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朝服一般为()、腰束大带、红色蔽膝、白袜黑履、头戴冠帽。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出自哪部教育典籍?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恻(cè)隐 累赘(zhuì) 昳(yì)丽 挂罥(juan) B:绯(fēi)红 膂(lǚ)力 (chǎn)袜 饯(jiàn)行 C:诘(jié)责 深谙(yīn) 消弭(mǐ)、 邂(xiè)垢 D:娴(xián)熟 箕畚(běn) 咨诹(zōu) 龌龊(chuò)
文言文阅读(13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9、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4分)
(1)而忘操之 (2)返归取之
(3)遽契其舟 (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0、翻译下列各句。(4分)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1、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2)
22、说说这两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分)
19、拿 同“返”,返回 立刻 在
20、(1)先用尺子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他放在座位上。
(2)象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1、如履薄冰 步履艰难
22、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阅读《寓言二则》,完成11-13题。(20分)Xkb1.com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8分)
先自度其足 至之市 及返 遂不得履
遽契其舟 是吾剑 不亦惑乎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2.翻译下列各句。(8分)
何不试之以足?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3.这两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略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词
自度其足( ) 反归取之( ) 遽契其舟( ) 不亦惑乎( )
2.句子翻译
(1)何不试之以足?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两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怎样的道理?
1.量长短 同“返”,返回。 用刀刻 迷惑,糊涂。
2.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子呢?
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中找剑。
3做事不能拘泥于成法,不知变通,而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办法。
阅读下列两则寓言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反归取之( ) ②遂不得履( )
③遽契其舟( )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
2.下面的“之”字用法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忘操之 B.何不试之以足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
其 剑 自 舟 中 坠 于 水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两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1.①同“返”,返回 ②终于 ③雕刻 ④这儿
2. C
3.其 剑 /自 舟 中/ 坠 于 水
4.①等到他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②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 做任何事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自度其足 (2)反归取之
(3)遽契其舟 (4)不亦惑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
(2)是吾剑之所从坠。
3.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大意
4【甲】【乙】两文从不同的角度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
1.(1)量长短 (2)同“返”,返回 (3)立即,匆忙 (4)迷惑,糊涂
2.(1)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子呢?(2)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3.【甲】郑人买履 【乙】刻舟求剑
4.做事不能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要善于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机动的对策。
解释加点字
①反归取之( )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
③鞭数十( ) ④徐喷以烟( )
①同“返”,返回 ②指示代词,这儿
③鞭打 ④慢慢地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徇(xùn)私 诤(zhēng)友 虚与委蛇(yí) 自怨自艾(yì) B:慰藉(jiè) 着(zhuó)装 相形见绌(chù) 鞭辟(pì)入里 C:谙(ān)熟 标识(shí) 力能扛(gāng)鼎 悬崖勒(lè)马 D:连累(lěi) 生肖(xiào) 对簿(bù)公堂 命运多舛(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