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作家都有自己的“彷徨”期,()也在他的“彷徨”期找到了“自己的园地”,写下了《苦雨》、《苍蝇》、《故乡的野菜》等散文。
成语“一字千金”、“奇货可居”的典故出自于秦国的哪位历史人物?()
A:范蠡 B:吕不韦 C:商鞅 D:孙武
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
A:指鹿为马 B:奇货可居 C:图穷匕见
下列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
A:指鹿为马 B:奇货可居 C:图穷匕见 D:三顾茅庐
雷霆léi tínɡ
成语“奇货可居”的商人主角是范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白 帝
杜 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①,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戎马:战马。归马:从战场归来的马。②诛求:索要,征收。
13.诗歌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奇险阴森(荒凉昏暗)的暴风骤雨图。(1分)运用了衬托手法,以云从城门中涌出、雨在城下落下衬托出白帝城地势的高峻。(2分)同时,也运用了视听结合手法,暴雨使江水猛涨发出雷霆一般的涛声是听觉形象,日光暗淡使草木失色是视觉形象,有声有色地表现出突降暴雨的情形。(2分)
14.作者以暴风骤雨暗喻动荡时局,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2分)通过描绘荒原上无主的战马、遭遇血洗的村庄,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2分)选取被盘剥殆尽、无依无靠的寡妇这一典型形象,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官府横征暴敛的憎恨。(2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例如首联和颔联关键景物“云出门”“雨翻盆”“急峡”“古木苍藤日月昏”,可根据这些景物描写,从衬托和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其表现出的突降暴雨的情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诗又要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即可,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诗歌中的“云”“雨”都与白帝城构成衬托关系,然后再从视听角度分析概括。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诗歌的关键词“雨翻盆”“归马逸”“寡妇诛求”等,再结合着诗歌注释,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分析其国家的担忧,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官府的憎恨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题,考生在思考时,就要根据诗歌注释,抓住关键词,结合着写作背景分析其表达的作者情感即可。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帝①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时在夔州。②诛求:征求,征收。
⑴首联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描写白帝城,请作简要说明。(2分)
⑵分别概括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尾联。(4分)
10.⑴以城门云气翻滚、城下大雨倾盆(1分),衬托白帝城的高(1分)。
⑵颔联描写了江水奔腾、林荫昏暗的自然景象(2分),颈联描写了一幅土地荒芜、山村寥落的社会景象(2分)。
⑶选取“寡妇”典型人物和“痛哭”典型情景(2分),形象刻画了百姓惨遭官府剥削的悲惨生活(1分),表达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情怀(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帝①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时在夔州。②诛求:征求,征收。
⑴首联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描写白帝城,请作简要说明。(2分)
⑵分别概括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尾联。(4分)
10.⑴以城门云气翻滚、城下大雨倾盆(1分),衬托白帝城的高(1分)。
⑵颔联描写了江水奔腾、林荫昏暗的自然景象(2分),颈联描写了一幅土地荒芜、山村寥落的社会景象(2分)。
⑶选取“寡妇”典型人物和“痛哭”典型情景(2分),形象刻画了百姓惨遭官府剥削的悲惨生活(1分),表达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情怀(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