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探宝者不止一藏,尝鼎者不止一脔”中,“尝鼎一脔”之义为()
A:只尝一块肉 B:据部分而知全体 C:不要浅尝辄止 D:浅尝辄止
忖度cǔn duï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之。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之。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①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窬②之类也。(《孟子·尽心下》)
【注】①餂:tiǎn 探取,获取。②窬:从墙上爬过去。
同样是“该不该说话”的问题,孔孟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述。(3分)
(2)结合两选段,谈谈你对“道听途说,德之弃也”的理解。(3分)
(1)同: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不该说的话不能说。(1分)异:孔子所说的“失”,是属于智慧问题;(1分)孟子所说的“言”,是属于道德问题。(1分)
(2)没有根据的话,不经求证就传给他人听,是失德的,不符合正义的。(2分)君子只说该说的话。(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理解国学经典语句含意的题目,此类题目的前提是正确翻译,通晓文意:
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士人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是用言语来套取人;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是用沉默来套取人,这些都是钻洞爬墙的小偷行为。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人所以会有偏见,常常是因为以有限见识无限,____,以为自己的所知所见,就是 人生的真相。 ②有的问题虽然信访量不大,却带有普遍性、典型性;还有的反映的虽是个别现象、偶发 事件,我们“____”,就可推断出某一类或某一层次的问题。 ③吴丕绩的《六朝文笺注》这本选集,对希望欣赏六朝文的读者而言,可以____,也可 以作为研究的初步阶段。
A:尝鼎一脔 管窥蠡测 见微知著 B:见微知著 管窥蠡测 尝鼎一脔 C:见微知著 尝鼎一脔 管窥蠡测 D:管窥蠡测 见微知著 尝鼎一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