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是()说的。

A:孔子 B:子贡 C:曾子 D:颜回

一位智者与一位恶人同乘一条般航行,当船处于危难之时,恶人害怕得大声祈祷,发誓行善,知者对他说安静,我的朋友,若天神发现你在船上这船必沉无疑。“ 对上面这个寓言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是:

A:鸟之将死,其鸣也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B:智者不会被鳄鱼的眼泪所迷惑 C:上帝不会救赎恶人 D:作恶多端的人在生死关头才意识到善的可贵未免太晚了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6处)(3分)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译文】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防犯 飞短流长 不容置喙 翻手为云,复手为雨 B:因缘 丰功伟迹 震古铄今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C:斡旋 计日成功 绿草如荫 为山九刃,功亏一篑 D:漫延 老羞成怒 佶曲聱牙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 ) 例:东里子产润色之

A: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B:孔子与之坐而问焉 C: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D: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篇第八》)

注:①暴慢:粗暴,懈怠不敬。②鄙倍:鄙,浅薄;倍,同“背”,背理。③笾豆:古代用竹编成的祭祀典礼中的用具。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告诉孟敬之“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要劝他好好听自己的话。

B.曾子教导孟敬之执政者应当重视的是道,而非那些“笾豆”之类的细枝末节。

C.孟敬之区看望曾子,曾子叮嘱他说话要有善意,让那些主管事物的官吏去管祭祀的事情。

D.曾子希望执政者严肃自己的容貌,端庄自己的脸色,恰当地用词以及注意说话似的语气声调。

(2)孔子曾讲过“君子有九思”,其中“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季氏》)说的也是处世待人要注意的问题,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的理解。

答:

(1)C

(2)孔子告诫弟子“脸色,考虑温和了吗;姿态,考虑恭敬了吗;说话,考虑忠诚老实了吗;做事,考虑严肃认真了吗”,子思告诫孟敬之“使自己的容貌严肃,使自己的脸色端庄,恰当用辞注意语气”,说的都是处世待人的道理。毕竟,做到这些,可以避免粗暴无礼,可以接近诚信,可以避免浅薄与错误。


解析:

(1)没有叮嘱孟敬之说话要有善意并让那些主管事务的官吏区管祭祀的事情。

(2)译文:曾子有憎恶之心,孟敬子来问。曾子对他说:“鸟儿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的话也是善良的。君子所重视的道路有三个方面,让自己的容貌从容恭敬,这样就会远离粗暴和放肆;让自己的脸色端正起来,这样就近于诚实守信;说话时注意用辞和语气,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鄙和背理了。至于祭祀或礼仪之类事,自有主管这方面事情的官吏掌握管理。”

课文名句默写(任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

(2)子曰:“ ,小人喻于利。”

(3)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 , ,益矣。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 。

(6)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8)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 ,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有杀身以成仁(2)君子喻于义(3)逝者如斯夫(4)友直,友谅,友多闻(5)人之将死,其言也善。(6)君子学以致其道。(7)敏于事而慎于言 (8)博学而笃志(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任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解析: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②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注释:①孟敬子,鲁国大夫。②笾豆:“笾”古代一种竹制的礼器,祭祀时用于盛果脯,“豆”古代盛食物盛肉的器皿。(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8.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曾子病危时对鲁国大夫孟敬子的嘱咐。后来沿用这一说法,常用于一个人临终前对别人的真诚的劝告。

B.曾子提出君子应重视三个方面的道德——容貌谦和严肃、脸色正派庄重、言词得体,以此来提高修养。

C.曾子认为国家政事的处理要符合礼的规范,祭祀和礼节仪式应由主管的官吏去办。

D.第二则材料中“犯而不校”是曾子对犯了错误而不愿改正的人的批评。

9.曾子和颜回都认为学习上应保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选段加以说明。

8.D(“犯而不校”应解释为被人冒犯而不去计较,表现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忍让精神。)

9.学习上,既要向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学习,又要向少知识少才能的人学习,要保持谦虚不自满的态度。


解析:

8.D(“犯而不校”应解释为被人冒犯而不去计较,表现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忍让精神。)

9.从三人不同的语言里归纳出他们在学习上的谦逊态度。

【译文】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评析】

曾子在这里所说的话,完全秉承了孔子的思想学说。“问于不能”,“问于寡”等都表明在学习上的谦逊态度。没有知识、没有才能的人并不是一钱不值的,在他们身上总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所以,在学习上,即要向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学习,又要向少知识、少才能的人学习。其次,曾子还提出“有若无”、“实若虚”的说法,希望人们始终保持谦虚不自满的态度。第三,曾子说“犯而不校”,表现出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忍让精神,这也是值得学习的。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这些道理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颜渊额言语表现了谦虚不自满的可贵精神。

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防犯 飞短流长 不容置喙 翻手为云,复手为雨 B:因缘 丰功伟迹 震古铄今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C:斡旋 计日成功 绿草如荫 为山九刃,功亏一篑 D:漫延 老羞成怒 佶曲聱牙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