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赏析。

简析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及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荷塘月色》的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说法,请选出正确的一种

A: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抒发了对荷塘月色的朦胧美的感受。 B: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愤慨,借讴歌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抒发了作者对推翻旧制度、开创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C: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不满以及向往中国古代六朝时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D: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的心境,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理。

在横线上选填课文原句。

作者写荷塘月色的高明之处是把荷塘和月色作为一个整体来写。荷塘的景物是月下的景物,月色又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主要抓住荷叶和荷花的形:________色:________,香:________写月色,主要抓住光:________影:________。

【详解】:形: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色:白,香:缕缕清香,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影: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对《荷塘月色》所描写的景物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荷花的色、香、形的主要特征 B:月色的和谐、柔和的美 C:荷塘月色的素淡朦胧的美 D:荷塘四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美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___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7..文中空缺处应补的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的意思是什么?(2分)

9.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在两个方面衬托月色的。一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 泻、浮、笼

8. 满月朗照是必要的,隔着淡淡的云也别有情趣。

9.叶、花衬托月色的朦胧、柔和     树影衬托月光的轻盈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动词的精心锤炼。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我们把所考的的句子分为两类:难句子和易句子。所谓难句子就是句子结构完整、内涵丰富、语言抽象或者有指代型词语的句子,我们的解答方向是翻译(目前笔者认为只有这个词语才能准确描述这种解题方法)。易句子的解答方式是原因+翻译。当然从高考答案拟就还要参考以下三点:①从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考虑其作用。②从句子的表现形式考虑其表达效果。③从文章的内容,结合句子考虑主旨,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衬托手法(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入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①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②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③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④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⑤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⑥高处丛生的灌木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①⑥⑤ C:④⑤②⑥①③ D:③⑥①②⑤④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2)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朱自清《荷塘月色》)

(3)女也不爽, ,二三其德。(《诗经•氓》)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

(5) ,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6)还顾望旧乡, 。(《涉江采芙蓉》)

(7)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8)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9)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1)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3)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4)雨雪霏霏

(5)集芙蓉以为裳

(6)长路漫浩浩

(7)青青子衿

(8)鸡鸣桑树颠

(9)羁鸟恋旧林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渺茫”“稀疏”“贰”“霏”“漫浩浩”“羁”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如“士贰其行,士也罔极”意思为“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三心二意,三天两头改变他的态度”,这样“贰”“罔”就不会错,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 ,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沁园春·长沙》)

2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记念刘和珍君》)

22.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荷塘月色》)

2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诗经·氓》)

2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采薇》)

25.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

2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短歌行》)

27.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兰亭集序》)

28.其声呜呜然,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29.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

20.怅寥廓;

21.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2.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2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4.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5.忳郁邑余侘傺兮;

2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7.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8.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2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解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怅、寥、廓、倩、葚、侘傺、忳、禊。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__《沁园春·长沙》)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韩愈《师说》)

(4) ,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5)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6) ,旌旗蔽空。(苏轼《赤壁赋》)

(7)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案】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犹且从师而问焉

(4)渭流涨腻

(5)多于在庾之粟粒

(6)舳舻千里

(7)一尊还酹江月

(8)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