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句话出自()。
王国维曾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
“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思无邪’”这是谁对《诗经》的评价?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妨碍 磋商 名列前矛 一言以弊之 B:厮杀 度假 桀骜不驯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脉博 编纂 惹事生非 可望不可即 D:寂寥 拖沓 戳力同心 有志者事竟成
下面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缘份 百页窗 无礼漫骂 仰之弥高,钻之弥艰 B:伏帖 演双璜 义气相投 无心插柳柳成阴 C:发轫 荧火虫 按迹寻踪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D:殒落 掉胃口 安排就序 不费吹灰之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得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一言
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楯、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士耳,士无弊者。昔者吾先君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无弊也。”简子乃去楯、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
(选自《韩非子·难二第三十七》)
【注释】
说明:“行人”的另一种解释——
行人:古代官名,掌管朝觐聘问。
选自(在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韩非子全译》张觉译注本)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吾之士数弊也
(2)献公没
(3)淫衍暴乱
(4)去绛十七里
(5)鼓之,而士乘之
行人烛过,能够说一番话让赵简子改过,可见其论辩是很有说服力的。请分析烛过“一言”的论辩特色。
赵简子“鼓之而士不起”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理解赵简子所说的“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
【小题1】(1)通“敝”,疲惫(2)通“殁”,死(3)满溢,盛多(4)距离(大赛的答案为“割去”,似不妥。)(5)乘势、追逐
【小题2】首先针锋相对,是君王不能用民,而不是民有不足;其次,用本国自古而来的例子,说服力强;再次正反对比论证,气势逼人。
【小题3】是赵简子自己没有身先士卒,没有用身教鼓舞士气。
【小题4】精良的军事装备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如何让用人。是烛过“一言”让赵简子省悟,身先士卒远胜于优良装备。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译文】
赵简子围攻卫国国都的外城,拿着坚固的大小盾牌作掩护,站在箭和滚石打不到地方,击鼓命令战士进攻,然而战士却不冲上去。简子扔了鼓槌说:“哎呀!我的战士这么快就疲困了。”行人烛过脱下头盔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话:只有君主不会使用战士的,战士没有会疲困的。过去我们的先君晋献公吞并了十七个国家,征服了三十八个国家,打了十二次胜仗,用的是这些民众。献公死了,惠公登上君位,他荒淫无度,残暴昏乱,自己只管喜欢美女,于是秦国人肆意入侵,距离晋国的都城绛只有十七里,用的也是这些民众。惠公死,文公继承君位,围攻卫国,得到邺地;城濮的战争中,五次打败楚军,在天下得到霸主之名,用的也还是这些民众。所以,只有君主不会使用战士的,战士没有会疲困的。”简子于是丢了盾牌,站在箭和滚石能打得着的地方,敲击战鼓命令战士进攻,战士乘势响应,打了个大胜仗。简子说:“我与其得到一千辆兵车,还不如听到行人烛过的一番话啊。”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论语??子路》
在上文中,孔子劝告定公要怎么做呢?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__,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__吗?”
解析:
对于鲁定公的提问,孔子实际上作了肯定性的回答。他劝告定公,应当行仁政、礼治,不应以国君所说的话无人敢于违抗而感到高兴,这是值得注意的。作为在上位的统治者,一个念头、一句话如果不当,就有可能导致__丧天下的结局。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1)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②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2)这句话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主张。
1、(1)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
(2)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
2、主张: 对于鲁定公的提问,孔子实际上作了肯定性的回答。他劝告定公,应当行仁政、礼治,不应以国君所说的话无人敢于违抗而感到高兴,这是值得注意的。作为在上位的统治者,一个念头、一句话如果不当,就有可能导致__丧天下的结局。
解析:
关键词或采分点
1、(1)有诸:有这样的话吗?反问句,诸:之于
(2)予:我 莫予违: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莫违予”
2、主张: 对于鲁定公的提问,孔子实际上作了肯定性的回答。他劝告定公,应当行仁政、礼治,不应以国君所说的话无人敢于违抗而感到高兴,这是值得注意的。作为在上位的统治者,一个念头、一句话如果不当,就有可能导致__丧天下的结局。
【译文】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__,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__吗?”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沟壑 根深蒂固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B:撕杀 云云众生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C:挑剔 一言弊之 清波粼粼 目不遐接 D:衰竭 不为己甚 流觞曲水 奇怪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