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出自()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小知比及大知。 C:既来之,则安之。 D:孝公既没
4.下列各句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而相泣于中庭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下列句子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则遗漏,我看不出他们明智的地方。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向百姓反复讲述孝悌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重物行走了。
解析:
无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
(1)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他,然后才打算往南飞。
(2)重视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说给他们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与—欤,B枝—肢,C刑—型。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诸,兼词“之于”。
考点:理解文言文中常见词语的意思。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ABD都是宾语前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