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句默写。(6分)

携来百侣曾游,

(2)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

(4)大行不顾细谨,

(5)真的猛士,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以乱易整

(3)士皆垂泪涕泣

(4)大礼不辞小让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鹰击长空,

(2)指点江山,

(3)满载一船星辉,

(4)《 》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荆轲临别时,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 。”

(1)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2)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4)史记(5)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翔、竞、激扬、斑斓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9.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8分)【注:将本道题的答案写于答题卡A.处方框内】

(1)雁阵惊寒,

(2) ,彩彻区明。

(3)潦水尽而寒潭清,

(4) ,鸟倦飞而知还。

(5) ,乐夫天命复奚疑!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7) ,形影相吊。

(8) ,死当结草。

19.

(1)声断衡阳之浦  

(2)云销雨霁   

(3)烟光凝而暮山紫

(4)云无心以出岫    

(5)聊乘化以归尽   

(6)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7)茕茕孑立          

(8)臣生当陨首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沁园春·长沙》)

(2)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 (《再别康桥》)

(3)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

(《(戴望舒《雨巷》)

(4)(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记念刘和珍君》)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风华正茂

(2)那河畔的金柳  在我的心头荡漾

(3)撑着油纸伞   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5)风萧萧兮易水寒    士皆瞋目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7小题)(7分)

(1) ,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2)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3)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7)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8)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9) ,则知明而行无过也。(《荀子·劝学》)

(1)轻拢慢捻抹复挑(2)百步九折萦岩峦(3)率疲弊之师,(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沧海月明珠有泪(7)无以至千里(8)不如须臾之所学也(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捻”、“ 疲弊”、“须臾”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默写(10分)

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③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

④惟草木之零落兮, ,何不改乎此度?(屈原《离骚》)

⑤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诗经·氓》)

(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2)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3)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4)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5)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解析】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羁、渊、厌、盈、秽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夫仁者,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2)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4)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

(1)已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      

(2)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4)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砺”(磨刀石)、“参”、“暮霭”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__《沁园春·长沙》)

(2)到了颓圮的篱墙, 。(戴望舒《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柯刺秦王》)

(5)今者项庄拔剑舞, 。(司马迁《鸿门宴》)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7) ______________ 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司马迁《鸿门宴》)

(8)真的猛士,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9)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 ________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万类霜天竞自由;(2)走尽这雨巷;(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4)风萧萧兮易水寒;(5)其意常在沛公也;(6)失其所与,不知;(7)大行不顾细谨;(8)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9)尤使我耳不忍闻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斑斓”、“萧萧”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5)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7)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1)风华正茂,挥斥方遒(2)怅寥廓(3)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士皆瞋目(5) 我已经无话可说了(6)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7) 尤使我耳不忍闻

【解析】

试题分析:识记常见的名句名篇,必须把握易错字。本题中易错字为“遒、寥、瞋、尤”。从字义的角度理解记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乙:,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倚南窗以自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滕王阁序》)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乌鸟私情,。(李密《陈情表》)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乙、①觉今是而昨非 ②审容膝之安 ③烟光凝而暮山紫 ④茕茕孑立 ⑤愿乞终养 ⑥山岛竦峙

【解析】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鹜、蠡、今是、茕茕、孑、竦峙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