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某夫妇有一儿一女,老两口一直跟随儿子儿媳生活。但时间长了,婆媳之间的摩擦也接踵而至。为解决矛盾,老两口狠狠心用养老的钱在外边又买了一套小房子搬出去住。但谁知,当儿媳得知老两口的新房子的房产证上只有老两口的名字时,对老人产生了很大不满,坚持认为老人是想把房子留给女儿,并声称以后不会负责老人的养老照顾。老人最近为此很是烦心,经常失眠。
[问题]
上述案例中,彭某夫妇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彭某夫妇有一儿一女,老两口一直跟随儿子儿媳生活。但时间长了,婆媳之间的摩擦也接踵而至。为解决矛盾,老两口狠狠心用养老的钱在外边又买了一套小房子搬出去住。但谁知,当儿媳得知老两口的新房子的房产证上只有老两口的名字时,对老人产生了很大不满,坚持认为老人是想把房子留给女儿,并声称以后不会负责老人的养老照顾。老人最近为此很是烦心,经常失眠。
[问题]
针对彭某夫妇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句是( )

A:通谍 林荫路 出奇制胜 冒天下之大不韪 B:嗔视 水龙头 __ 口惠而实不至 C:寥落 度假村 不胫而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D:告馨 老两口 合盘托出 三折肱为良医

下列熟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贫无立锥之地 求人不如求己 如入无人之境 解铃还需系铃人 B:千叮咛万嘱咐 人不知鬼不觉 三寸不烂之舌 今朝有酒今朝醉 C:前怕狼后怕虎 人有旦夕祸福 三折肱为良医 近水楼台先得月 D:求大同存小异 如堕五里雾中 杀鸡焉用牛刀 敬酒不吃吃罚酒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舶来品 一如继往 悬梁刺股 冒天下之大不韪 B:水龙头 一副对联 __ 口会而实不至 C:度假村 一鼓作气 不胫而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D:老两口 一诺千金 磐竹难书 三折肱为良医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 蕲:求。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2)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

1)①“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忆京城相聚之乐,一抒别后相思之苦,形成对比;(2分)②“一杯酒”与“十年灯”,一言欢会极其短促,一说飘泊极其漫长,形成对比;(2分)③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2)为官清廉、怀才不遇、好学不倦。(每点1分)

(3)①运用想象,②描写了友人生活环境的凄凉,③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不平和惋惜。(每点1分)

【解析】

(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由题干要求可知,考生要从对比的手法角度赏析,故答题时,可从诗句中找出对比点,然后结合着对比点分析,例如,“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明媚欢快与凄凉孤独对比,自然表现的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此题属于鉴赏题,但此题跟平时的诗歌鉴赏不一样,这次是考查考生对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因此考生答题时,一定要仔细认清题干要求,从对比手法的角度,赏析其运用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本题,既然是对比,显然要从“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 “一杯酒”与“十年灯”两处对比进行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人人物形象的能力。1.确定手法---思考方向。写人的手法,可以用以景写人  以物写人  以事写人  以典写人,很明显,这首诗是以事写人、以典写人,2.确定重点(即这首诗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定点概括。可以从侧重遭遇、侧重心情、侧重品质、侧重身份四个方面考虑。读后发现,这首诗是以事写人、以典写人,故侧重的是遭遇和品质,“四立壁” 表现出友人为官清廉;运用典故“三折肱,知为良医”,表现了友人的怀才不遇;“读书头已白”表现了友人的好学不倦。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等。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回答时包括三个方面:(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图景就是画面的意境,要看画面选取了什么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再结合作者、背景来回答。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尾句的鉴赏能力。赏析诗歌结尾两句,可从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角度赏析,“想见”一词表明是运用的想象手法,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用凄凉的环境描写衬托了友人生活环境的凄凉及境遇的不平,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诗句,一定要从内容、形式两方面作答。内容上看它表达了什么意思、情感;形式上看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和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以及它们是如何为写景抒情服务的。答题步骤一般是: (1)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例如本题就要结合着“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中的关键词“头已白”“哭”等,从运用的想象的手法角度,答出其对友人境遇凄凉的不平。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 蕲:求。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1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5分)

15.诗歌最后两联从哪几个方面写黄几复的品德和才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14.①“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忆京城相聚之乐,一抒别后相思之苦,形成对比;(2分)②“一杯酒”与“十年灯”,一言欢会极其短促,一说飘泊极其漫长,形成对比;(2分)③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15.三个方面:为官清廉,富有政治才华,好学不倦。(3分)

情感:赞扬了黄几复廉洁干练,也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不平和担忧之情。(3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这类题目,可紧扣题干中“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的要求,对题目要求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一句进行赏析。答题时可先找出对比的词语,如“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对比,“一杯酒”与“十年灯”对比,然后分别分析它们对比的内容,并指出其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解答此类问题,可先对诗的后四句进行解说,然后再归纳。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他呢?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寄黄几复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 蕲:求。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几复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1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20.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3分)

19.“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对比,突出了和友人的京城相聚之乐和别后相思之苦;(2分) “一杯酒”与“十年灯”对比,突出了欢聚之短暂,漂泊之漫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

20.为官清廉、为政有方,怀才不遇、好学不倦。(任答3点得3分)

【解析】

19.

试题分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下句所写,是别后十年来的情景,包括眼前的情景;上句所写,是十年前的情景。因此,上句无须说“我们当年相会”,而这层意思,已从与下句的对照中表现出来。第二、“江湖”除了前面所讲的意义之外,还有与京城相对的意义,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就是明显的例证。“春风”一词,也另有含意。和下句对照,上句所写,时、地、景、事、情,都依稀可见:时,十年前的春季;地,北宋王朝的京城开封;景,春风吹拂、桃李盛开;事,友人“同学究出身”,把酒欢会;情,则洋溢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试题分析:《寄黄几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诗作。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考生结合诗句一一分析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寄 黄 几 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四立壁:家徒四壁之意。③蕲:同“祈”,祈求。④三折肱:古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意思指黄几复善治国。

17.本诗颔联被称为“奇语”,请从它使用的艺术手法中选择一种简要赏析。(4分)

18.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7.参考一:意象密集(意象并列)的手法,巧用六个意象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1分)②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不用动词,用“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6个意象,写出了十年前两人相会于良辰美景的欢乐和十年来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的凄苦。(2分)③有限的字数构成了丰富的画面,跨越时空,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韵味。(1分)

参考二:①使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②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2分)③“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欢快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18.① 赞扬了黄几复的廉洁能干,也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不平和担忧之情。(1分)②“持家四立壁”,作为一县之长,家中却徒立四堵墙壁,表现他清正廉洁。“不蕲三折肱”喻指他善“治国”。可惜这样一个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到白头的能干人却只能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听猿猴攀藤的哀鸣,得不到重用,只能在边远地区作一个小县令。(3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的概括分析能力。题干提示,本题表现手法不止一种,表现手法包括描写手法、抒情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本题没有具体明确艺术手法的类别,可从最直观最主要的方法入手,本诗主要“奇”在对比手法和意象密集上。对比的点主要是“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明媚欢快与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意象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等6个,写出了十年前两人相会于良辰美景的欢乐和十年来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的凄苦。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诗歌后半部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据诗歌最后两联所描写的内容看,颈联写好友家里虽为县令,却家徒四壁,但他能做到“君子固穷”,志存高远;但有,只有。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黄几复安于贫困,不从官场世故中求取诀窍。尾联惋惜黄几复学而不倦苦读白头却得不到重用,还在那个猿猴啼哭、四处瘴气的地方任县令,赞扬不肯屈从流俗的高洁品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