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哄笑 扶掖 竭斯底里 狼狈不堪 B:辗转 端详 与日具增 重蹈复辙 C:嬉闹 余晖 置之不理 菱角分明 D:驱除 睿智 从容不迫 朝气蓬勃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睥睨 班师 重蹈复辙 截然不同 B:慰藉 崔巍 平心而论 通宵达旦 C:取缔 笨拙 大庭广众 周道如底 D:悬虚 渊搏 语无伦次 张皇失措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恣睢 黎民百姓 栈桥 歇斯底里 B:驱除 断章取义 喧嚷 心无旁鹜 C:亵渎 无与伦比 嬉闹 一代天娇 D:凌驾 自知之明 扶掖 重蹈复辙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凭吊 天赋 重蹈复辙 B:深邃 睿智 恪尽职守 C:狡黠 慨叹 根深蒂固 D:斟酌 恢弘 恃才放旷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蒙昧 融汇 诌媚 重蹈复辙 B:杂糅 酬码 囤积 谋取暴利 C:妥贴 慑服 磋商 舐犊情深 D:稔知 缉查 施与 悔之晚矣
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潺缓 祠堂 重蹈复辙 乌骓马 B:疱丁 杳然 禁若寒蝉 迤逦 C:谗言 矜持 夜阑人静 城阙 D:频临 孝悌 应接不瑕 剡溪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逆来顺受 指桑骂槐 镂空饰片 令人眩目 B:积毁销骨 天伦之乐 崤乱乾坤 怅望低徊 C:民怨沸腾 妄加揣恻 自惭形秽 生机盎然 D:西风残照 明沏见底 造谣诽谤 莫名其妙
下列词语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车水马龙 挺而走险 哀草离坡 怅望低徊 B:走投无路 罔然若失 逆来顺受 奉公守法 C:冷眼旁观 西风残照 重蹈复辙 肺腹之言 D:毫无生气 置身事外 供人凭吊 安善良民
仿句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冷月残鸣,落木纷离,满眼愁苦,聊无生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后面的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9.词中作者两次巧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达到了极佳的叙事抒情效果,两个“秦楼月”与两个“音尘绝”内含各不相同,请分别说明。(5分)
20.这首词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请结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处诗文加以简要说明。(6分)
19.前一个“秦楼月”,是指(秦娥在梦中被箫声惊醒)的环境特色;后一个“秦楼月”,借指秦娥与爱人在此地共同度过的难忘的恋情与往事。前一个“音尘绝”,指当年灞陵送别时的车辆行走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土;后一个“音尘绝”,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爱人的消息。(音尘,常指消息)
20.描绘秦娥当年在灞陵送别时,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景象,而柳色由嫩绿变为枯黄已有多少次了,可还看不到他回家。以景象的轮回衬托别离的凄惋煎熬。(2分)西风(秋风),“残照”落日的余晖,“汉家陵阙”汉代的皇帝的陵墓和宫殿。(1分)这些就是秦娥伫立呆望的背景,在这夕阳沉坠,暮色苍茫中她只能辨认出那高高凸起的陵阙了。(2分)它借助荒芜凄清的氛围,形象地烘托人物思念亲人失望痛苦且无奈的悲情愁绪(1分)
【解析】
19.
试题分析:词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入一个凄凉的境界:“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箫是一种竹制的管乐器。“咽,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秦娥的爱人离开她很久了,有时她只能在梦里追寻。这天晚上,她正在梦中,忽然被一阵箫声惊醒(梦断)。她睁眼一望,并无人影,只有一片月光照在楼头。这样的月夜,她已不是第一次经历了。我们读第二个“秦楼月”的时候,仿佛是听见她在那里哀叹,又仿佛是在听呜咽的箫声回环往复,这里产生了一种特别的艺术效果。多少个不眠之夜啊,她不能不回忆起分别的情境,也不能不对离别的时间太长而感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试题分析:“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布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桥边柳树很多,送别者在这里折柳赠人,表示留恋。“伤别”,为别离而伤心。最后这首词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结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残照”,指落日的光辉。“汉家”,就是汉朝。“陵阙”[què],皇帝的坟墓和宫殿。借助这些事物作为秦娥活动的背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发人深思的人生图画:秦娥伫立在秋风(西风)中眺望,这时夕阳西下,在苍茫的暮色中仅仅可以辨认出高大的汉代陵阙了。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