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杜牧《阿房宫赋》)

(2)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吾恐季孙之忧, 。(《论语》)

(6分,只选3小题,每小题2分)

(1)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

(2)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3)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5)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2)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4)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司马迁《荆轲刺秦王》)

(6)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7)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8)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14.(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一尊还酹江月     (5)士皆瞋目    (6)山岛竦峙  

(7)八百里分麾下炙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

甲:①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

三人行,② 。是故③ ,④ ,⑤ ,⑥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乙: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③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⑥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0、【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甲:①圣人无常师 ②则必有我师 ③弟子不必不如师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闻道有先后 ⑥术业有专攻

乙:①集芙蓉以为裳 ②艰难苦恨繁霜鬓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 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⑤揾英雄泪 ⑥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名不正则言不顺, 。 (《论语》)

(2)亲小人,远贤臣, 。 (诸葛亮《出师表》)

(3)小楼昨夜又东风, 。 (李煜《虞美人》)

(4)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5)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6)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16.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含标点符号)(4分)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管理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在各种治堵方案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车联网”上。“车联网”提供的是全方位解决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关系的系统方案。装有电子传感装置的汽车,可以与其他车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在一个平台上的信息共享,从而实现解决城市拥堵的目的。“车联网”背后是汽车制造商、车载终端企业、电信运营商、IT企业、硬件供应商、交通信息内容运营商及服务商等组成的一长串产业链条。但目前仅仅出现了解决车与人关系的车载产品,它能通过GPS和无线通信技术为车主提供碰撞自动求助技术、路边救援协助、全音控免提电话和全程音控导航等服务。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2)瀚海阑干百丈冰,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5)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6)子曰:“ ,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15.(1)哀吾生之须臾  (2)愁云惨淡万里凝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风正一帆悬  (5)足以极视听之娱  (6)温故而知新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 (杜甫《望岳》)

(2)亲小人,远贤臣,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3)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前赤壁赋》)

(4)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 (李白《蜀道难》)

(5)见贤思齐焉,_________。 (《论语·里仁》)

(6)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章》)

15.(1)决眦入归鸟  (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4)可以横绝峨眉巅  (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      注:此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① _____ _____ ,②_____ _____。

③ _____ _____,④_____ _____。⑤ _____ _____,⑥ _____ 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乙:①所守或匪亲,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②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③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④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⑤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 _。 (荀子《劝学》)

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7、(6分)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乙:(1)化 为狼与豺(2)无边落木萧萧下(3)只是当时已惘然(4)申之以孝悌之义(5)金就砺则利(6)赢粮而景从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

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繁阴”“须臾”“胥”“仓皇”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_____________,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关雎》)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5) _________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6)子曰:“__________,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参差荇菜(2)江春入旧年(3)羡长江之无穷(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明月楼高休独倚(6)吾尝终日不食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荇菜”“羡”“惑”“倚”“尝”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4)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5)沉吟放拨插弦中, 。(白居易《琵琶行》)

(6)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7)兄弟阋于墙, 。(《诗经•棠棣》)

(8)艰难困苦, 。(《新唐书》)

(1)酒酣胸胆尚开张

(2)日星隐曜

(3)官盛则近谀

(4)百步九折萦岩峦

(5)整顿衣裳起敛容

(6)多于在庾之粟粒

(7)外御其侮

(8)玉汝于成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酣”“曜”“谀”“萦”“敛”“庾”“御”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岩峦”偏旁相同,虚词“则”“于”“其”“于”不要漏掉。所以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