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桑之未落,__________;桑之落矣,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用周公的典故表明自己渴盼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情。

(4)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5)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6)在我们感叹时光流逝的时候,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有一句相信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其叶沃若 其黄而陨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6)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沃若”“陨”“吐哺”“羁”“池”“渊”“幽壑”“蛟”“嫠”“太息”“掩涕”“艰”“相与”“俯仰”。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篇》中通过学与思的比较,证明学习的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贾谊《过秦论》中最能体现秦始皇守天下防范之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急欲相见,而琵琶女心情复杂的是: 。”

(2)杜甫一生漂泊,老病孤愁,《登高》中“ ”便是这种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3)李白《蜀道难》中“ ”,极写蜀道的高峻雄奇、不可攀越的险要。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③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侧重理解性默写,平时在背诵过程中也要理解诗句内容,同时也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如“遮”“作”“巅”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审题,认真阅读题干所给的情境,回忆相关语句,同时注意通假字和同音异形字的写法,如:“惘”、“晦朔”、“蟪蛄”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9.根据上下文提示,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 ,泉涓涓而始流。

(2)怀良辰以孤往,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5)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木欣欣以向荣

(2)或植杖而耘耔 

(3)落霞与孤鹜齐飞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欣”“耘耔”“鹜”“抟”“五”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或植杖而耘耔”的“耘耔”是“除草培土”的意思,“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的“五”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写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以把握。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有所变化的句子是

(3)王勃在《滕王阁序》“ ”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渔歌悠扬的景象。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性默写的题目,注意选准诗句,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过去不可挽回”“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有所变化”“夕阳西下、渔歌悠扬”等词语,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谏”“誉”“沮”“蠡”“滨”的写法。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传出琵琶女犹疑出场之神韵。

(3)《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组理解型默写训练。涉及的三篇文章相对篇幅较长,记忆难度较大。学生可以分段反复记忆,同时注意散文中虚词的使用和字形的正确书写,如“始出来、半遮面、素湍绿潭”等字形。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9.名句名篇默写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六国论》中,苏洵归结出_____________的历史教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别人胁迫,可见其感情之沉郁,语气之激切。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后人只是感叹是没有用的,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

(4)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6)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逸豫”“劫”“鉴”“鳞”“梧桐”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逸豫可以亡身”的“逸豫”是“安逸享乐”的意思,“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鉴”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8.请解释以下加横线字的意思

(1)冬夏晴雨,姿态万变,造化之尤物也。

(2)合于桑林之舞,乃经首之会。

(3)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4)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

(5)戍卒叫,函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6)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7)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地,杀三十许人。

(8)嬴而不助五国也。

(9)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10)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1)复道行空,不何虹?

(12)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1)诚然、果真、的确   (2)合乎     (3)依照、按照    (4)约、约定    (5)拔、攻陷     (6)装、假装    (7)向前倒下    (8)帮助    (9)确定、断定     (10)推其根本 

(11)雨后天晴(12)通“叩”,询问。

【解析】

试题分析:“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里的“判”和前面的“不战”“强弱胜负”的结果。应该译为“判断”。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注意词性,如此题的(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举”根据前面“函谷”,表示地点,可知译为攻破,攻下。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 ”

(2)论及“学”与“思”的问题,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 , ”

(3)《蒹葭》中,面对“在水之湄”的伊人,诗人执着求索,“”,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本题考查的几个句子都出自古代优秀散文,篇幅较长,记忆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记忆。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扪、膺、坐、须臾、溯洄、跻”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