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中,“一旦”之义为()
A:忽然有个早晨 B:忽然有一天 C:忽然有一次 D:谁也没想到
熬年守岁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
6.下列句子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天夜里,她忽然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B: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zōng jiāo 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便构成了基础。 C:大师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虽百字乃至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D:女工们紧紧地抱在一起,是绝望,还是濒临死亡的挣扎?她们颤抖着,是恐惧,还是寒冷?她们能做的只有紧闭双眼,紧咬嘴唇,默默祈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你——你贵姓?
鲁侍萍 我姓鲁。
…………
周朴园 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节选自曹禺《雷雨》)
8.文中画线的这段舞台说明性文字在剧中有哪些作用?
9.对同一个人,周、鲁两人的说辞针锋相对。这反映了各自怎样的心态?
8.①暗示鲁侍萍对环境的熟悉以及她当时的心情;②推动剧情发展,为下面周朴园的反应做铺垫。
8.周朴园极尽赞美之能事,意在掩盖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维护自己的身份、地位;同时,以此慰藉自己空虚的灵魂。鲁侍萍之所以针锋相对,意在揭出周朴园尽力掩盖的隐私,揭穿他虚伪的庐山真面目。【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舞台说明在戏剧中的作用的理解能力。思考时,可根据舞台说明常见的作用,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很自然地走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暗示鲁侍萍对环境的熟悉以及当时的心情。联系下文周朴园的“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可知,此处的舞台说明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的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是剧本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台说明要求用极其简练、明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和推进剧情。这些舞台说明从神情、态度、行为、性格等方面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思想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丰富含义的能力。思考时,要联系戏剧背景、情节内容、人物形象等,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其心理活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表现出周朴园极力掩盖自己的罪行,以此慰藉自己空虚的灵魂。而“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现出鲁侍萍想揭穿周朴园的虚伪面目的心里。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优秀的作者,有时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往往在他们的作品中写一些语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懂得这些句子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入领会它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探究语句的丰富意蕴,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句所在语段的具体语境,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的角度思考其蕴含的丰富意蕴。
阅读下面的戏剧,完成后面的问题。
《雷雨》节选
节选一: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节选二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①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②
周:(汗涔涔地)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我姓鲁,老爷。
周:(喘了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惊愕)什么?
节选三:
周:(惊愕)梅花?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③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④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⑤
周:(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19.节选一中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0.节选二中对周朴园的这番话①应如何理解?鲁侍萍说这番话②的目的是什么? (6分)
21.节选二中周朴园“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4分)
22.节选三中的③④⑤句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请思考讨论一下这三句话的潜台词的含义,试分析这三句潜台词体现了周朴园怎样的思想观念?(6分)
19.这一部分动作描写暗示人物性格与身份(1分),推动了情节发展(1分)。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2分)
20.周朴园的话表现他的虚伪,借好话粉饰过去,(2分)周朴园后来的感情生活并不幸福于是自欺欺人(2分)。周朴园虚伪、圆滑的表现。鲁侍萍说这番话的目的在于嘲笑、讽刺、揭露周朴园的卑鄙无耻虚伪。(2分)
21.周朴园的惊愕说明梅小姐还活着,对他是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2分)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他担心这对他的名誉和地位会构成影响。(2分)
22.这三句潜台词的意思分别是:“你现在来找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或“你是想借机敲诈我”,(2分)“你幕后一定有不怀好意的人指使你来”,(2分);这三句潜台词说明在周朴园看来,人与人之间就是尔虞我诈,发财致富全靠敲诈、暗算。这些潜台词暴露了周朴园冷酷虚伪、奸诈多疑的内心世界。(2分)
【解析】
19.
试题分析:动作描写的作用: 显示人物内心世界 、刻画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的发展。指窗暗示了周朴园的身份。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一个自然显示了动作的娴熟,不拘束,这就引起了周朴园的怀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做这道题一定要联系背景和上下文语境。周朴园把鲁侍萍称为小姐,表现了他的虚伪;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表现了他的圆滑,不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现在的婚姻很不幸福,又有点自欺欺人。而鲁侍萍的话“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周少爷不要她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了”正好揭穿了他的阴谋,是在对他的讽刺。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神态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周朴园的惊愕是没想到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一是体现了他的震惊,二是怕鲁侍萍会揭穿他的真实面目,对他构成威胁。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或戏剧术语。指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亦借指某种暗含的意思。“你来干什么”是暗示你现在来找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 谁指使你来的”暗示 你是来敲诈我的。“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则是正面回答了周朴园的各种猜测。潜台词的作用主要是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周朴园之所以这样说,主要表现了他深处商海的尔虞我诈、冷酷多疑的性格。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4分)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痛苦)哦!
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5.周朴园把年轻时的侍萍说成是“小姐”,而且“很贤慧,也很规矩”,目的是什么?(2分)
6.周朴园夸她“贤慧”“规矩”时,鲁侍萍为什么却说自己“不贤慧”“不大规矩的” “有点不清白”?(2分)
5.其目的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
6.揭出周朴园的隐私,揭穿周朴园的虚伪。
【解析】
5.
试题分析:题干中有三个点“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只要能从文中找到推翻周仆园的句子,即可知道他所言非实,而造成这一悲剧的就是他,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借美化侍萍来美化自己,掩盖自己犯下的罪行。依据是“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
试题分析:此题与上一题正好相反。侍萍的愤激之语就是为了揭示周仆园的罪行,揭开他自己蒙上的遮羞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
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 (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 (惊愕)什么?
周朴园把年轻的侍萍说成是“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其目的是
A. 赞扬侍萍,表达自己对侍萍的眷恋之情。
B. 明为赞扬侍萍,其实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
C. 说侍萍很高贵,是为了衬托自己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D. 为自己开脱,并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
三十年后,周朴园对侍萍仍念念不忘并不断向别人打听其下落,对这种怀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人之常情,因为他对鲁侍萍很有感情。
B. 是做给别人看的,目的是要借此强化他在家庭与社会上的地位和声誉。
C. 是真诚的,因为从前的侍萍美貌贤淑,而现实的家庭生活不如意,加上他做了亏心
事,一直受着良心的谴责。
D. 极为复杂,既有对从前美貌贤淑的侍萍的怀念,又有忏悔的表示,也是为了美化自己。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1】无
【小题2】无
在对话和朗读中,对有些要强调的字眼应读得重一些。下列台词句子中哪个词应重读,请标出。
①周朴园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
②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
③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
①新、旧②小姐、贤慧、规矩、忽然③不是、也不、不大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试题。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苦痛)哦!
鲁侍萍 这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15.周朴园说“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和鲁侍萍说“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这两处的“忽然”,在表情达意上是否一样?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样,都是表示对事情的发生事前还没有觉察,以致都感到意外。
B.一样,都是用来掩盖自己了解事件底细这一真相,把自己装扮成局外人。
C.不大一样,虽然两个都是为表示不了解事件的底细,但前者是有意推脱自己的罪责,后者为了掩饰自己。
D.不一样,前者是有意推脱自己的罪责;后者指周朴园改变初衷,仍用这个词,具有讽刺意味。
16.周朴园为什么把当年的侍萍说成是“年轻的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3分)
17.鲁侍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表达了她什么感情?(2分)
答:
18.选文中,“苦痛”“汗涔涔地”属于戏剧语言的① ,周朴园“苦痛”是因为② ,“汗涔涔地”又是因为③
。(3分)
15.D(2分)
16.以他的身份打听一个使女会让人觉得奇怪,所以称“年轻的小姐”;(1分)强调“很贤慧,也很规矩”意在避免别人的猜疑;(1分)对初恋的怀念。(1分)(言之成理即可)
17.表现鲁侍萍痛苦(悲愤)的内心和对周朴同的不满(讽刺)。(2分)
18.①舞台说明(1分)②有内疚的成分(猝不及防面对真相的直接反应)(1分)③听到有人知道详情,觉得白己的丑行将要被人知晓而变得紧张、害怕。(1分)(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课文片段,完成14-16题。(8分)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 哦。
周朴园 你知道么?
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不过也许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苦痛)哦!
鲁侍萍 这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 (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14. 周朴园说“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和鲁侍萍说“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这两处的“忽然”,在表情达意上是否一样?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样的,都是表示对事物的发生事前没有察觉,以致都感到非常意外。
B. 一样的,都是用来掩饰自己了解事件底细这一真相,把自己装扮成局外人。
C. 不大一样,周朴园是有意推脱自己的罪责,鲁侍萍只是为了掩饰自己。
D. 不一样,前者用以逃脱罪责,后者是针锋相对,仍用原词,以揭露周朴园的虚伪。
15. 事隔三十年,周朴园为什么还念念不忘并不断向别人打听侍萍的情况?下面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他的“怀念”根本是做给人看的,这样做还可以强化他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B. 做了对不起人的事,多少受到良心的谴责,他的怀念完全是一种忏悔的表示。
C. 既有他对侍萍的怀念、忏悔,同时也是为了欺骗自己,来填补他那空虚的心灵。
D. 他怀念从前年轻貌美、贤淑温柔的侍萍,并以此向家人表达他对现在妻子的不满。
16. 侍萍说自己“不是小姐,也不贤慧,……”她为什么要否定自己?(4分)
答:
14.D 15. C
16.表面上是否定自己,实质是揭露周仆园的虚伪;另一方面也是用愤激之词表达多年来郁结在内心的悲痛和怨恨。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