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之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之已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馀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节)

①子卿:指苏武  ②虚心:一心向往  ③忽忽:发狂的样子 ④亲近:皇帝的近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陵与子卿 ②闻之已嫁矣

③武父子功德 ④诚

2.选出与“闻之已更嫁矣”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久之  B.单于使陵之海上

C.空自苦亡人之地   D.虽蒙斧钺汤镬,诚乐之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平素,向来  ②重新   ③通“无”,没有   ④以……为乐,对……感到快乐

2.D

3.臣子侍奉君主,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希望你不要再说了。(事、犹、恨、愿每个关键词半分,句子通顺一分)

4.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英雄(或忠君爱国),能结合选文进行分析再得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1~4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高.考.资.源.网.独.家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 论:评论

B.空以身草野 膏:使……肥沃

C.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 除:殿阶

D.自痛负汉,加以老母保宫 系:关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B.

C. D.

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一是他们与苏武关系不同,二是他们的修养与作为不同,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就不同。

B.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到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__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C.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的精神境界是高下分明的。

D.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李广之孙李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⑵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1.A/论:判罪。

2.A/因:均作介词,表凭借,通过。B为:上句,语气助词,呢;下句,动词,在,位居。C以:上句,动词,认为(他是);或,介词,把(他看作)。下句,介词,表凭借,凭。D所:均作助词,上句,与“为”一起表被动;下句,与动词“居”构成“所”字结构。

3.D/一个是副使张胜。

4.⑴(你)不能公平行事,却想要使汉匈两王相斗,来旁观(战争的)祸败。(平心持正、斗、观)⑵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空、安、见)

20.翻译

(1)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1)(你)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2)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为您做事,只是倾慕您的高尚品质。

(3)那样的色彩真的是它的本来色彩?还是因为太远了而目无法看清?

(4)(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势必不敢留君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译文:

⑵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译文:

⑴(你)不能公平行事,却想要使汉匈两王相斗,来旁观(战争的)祸败。(平心持正、斗、观)⑵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空、安、见)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武传

班固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闻陵与子卿厚 素:平时、一向

B.孺卿从河东后土 祠:名词,祠堂

C.信义所见乎 安:疑问代词,哪里

D.自已死久矣 分:动词,料想

10.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空自苦人之地B.法令

C.武父子功德D.宦骑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武使匈奴,明年

B.太夫人已不幸

C.皆为陛下所成就

D.效死于前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何以过陵

D.兄弟亲近

13.翻译题(6分)

(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2)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9.B

10.D

11.D

12.C

13.

(1)扶着车辇下殿阶时,(车)撞在柱子上,车辕断了,(有人)弹劾(他犯了)大不敬罪。

(2)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让我)在您面前死去。

【解析】

9.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B.祠:动词,祭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D. 亡:逃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A.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B.不幸:古义:死;今义:不幸运。D.成就:古义:栽培;今义:业绩。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C与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 定语后置句,被动句。B. 被动句。D. 判断句,省略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下列各组句子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宽厚而人   B:蒙故业,遗策――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追逐北,伏尸百万――吞二周而诸侯   D:从离衡――于是从散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望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秦王以十五城以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D:空自苦亡人之地。

下列名言警句中,能够正确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是( )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