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补写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陈情表》)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兰亭集序》)

(4)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3)又有清流激湍    

(4)俯察品类之盛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沁园春 长沙》中作者回忆青春年少时一起讨论国家大事,把军阀统治者看作粪土一样的三句是

(2)在《再别康桥》中把金柳比作新娘的两句是

(3)戴望舒在《雨巷》中把他的理想比作:我希望逢着 结着愁怨的姑娘。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3)一个丁香一样的。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短歌行》)

(2)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牵牛星》)

(4)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 。(《归园田居》)

(1)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2)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3)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4)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田园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鹊”、“帷裳”、“擢”、“羁”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游褒禅山记》)

(4)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滕王阁序》)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穷岛屿之萦回  即冈峦之体势。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童、谀、萦、冈、势。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选做5小题)(10分)

23. ,在地愿为连理枝。 ,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24. ,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25.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26.沧浪之水清兮, ;沧浪之水浊兮,

(楚辞《渔父》)

2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28.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23.在天愿作比翼鸟,天长地久有时尽

24.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5.可以横绝峨眉颠,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6.可以濯吾缨,可以濯吾足

2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2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解析】

试题分析:峨眉颠、钩连、濯吾缨、萧萧、冯虚御风等词语要书写准确,默写题错一字则该句不得分。遇到虚词多的情况,多一字少一字都不得分,所以背诵要准确。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6.补写下列句中空缺部分。(共10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所下命令中“受上赏”的是 ; “受下赏”的是

(2)《出师表》中与今天“临危受命”意思一样的句子是:

(3)《阿房宫赋》中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4)《荆轲刺秦王》中描写荆轲两次作歌声调的句子先后分别是

(5)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 。《纪念刘和珍君》

(1)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2)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为变徵之声    复为慷慨羽声(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刺、讥、鉴、徵、羽、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3.名言名句默写。

(1)白云回望合,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2)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3)夕阳下,酒旆闲,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6) ,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7)靡不有初, 。(《诗经》)

(8)不薄今人爱古人, 。 (杜甫《戏为六绝句》)

青霭入看无     

(2)官盛则近谀

   (3)两三航未曾着岸

(4)梧桐更兼细雨

    (5)却话巴山夜雨时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鲜克有终       

清丽词句必为邻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特别要注意通假字、生僻字、形似字。“霭”(注意与“蔼”区分)、“谀”、“航”、“犬牙差互”等等。学生应联系诗句的意思来记忆。写完要注意要回头望。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3.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余嘉其能行古道, 。 (韩愈《师说》)

(4) ,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5)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论语·颜渊》)

(7) ,化为绕指柔。 (刘琨《重赠卢谌》)

(8) ,得养人术。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树犹如此

(2)峰峦如聚

(3)作《师说》以贻之

(4)今夜鄜州月

(5)浅草才能没马蹄

(6)草上之风必偃

(7)何意百炼钢

(8)吾问养树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贻之”“ 鄜”“ 偃”这些难写的、生僻的、易错的字需注意。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3.默写 (6分)(任选6题,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3)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 ,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任重而道远。(《论语》)

(6) ,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7)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8) ,鲜克有终。(《诗经 大雅 荡》)

(6分)(1)道阻且跻(2)欲辨已忘言(3)暮霭沉沉楚天阔(4)熊咆龙吟殷岩泉(5)士不可以不弘毅(6)其岸势犬牙差互(7)故患有所不辟也(8)靡不有初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跻、辨已、暮霭、殷、弘毅、辟、靡、初。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夫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庄子·逍遥游》)

(2)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杜牧《阿房宫赋》)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1)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    

(2)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3)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知效”、“ 不齿”、“ 智”、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