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过秦论》归结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 D:“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仁义不绝,攻守之势异也。 C:墙往往而是 D:寡人之于国也。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A: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铸以为金人十二
A: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1.下列文言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搞兼并战争的人崇尚欺诈和暴力,安定危困局面的人重视顺应权变。
【小题2】秦王孤立无助却占有天下,它灭亡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小题3】略
解析:
略
都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之季父也。 ②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⑤然力不足者,不能至也。 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⑦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⑧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A:①②④⑤⑦ B:①③④⑥⑦ C:②③④⑥⑧ D:③⑤⑥⑦⑧
阅读《过秦论》部分段落,完成后面题目。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乏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
B.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
C.余威震于殊俗 殊:非同一般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1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项是( )
A.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于是余有叹焉
B.然秦以区区之地/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吾属皆且为所虏
D.非及向时之士也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B.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论证,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12.C
13.D
14.A
【解析】
12.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此句中,殊俗意为边远的地区,故而“殊”可以理解成“特别的”、“边远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此题可采用比较分析和排除法。A项中“于”不同,前者是介词,可译为“比”,后者是介词相当于“对”,B项“以”前者是“凭借”,后者是连词,连接行为和目的,解为“用来,用以”;. C项“为”,前者是动词,作为,后者表被动,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虽然王公论良知,艮谈格物,如其同也,是天以王公与天下后世也;如其异也,是天以艮与王公也”意思是说如果阳明与自己所见略同,那么这是“上天”降此人物于天下后世;如果阳明与自己所见不同,那么这是“上天”降此人物与我并立于天下后世。可见心斋自负甚高。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文言文翻译]
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是下底层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顿那样的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义,消灭了秦王朝。
再说,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没有被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与从前无异。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能和九国__匹敌;陈涉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壤之别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这之后将天下归己所有,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
任选2道小题,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共6分,每小题3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猪狗吃人吃的东西,不知道去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去开仓(或赈济)。
(“而”译成“去”或“却”均可)
(2)靛青,从蓝草(蓼蓝)中提取,却比蓝草(蓼蓝)颜色深。
(3)(秦王子婴)自己死在他人(或项羽)之手,被天下人耻笑,原因是什么?不施行仁义因而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