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6小题)
(1)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2)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7)一骑红尘妃子笑, 。(杜牧《过华清官》)
(8)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1)小人常戚戚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梧桐更兼细雨 (5)惊涛拍岸 (6)烟光凝而暮山紫 (7)无人知是荔枝来 (8)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解析:
略
默写
1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
13.古来圣贤皆寂寞, ;
14.牵衣顿足拦道哭,, ;
15.边庭流血成海水, 。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12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13惟有饮者留其名;
14哭声直上干云霄;15武皇开边意未已。
解析:
略
在横线处写出文章原句(每空1分,共8分)
2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23.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
24.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2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6.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7.是日也,天朗气清, 。
2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3.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
24.秦人不暇自哀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5. 响穷彭蠡之滨
26.宁移白首之心
27.惠风和畅
解析:
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2.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3.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仰观宇宙之大
(3)泉涓涓而始流 (4)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解析:
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2小题)
①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 ,以手抚膺坐长叹”表达了蜀道艰难,行程孤独艰险之情。
②杜甫在《登高》中用“ , ”来悲叹个人生活的困顿,悲叹政治生命的困顿,悲叹个人人生之秋。
③好的文学语言常常善于把抽象的形象化,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的“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
④在教育指导冉有从政上,孔子直言不讳地向其指出“吾恐季孙之忧,
, ”。
①扪参历井仰胁息
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③余音袅袅,泣孤舟之嫠妇
④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析:
无
文学常识和诗文填空。(10分,每空1分)
(1)人生代代无穷皂,江月年年望相似。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发自己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心志的两句是
____ , !
(3) ,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闫夜》)
女娲炼石朴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4)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中国诗歌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诗经》,另一个是《 》。____的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宋代古文运动取得完全胜利。
(1)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五更鼓角声悲壮 石破天惊逗秋雨。
(4)逸豫可以亡身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楚辞 苏轼
解析:
略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
(1)默写《书愤》的颔联。
, 。
(2)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
(3) ,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2)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3)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解析:
无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论语·雍也》)
*身无彩凤双飞翼, 。 (李商隐《无题二首》)
*靡不有初, 。 (《诗经·大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有灵犀一点通
*鲜克有终
解析:
无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碧云天, ,西风紧, 。 ?总是离人泪。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
*黄花地 北雁南飞
*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解析:
无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则游者众; ,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此余之所得也。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险以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而在已为有悔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