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3)寄蜉游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4)仰观宇宙之大, 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5)_______,謇朝谇而夕替。亦余心之所善兮, ______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________。(《离骚》)
(1)万类霜天竞自由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4)俯察品类之盛
(5)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虽九死其尤未悔 岂余心之可惩。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竞、衿、粟、须、臾、察、姱、以、鞿、悔。
19.古诗文默写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来抒发了自己“归去”的喜悦,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同样的心情,即“ , ”。
(2)“ , ”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3)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陈说自己“零丁孤苦”的境况。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景式默写的题目,注意要理清所给内容要求。(1)提示语“归去”喜悦,托物言志;(2)提示语“秋江暮色”,动静结合;(3)提示语用内外无亲,表示零丁孤苦。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须、臾、倾、萧。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虽素昧平生,而相似经历竟使他们有着故人般感受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蜀相》中,从大处着眼,言简意赅,高度地概括和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的两句是“ , ”。
(3)《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句子是“ , ”。
(4)以死明志的气节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这两句诗是 “ , ”。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不要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相似经历”“功绩和才德”“人生短暂宇宙永恒”“以死明志的气节”,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频烦”“须臾”的写法。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古讽今,以“ ,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以秦的灭亡为鉴,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2) 《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
(3) 苏轼在《赤壁赋》一文中通过小虫和米粒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景式默写的题目,注意要理清所给内容要求。(1)提示语文末总结秦亡教训,告诫不要重蹈覆辙。(2)提示语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3)提示语用小虫和米粒的比喻,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叹。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16.填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2)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
(3)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4)垆边人似月, 。 (韦庄《pú sà 蛮》)
(5)江天一色无纤尘,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7) 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 六国论)
(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阿房宫赋》)
(9)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 (杜牧《阿房宫赋》)
(1)吴楚东南坼
(2)石破天惊逗秋雨
(3)楼船夜雪瓜洲渡
(4)皓腕凝霜雪
(5)皎皎空中孤月轮
(6)三顾频烦天下计
(7)非秦也,非天下也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坼”“渡”“皓”“皎皎”“烦”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皎皎”是“皎洁明亮”的意思,“三顾频烦天下计”的“烦”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7.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
(6)聊乘化以归尽, 。
(7)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
(1)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觉今是而昨非
(3)云无心以出岫
(4)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之行休
(5)登东皋以舒啸
(6)乐夫天命复奚疑
(7)时矫首而遐观。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岫”“ 啸”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8.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问征夫以前路
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义词。A项“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为有婚姻关系的人,不包含家人。B项“征夫”古义指行人,今义是“出征的人”。C项“窈窕”古义指(宫室、山水)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词义差别编辑。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__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词义弱化;词义强化;古褒今贬;古贬今褒。题中所考的词语,都是词义转移。
15.根据情景提示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1)《归去来兮辞》一诗中写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是: , 。
(2)《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
(4)《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5)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 , 。 , 。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5)路,访风景于重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眄、庭、柯、以、誉、抟、潦、洲。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两句,抒发了自己的乐观自信、志向远大;《将进酒》中同样表达诗人乐观自信的诗句是“ , ”。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夸张的笔墨渲染出气势磅礴、瑰奇壮丽的边塞冬景的名句是“ , ”。
(3)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后的感受的句子是“ , ”。
(4) , ,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3)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4)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与上下结合型题,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注意这些字“沧”“ 材”“ 阑”,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