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 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 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3分)
(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意象及其特点分析2分,意境概括1分。)
(2)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前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也可以答: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在宁谧的氛围里,听到清脆悦耳的鸟鸣的愉悦,表达了他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手法1分,分析恰当2分)
选出下列各句中注音错误的一项:( )
A:引吭háng 怨懑mèn 憩qì息 眼眶kuàng B:朔shuò风 开堑qiàn 冀jì求 泥泞nìng C:鬈quán发 旋xuàn卷 絮说 xù 福橘jú D:劈头pī 果脯fǔ 胸脯pǔ 杖屦jù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语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幕僚 仰慕 募捐 默然 蓦然 B: 恐吓 荷载 喝彩 呵斥 喝茶 C: 寒伧 悲怆 苍茫 疮疤 沧海 D: 恬淡 包括 聒噪 舒适 搜刮
选出下列各句中注音错误的一项:( )
A:螫shì针 蜇zhē人 蛰zhé居 粗糙 cāo B:呷茶xiá 埋怨mán 臂膊beì 胳膊bo C:尽快jǐn 结实jiē 思量lia ng 打量liáng D:果脯fǔ 胸脯pú 杖屦jù 诗帖tiè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每个特点1分,答出4个特点即可得4分)
(2)①以动衬静。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段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更衬托出诗歌境界之幽。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4分,答出“以动衬静”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作答此题时应着重抓能表现“春晚”的特点的词句。像“花去”“路静”“幽寻”等关键词语。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前三联着重表现“半山”静谧的环境,在此静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阵阵清脆悦耳之声,留下一片“好音”。由此可以得出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从诗句本身出发,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晚春”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 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 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 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 ②杖屦:扶杖漫步 ③此诗为作者晚年退居江宁所作。
(1)请分析首联中“取”与“酬”的妙处。
(2)诗中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略作分析。
(1)运用了拟人手法,以写人的动作的词“取”、“酬”来写春风,使之有情感、通人性。“取”形象地写出春末夏初物色变迁,“酬”则体现出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
(2)①恬淡安宁欣然自乐 使人在幽静的园子里或小憩或独步,表现出闲适安逸(扣住前三联分析即可)②淡淡的孤寂 “唯有”一次强调在我之外,杳无人迹,只有鸟儿慰我岑寂(需分析第四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 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 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
(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3分,每个特点1分,答出3个特点即可得3分。)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4分。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
(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3分,每个特点1分,答出3个特点即可得3分)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前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4分。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