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两句描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场面,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2)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山之高危,壁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的句子是“ 。”

(3)《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马说》中表明千里马因没有伯乐赏识,受尽屈辱,最后惨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4)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槽枥”、“ 祇辱”、“栈”、“钩连”、“ 佛狸”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情境默写

19.《阿房宫赋》一文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

2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2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22.“取法于上,仅得为中;的领悟。

19.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0.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2.取法乎下,仅得其下

【解析】默写不但考查考生记忆的准确性,也考查其书写的准确性。因此要特别注意那些易错字,如“兀”“跬”“受”等。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一要领悟含义,圈点强记,边诵边写。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防止“口是手非”。二要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很多同学都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不能得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生僻难写字的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三要要注重同音异义词。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地存在着,这也是命题人“设伏”的热点。这就要求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四要关注同义异形词。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五要留心语句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就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而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地丢掉了分数。

17.

(1)水行莫如用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现中国梦,……是乌云苏拉依、杜丽群等亿万同胞的共同心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陆行莫如用车(2)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各族人民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3)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

【解析】名句默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书写尽量工整,不能出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还要注意所选名句的出处,解答该题时应注意“陆”“汇聚”“垫”“蓄”等字,一定要书写准确。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解析】名句默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书写尽量工整,不能出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还要注意所选名句的出处,解答该题时应注意“突兀”“辕”“掣”等字,一定要书写准确。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阐述择师的标准的句子是:“ ____ ______,____ 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 ______,____ ______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在《离骚》中,屈原感叹众多奸佞小人在楚王面前谗毁自己的诗句是“____ ______,____ ______。”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舳舻”、“旌旗”、“蛾眉”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句子是: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

(3)杜甫《望岳》中点化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名句默写要关注重点字,书写尽量工整,不能出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解答该题时应注意“跬”“至千里”等字,同时注意虚词的准确性,如“兮”“ 亦”,一定要书写准确。同时注意理解语境,理解诗句本身的含义,情景背诵可以结合出题者给出的提示,理解题干中的要求。一定要书写准确。

13.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_”两句来表现自己积极用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心态。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 ”。

(3)对于思与学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一文中的经验是:“ ” 。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该题需要考生熟记教材中相关篇目的背诵及默写情况,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诗句中“济、瞬、臾”等字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李密《陈情表》)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司马迁《报任安书》)

(3)惨象, ;流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故九万里, ,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5)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 (王勃《滕王阁序》)

(1)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2)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则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4)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7.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姜太公、伊尹的典故表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18.“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古诗词中,一轮圆月能透尽人心思。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用“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这一情境表达了出来。

19.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写出了自己想象见到亡妻时“无语凝噎”的情态。

1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8.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9.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0.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