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诗人无限怅惘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 ”
(3)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是“ , ”
(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的诗句 “ , ”
(5)《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活动表现春意的诗句是“ , ”
(1)夜深忽梦少年事 , 梦啼妆泪红阑干 (2)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3)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4)角声满天秋色里 , 塞上燕脂凝夜紫(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性默写的题目,注意选准诗句,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借‘梦’寄托情思”“用典故”“农民劳动繁忙”“听觉和视觉”“动物活动”,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阑干”“烂柯”“箪食”“携”“莺”等易错字的书写。
21.默写填空
(1)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2) ,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3)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5)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贾谊《过秦论》)
(7) ,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鹤汀凫渚, 。(王勃《滕王阁序》
(1)枯松倒挂倚绝壁(2)虽趣舍万殊(3)艰难苦恨繁霜鬓(4)泣孤舟之嫠妇(5)君子生非异也(6)揭竿为旗(7)既自以心为形役(8)穷岛屿之萦回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注意“倚”“趣”“鬓”“嫠”“生”“竿”“屿”“萦”的写法。
1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 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就表达思念之情。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杜鹃啼血猿哀鸣 杨花落尽子规啼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性默写的题目,注意选准诗句,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正面学习”“反面借鉴”“耻于学习”“杜鹃”,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子规”等易错字的书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 _______。”
(2) 《寡人之于国也》中“_______,_______ ”两句描绘了一副对比鲜明的画面,揭示了为政者不
知怜悯体恤百姓的社会现状。
(3) 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 ,_______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
都很难越过。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性默写的题目,注意选准诗句,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人生短暂”“大江永恒”“不知怜悯体恤百姓”“善飞的黄鹤”,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须臾”“彘”“莩”“猱”等易错字的书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3)哀吾生之须臾, , ,抱明月而长终。
(1)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2)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3)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第(1)句的 “致”字不能错写;第(2) 句的“晦朔”字要笔画清晰;第(3)句的“羡”“遨”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名句名篇需要识记技巧,更需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把补写填空与情境默写结合起来复习。
18.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3)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夜归鹿门歌》
(4)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蜀相》
(5)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书愤》
(6)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
(7)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1)泉涓涓而始流。 (2)落霞与孤鹜齐飞。(3)惟有幽人自来去。(4)长使英雄泪满襟。
(5)镜中衰鬓已先斑。(6)钟鼓馔玉不足贵。(7)不霁何虹。
(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衰鬓”、“馔玉”、“霁”。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
(1)张九龄《望月怀远》中写亲人虽天涯相隔,却共同望月怀念对方的彼此深情的句子是 , 。
(2)李白《将进酒》中最能表现诗人对自我才华高度自信的句子是 , 。
(3)范仲淹《御街行》曰:“酒未到,先成泪。”他的《苏幕遮》一词中与此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 。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名句默写。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3)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4)心非木石其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5)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1)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
(2)死当结草
(3)洞庭波兮木叶下
(4)吞声踯躅不敢言
(5)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沮”、“辩”、“踯躅”、“襟”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一文中用“ , ”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2)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哀怨之情的句子是“ , 。”
(3)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表达作者要为朝廷率师北上,统一南北,以得到功勋美名的两句是“ , 。”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砺”“利“托”“赢”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 , ”这一观点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异曲同工。
(2)《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虞美人》中,也有写出了这样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 , ”。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性默写的题目,注意选准诗句,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贪婪掠夺”“物是人非”,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锱铢”“砌”等易错字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