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登飞来峰》一诗中,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意相反的诗句是“ 。 (2)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_____ ,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写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_____ ,______”。

(1)、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解析】

试题分析: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要特别注意如下字词:“畏”、“缘”“生”“嘈嘈”。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7.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信誓旦旦,______。______,亦已焉哉!(《氓》)

(2)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3)______,草屋八九间。______,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

(4)月明星稀,_______。绕树三匝,_______?(曹操《短歌行》)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

17 .(10分)【(1)不思其反。反是不思(2)日月忽其不淹兮/惟草木之零落兮(3)方宅十余亩/榆柳荫后檐(4)乌鹊南飞/何枝可依(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9.默写(每题1分,共6分):

1.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4.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6.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1.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2.而御六气之辩            彼且恶乎待哉

3.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4.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6.群季俊秀                皆为惠连

【解析】

试题分析: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要特别注意如下字词:“骐骥”(良马)、“驽马”(劣马)、“御”“辩”“恶乎”“术业”“鼎铛”“珠砾”“瞬”“俊秀”“惠连”。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两句道出了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关键字:须、臾、誉、沮、己。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6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四句话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的灭亡,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2)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的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然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1)戍卒叫   函谷举

(2)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3)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其中要注意的虚词,第二句的“之”,第三句的“于”“者”。第三句“懈”。第二句“句读”“惑”;第一句“戍卒”。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怀古》)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__》)

(4)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5)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1)暮霭沉沉楚天阔(2) 一尊还酹江月    (3)一蓑烟雨任平生(4)气吞万里如虎(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梧桐更兼细雨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本题关键字:霭、尊、蓑、酹。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7.名句填空(10分)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

(3)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

(5)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6)古人之观于_______________,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默写。(8分)

(1) _________________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2) 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

(3) 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 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5) 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6) 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7) 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8)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

13.答案: (1)剑阁峥嵘而崔嵬   (2) 环珮空归夜月魂  (3)艰难苦恨繁霜鬓

(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 别有幽愁暗恨生  (6)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 同是天涯沦落人(8) 白帝城高急暮砧

23.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4.(1)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4)梧桐更兼细雨, 。(李清照《声声慢》)

(5)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 ,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7)文章本天成, (陆游《文章》)

(8)故君子之治人也, ,还治其人之身。(朱熹《中庸集注》)

(1)金就砺则利

(2)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轻拢慢捻抹复挑

(4)到黄昏、点点滴滴

(5)伤心秦汉经行处

(6)忧劳可以兴国

(7)妙手偶得之

(8)即以其人之道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砺”、“ 觞”、“ 捻”、“ 幽情”、“ 即”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且夫孝始于事亲,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太史公自序》)

2.故《易》曰: ,差以千里。 (《太史公自序》)

3.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吾不如子房。 ,抚百姓, ,吾不如萧何。 (《高祖本纪》)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船和树阐发社会发展新旧更替思想的名句是

”。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