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奇”之义为()
A:感到……奇怪 B:觉得……奇怪 C:认为……不平凡 D:发现……不一般
在“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扁鹊传》)中,“奇”之义为()
A:感到……奇怪 B:觉得……奇怪 C:认为……不平凡 D:发现……不一般
朔一定是初一,而望不一定是()。
史书上记载,商汤伐夏桀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这说明( )
A: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B:商朝的制度比夏朝民主 C:夏朝的奴隶制比商朝残酷 D:商军联合了周边各部落发兵
阅读《云霓》选段,完成1—3题。
……
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的只望着下雨。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然而天气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晴,晴……晴到不计其数。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他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鱼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 ……
我现在为什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因为我在大旱时曾为这云霓描一幅画。现在从大旱以来所作的画中选出民间生活描写的六十幅来,结集为一册书,把这幅《云霓》冠卷首,就名其书为《云霓》。这也不仅是模仿《关雎》《葛覃》,取首句作篇名而已,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状况无异。就记述这状况,当作该书的代序。
……
1.本文标题是“云霓”,前半部分却用较长篇幅详细描绘人们在“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备受煎熬的无奈和辛酸,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看,作者为何给自己的画集取名为《云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指的是什么?几朵“云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前文为后文做铺垫。大旱让人苦闷.恐慌,更能衬托出云霓给人带来的慰藉和希望。
2.作者为自己的画集取名为《云霓》,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遭受苦难的人们带来些许的希望和安慰。
3.大热和大旱,指混乱不安的时代.艰难的时世。 这里的“云霓”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指的是与大旱年间天上自然的云霓一样,能够安慰.勉励人们,给人们带来希望的事物。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无所事从 __ 朝暾夕月 晨光暮蔼 B:改弦更张 根深蒂固 天赐福芷 戮力同心 C:辘辘饥肠 阴谋鬼计 槁项黄馘 功利境界 D:奇怪叠出 蹉跎岁月 冷酷犀利 光风霁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很严峻,部分领导干部互相勾结,上下其手,牟取私利;执纪执法偏宽偏软,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问题时有发生。 B:抗日战争胜利,万民欢腾。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故土,如大旱之望云霓,但盼来的却是国民党要员“劫收”,横征暴敛,大发国难财。 C:我很想拥有那本鉴赏辞典,然而身上一个铜板也没有,只能过屠门而大嚼,每天到书店看一眼,徒饱眼福。 D:《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歌。该诗将弃妇遭弃的黍离之悲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段祺瑞利用进步党的所谓“人才内阁”作为他的垫脚石,梁启超成了他的“帮手”,火中取栗后,就被抛弃了。 B:抗日战争胜利,万民欢腾。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故土,如大旱之望云霓,但盼来的却是国民党要员“劫收”,横征暴敛,大发国难财。 C:我很想拥有那本鉴赏辞典,然而身上一个铜板也没有,只能过屠门而大嚼,每天到书店看一眼,徒饱眼福。 D:《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歌。该诗将弃妇遭弃的黍离之悲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傒我后,后来其苏!’” 《梁惠王章句下 ?? 第十章》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
(2)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1.(1)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的。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却还害怕别国的。
(2)老百姓盼望他的到来,就像久旱盼甘霖和雨后的彩虹一样。(这是因为)汤的征伐的时候。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因为汤只是诛杀那些暴君,而解救处于苦难中的百姓。
2.只有施行仁政,才能赢得民心。
解析:
1.(1)以千里畏人: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却还害怕别国的。
(2)诛其君而吊其民:因为汤只是诛杀那些暴君,而解救处于苦难中的百姓。
【译文】
齐人伐燕取之
齐国人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一些诸侯国在谋划着要用救助燕 国。齐宣王说:“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 天下的,商汤就是。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 国的。《尚书》说:‘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相信了. 所以,当他向东方进军时,西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当他向南 方进军时,北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 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乌云和虹霓一样。这是因为 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 种地。只是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一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 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尚书》说:‘等待我们 的王,他来了,我们也就复活了!’如今,燕国的国君虐待老百姓, 大王您的军队去征代他,燕国的老百姓以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 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 的军队。可您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 宗庙,抢走他们宝器,这怎么能够使他们容忍呢?天下各国本来 就害怕齐国强大,现在齐国的土地又扩大了一倍,而且还不施行 仁政,这就必然会激起天下各国兴兵。大王您赶快发出命令,放 回燕国老老小小的俘虏,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再和燕国的各界 人士商议,为他们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回齐国的军队。这 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沟壑 根深蒂固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B:撕杀 云云众生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C:挑剔 一言弊之 清波粼粼 目不遐接 D:衰竭 不为己甚 流觞曲水 奇怪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