬殊;影视、体育等休闲类节目播出与收视比重相对均衡。(每点1分)

(2)整个社会比较浮躁,重视娱乐化、轻松化。大家不喜欢严肃具有思考性的节目,可以倡导观众关注实事热点,不要过于追求娱乐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个小题,其实是包含了三个问题。首先应观察表头的文字,明确对象——“播出比重”和“收视比重”,然后看数据之间的差距,进行分类,比如“科普”和“综艺”两类差距较大,其他几个相差不大。第一问,“结论”应涵盖整个表格;“反映的社会现象”是针对结论而言,评价又是针对社会现象而言,这三个问题是紧密相联的。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根据图表写结论是表文转换的常见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兼顾表格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表的标题注释,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然后分析数据变化,找规律,舍弃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总结推断得出结论,注意,图表类题目解答时用词一定要准确。第二问解答时要针对第一问的结论,表明态度,提出建议,注意言之成理。

16.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时间都去哪儿啦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

画面中一个青年跪在一个巨大的手机旁,惊恐地伸出双手想要留住从前上方的钟表上落下的数字,但这些数字都被手机上显示的微信界面吸了进去。

寓意:这幅漫画揭示了一些人将所有时间都用于手机上网的现象,呼吁大家不要沉溺于手机的各种功能而使时间白白流逝。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运用题,解答此题,可根据图表的所有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阐述,要注意运用简洁、准确、连贯的语言来表达。首先应该理解画面内容,画面中一个青年跪在一个巨大的手机旁,惊恐地伸出双手想要留住从前上方的钟表上落下的数字,但这些数字都被手机上显示的微信界面吸了进去。寓意:揭示了一些人将所有时间都用于手机上网的现象,呼吁大家不要沉溺于手机的各种功能而使时间白白流逝。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漫画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认真看图,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前提条件;二是读懂寓意(即审题),这是解答漫画简答题的关键所在;三是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基础。

17.下图是南阳宛运集团有限公司的徽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徽标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1)构图要素(不超过30个字)

(2)徽标寓意(不超过50个字)

参考示例:(1)(2分)徽标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内为中文“宛运”二字的声母大写,外为椭圆。(2)中文“宛运”二字的声母代表宛运公司,两个字母相接并与外围椭圆相连,象征宛运公司通达四面八方,事业兴旺。(如有其它理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徽标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这是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先利用题干明确徽标所针对的对象——南阳宛运集团有限公司,再观察徽标的组成部分及构成的形象,最后结合图形的形状及徽标所指的对象分析其寓意。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把图标转换成文字。一般包括两种题型,一是介绍说明图标的构图要素。注意介绍的顺序(由局部到整体或者由整体到局部,局部注意顺序),说明的语言。比如本题中,可以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描述构图要素。二是表述图标的寓意。同介绍构图的局部顺序一致,分别讲要素的含义,最后表述整体的寓意。

21.下面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名为“月亮之上”,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少于80字。

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月亮的轮廓。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充分显示了该标志的中国特色,象征了中国人的探月梦想。(2分)一双脚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2分)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2分)(或者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2分)) (意思对即可,共6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两点:题干的提示,注意图标中的文字——中国探月;注意挖掘变形图标“月”的内涵。通过认真观察可知,该图标由图形、文字和字母组成,主体部分是一双脚印图形镶嵌在“月”形图案中,预示着中国人登月的梦想。答题时从三个层次来回答,构图要素——月、脚印;寓意——圆弧的起笔处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飞,象征探月的开始;图案评价——简洁明朗的笔调将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展现出中国人的追月梦。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涵着丰富的寓意。 考题特点 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并注重考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了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的理念。识记:徽标画面描绘的基本方法:1.观察分析徽标构图元素:外形,色彩 ;2.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组织答案 (由总到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外到里;由图到文) ;3.用客观简练的语言描绘。如果是揭示寓意(巧联想) ①注意与标志的象征意义相联系 ②顺序:由分到总(善表达)

21.下面是某校“班主任素质大赛”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要求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6分)班主任素质大赛拟于10月10日在阶梯教室举行,赛事组织工作要联系场地,选拔20人参赛,最后产生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进行会议传达,并需通过学校网站和校报进行报道。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情景扩写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考生解答此题,先要认真阅读此框架,读懂框架关系,看懂箭头的指向。“班主任素质大赛”,可从“宣传工作”、“ 赛事组织工作”两个方面介绍,注意时间“10月10日”,将这些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的能力。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

17.心理学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倒U.曲线”,下图就是表现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倒U.曲线”,请根据下图写出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两条结论并给出一条建议。

结论一:当压力过小或压力过大时,业绩表现较差。(2分)

结论二:适度的压力能提升工作绩效。/压力水平适度时能达到绩效高峰。(2分)

建议:为了提升工作业绩,进行压力管理十分必要。(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图文转换,应属于图表转换。题干要求“根据下图写出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两条结论并给出一条建议”,对于前者,应关注图表上的对象,应是“压力”与“绩效”,从曲线的走向可以看出,压力过小和压力过大的时候,业绩的表现都较差;而适度的压力水平却能达到绩效的高峰。至于提出建议,应针对前面的两个结论提出。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根据图表写结论、提建议是表文转换的常见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兼顾表格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表的标题注释,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然后分析数据变化,找规律,舍弃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总结推断得出结论,再根据结论来提建议。注意,图表类题目解答时用词一定要准确。

21.根据1982年和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对比统计图,请将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变化用文字表述出来,并得出一条结论。要求: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70字。

示例:自1982年到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中文盲逐步消除,接受过初中、高中教育和大专以上高等教育的流动人口比重均在大幅提升。 结论:自1982年到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

(文字表述4分,结论2分,共6分。符合要求,意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将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变化用文字表述出来,并得出一条结论。要求: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70字”,这是考查表文转换。首先借助表头的文字把握表格反映的内容,“1982年和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然后再依据数据把握趋势,同时抓住最大和最小的数据。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柱形图的数据特点和对比体现的意义等。先单个比较。比如“文盲”的比例,1982年在25%以上,到了2010年,在5%以下,由此可以知道从1982年到2010年,流动人口中文盲在逐渐减少;再综合比较,对比“文盲”“小学”比例,1982年比2010年高,这说明流动人口以前文化水平较低;可以印证的还有,对比“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比例,2010年比1982年高,说明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在提高。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以直线(曲线)或柱形图表为命题材料的命题形式: 此类题目将数据以直观的图形显示出来, 用坐标表示两个或多个关系项来向阅读者介绍或展示某个情况。答题者需要认真弄清题意,然后准确地把握规律,解决问题。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借助表头的文字弄清图表反映的内容,然后借助数据变化的趋势把握具体反映的情况。最后针对情况写出结论。

21.中国将于 2022 年左右建成空间站,下面是中国空间站的构想图,请把这个构想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字数 75 个左右。

中国空间站,将建造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2 分);建成后,将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研究实验(2 分),以及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的,为科技发展作贡献(2 分)。或:中国将建成的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构成(2 分);它的主要功能将用于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研究实验(2 分),以及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为科技发展作贡献(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运用题,解答此题,可根据题干的要求和提示,抓住“中国空间站”构想,然后根据图文中的各个要素及之间的关系,展开合理的联想,运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表述时,可以“空间站”的两个分支“结构”“功能”及以下分支进行构思,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答题技巧:①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主谓句陈述。②第二问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例如本题就要从空间站的结构和功能及具体分支进行表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