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 ,响穷彭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 。(荀子《劝学》)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 。(李白《蜀道难》)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 。(辛弃疾《水龙吟》)
(5)____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纵一苇之所如,____ 。(苏轼《赤壁赋》)
略
解析:
无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
(1)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
(2)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
(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3)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4)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解析:
无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韩愈《祭十二郎文》
*所谓天者诚难测, 。所谓理者不可推, 。
*一在天之涯, ,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而神者诚难明矣 而寿者不可知矣
*一在地之角 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解析:
无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杜牧《阿房宫赋》
*五步一楼, ;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
*戍卒叫,函谷举, , 。
*呜呼! , ; ,非天下也。
*秦人不暇自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无
默写《劝学》中的名句名段。
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 , 君子博学而日参者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蚓无爪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而青于蓝 而寒于水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风雨兴焉 蛟龙生焉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锲而舍之 金石可镂
解析:
略
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莫大焉。《左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郊《游子吟》
(3)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扬子江》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补写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日中则移,_________,_________。《战国策·秦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月满则亏物盛则衰(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归去来兮辞》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滕王阁序》
(3)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
(4)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题李凝幽居》
(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此夕闻君谪九江。 (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2)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
(3)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4)旧书不厌百回读, 。
(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寡人者,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残灯无焰影幢幢(2)石破天惊逗秋雨(3)一骑红尘妃子笑(4)熟读深思子自知(5)又有清流激湍(6)能谤讥于市朝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 ,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2) ,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 ! (秦观《鹊桥仙》)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4)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且尔言过矣,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6)王好战,请以战喻。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1)王于兴师修我甲兵(2)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又岂在朝朝暮暮(3)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虎兕出于柙(6)填然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