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解析:

古人描摹音乐有正面描写,也可通过侧面来烘托。如《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 ”就是正面描写箜篌乐曲声,而《赤壁赋》中“ ,泣孤舟之嫠妇”就是侧面描写来烘托江上箫声的。

芙蓉泣露香兰笑  舞幽壑之潜蛟


解析:

王勃《滕王阁序》“山原旷其盈视, ”,描绘了山岭平原辽阔,河流湖泽纡回的壮丽图景;李白《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 ”,极写蜀道的高竣雄奇,不可攀越的险要;杜甫《登岳阳楼》“ ,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 ”,展现了暮云浓重,楚天开阔,别后路途辽远的景象。

川泽纡其骇瞩  可以横绝峨眉巅  吴楚东南坼  暮霭沉沉楚天阔


解析:

庞大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考。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尖锐地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而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则借古讽今,感叹“秦人不暇字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在怀古诗中,诗人或抒发历史变迁的沧桑感,或借古伤己,或借古讽今。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杜甫的《蜀相》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辛弃疾的“舞榭歌台, ”;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 ”。

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无人知是荔枝来


解析:

在《过秦论》中,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写出了反秦起义由星星之火顷刻间燎原开来的迅猛之势,同时又在其中巧妙地蕴含了秦朝失去民心、自取灭亡之意。在《滕王阁序》中,王勃既以“ ,秋水共长天一色”歌咏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又用“穷且益坚, ”表明了身处逆境时应有的人生态度。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落霞与孤鹜齐飞  不坠青云之志


解析: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 ”的观点是相同的。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重视积累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金石可镂”。以蚯蚓与蟹为例,用比喻的方法指出学习应该专心的句子是“ ”。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解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1)玉不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道。(《礼记??学记》)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

(1)不成器 人不 (2)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3)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解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 (杜甫《登楼》)

渔阳鼙鼓动地来,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白居易《长恨歌》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2)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

 (1)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惊破霓裳羽衣曲 泛爱众 而亲仁 (2)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会挽雕弓如满月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解析:

补写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1) 被钟嵘《诗品》评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在作品中多以飞鸟自喻,表达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怀,如“ ,鸟倦飞而知还”。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3)云中谁寄锦书来? ,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疏影横斜水清浅, 。 (林逋《山园小梅》)

 (1)陶渊明 云无心以出岫 (2)通古今之变 (3)雁字回时 (4)暗香浮动月黄昏


解析:

 本题所选名句名篇多出自课内,难度不大。今年高考试题将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结合起来考查,值得注意。答题时书写一定要准确、工整、认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